兵团精神与长期建疆之义的多维审视
2022-04-07梁红军
梁红军
(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对新疆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围绕做好新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20字方针,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1]。长期建疆是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落脚点,实现长期建疆既需要长治久安的环境,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兵团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人在屯垦戍边的长期实践中用血汗凝结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兵团精神展现了兵团人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立场,始终坚守屯垦戍边、维稳戍边的本质属性,表明了兵团担负的建设新疆、保卫新疆、促进新疆繁荣发展的光荣使命。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聚焦长期建疆目标任务,将兵团精神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历史任务相结合,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视角重新审视兵团精神,对于全疆上下深入认知兵团精神,弘扬传承兵团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之维:兵团精神是长期建疆的力量源泉
兵团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长期建疆的实践中形成的。兵团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新时代弘扬传承兵团精神需要深入考察兵团精神形成的历史源流,从中汲取推进长期建疆的智慧和力量。
(一)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内在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既有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也有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精神品格和优秀美德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等。但是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爱国主义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和核心,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引领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构筑了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成为凝聚中华民族不懈奋斗、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兵团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根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新疆和平解放,在完成了平叛剿匪、巩固边防、维护稳定、建立政权、民主改革等任务后,根据命令,就地开启了建设新疆的大生产运动。1954年兵团成立,兵团战士听从党中央的号召,开始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创建农场、兴修水利,创办工业,兴建新城、学校和医院,之后一批批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改革开放以来投身新疆建设的新职工,与初期建设新疆的军垦创业者共同构成了兵团这支特殊的力量。这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融汇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时期不同文化,集政治性、军旅性、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开拓性为一体的特殊队伍,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新疆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首兵团6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何时,兵团人始终牢记党中央赋予的巩固边防、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职责,把爱国主义精神牢牢地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以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为根本利益,付诸于行动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这支队伍都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作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他们都始终秉承团结友爱、爱好和平、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为祖国的边疆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回顾兵团精神的生成历史,兵团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中国屯垦戍边、维稳戍边实践中的时代体现,其所体现的核心特质、价值追求、高尚品格、精神风貌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一致,因为有了中华民族精神,兵团精神才有了生长的土壤,也因为兵团精神让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更加充满力量。
(二)兵团精神是中国屯垦戍边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屯垦戍边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形式独特、影响广泛、行之有效而又内涵丰富的边疆治理形式。中央政府在新疆大规模屯垦屯田,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开始,先后在新疆组织各族军民屯垦活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回顾西汉后的各个朝代都把屯垦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国策。西汉在新疆屯田,设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祖国统一,推动了新疆经济发展。唐朝在新疆屯田,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建有7个战略屯田要地,有效地抵御了周边游牧民族的入侵,为进一步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2]。清朝在继承中积极推行新疆屯垦,坚持兵民结合、屯垦开发、以边养边,历时195年,不仅在解决边疆军需供应、保障西北边疆安全、开发新疆经济、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西北边疆开发建设起到了历史借鉴作用[3]。通观中国历代王朝屯垦新疆的兴衰史,不难发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那就是但凡在新疆屯垦活动成效显著者,其在新疆的治理也越加牢固,边疆也越加稳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明确指出:“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4]
屯垦戍边作为中国历代政权治理新疆的重要举措,不仅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历史遗迹,也留下了文化价值丰富的屯垦戍边精神。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安全形势非常复杂、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的环境下,对于新疆屯垦将士边民来讲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事业的,这需要屯垦将士边民具备报效国家的强烈意识,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志在远方、建功边塞的豪情壮志,愿意在艰苦条件下扎根边疆,抵御外敌侵略,维护边疆安全,建功立业。深化中国屯垦戍边壮举的思考,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国历代屯垦的重要任务,以报效国家、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建功边塞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屯垦戍边精神的价值内核。同时,在新疆两千多年屯垦活动与新疆各民族文化互鉴融合、交相辉映中也孕育了独特的新疆屯垦文化,构筑了促进新疆文明进步繁荣发展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兵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屯垦戍边的典范,中国两千多年的屯垦实践,为后期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价值的滋养。60多年来,兵团以屯垦戍边为使命,不仅继承了中国历代屯垦戍边精神,而且立志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屯垦戍边精神,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不仅延续发展了中国屯垦戍边精神,丰富了中国屯垦戍边精神的内涵,更为新时代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了精神和价值指引。
(三)兵团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5]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核心要义,还解答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的精神密码。回首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伟大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6]。这些伟大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信念、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大无畏的斗争风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兵团的基础是一支久经革命战争锻炼、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解放军队伍,“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对这支立过无数战功的英雄军队成长发展历史最形象的概括。1949挺进新疆,解放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六军大部成为了兵团这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军前身是湘赣苏区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及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第六军前身是1927年黄麻起义组建的光山独立团发展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诸战役和长征,以及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7]。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是兵团这支队伍的真切写照,彰显了兵团人对党忠诚、信仰坚定,初心不改、永远向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品质。兵团在屯垦戍边的初期,在国家建设困难重重时期,遵照党中央指示,在新疆的天山南北、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开辟了一片片绿洲,建立起一个个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为新疆的大开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充分体现了兵团人践行初心、牢记使命、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兵团深入推进新型工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工业、农业、林果业、畜牧业等,为新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秉承“继承前人又勇于超越前人”的精神,积极融入新疆发展大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三大功能”,深入推进兵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展现了兵团勇于担当、勇于改革、奋勇争先、开拓进取、不负党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回首兵团发展历程,兵团精神不是偶然产生的,兵团精神源于伟大建党精神,昭示了红色血脉传承不息,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理论之蕴:兵团精神为新时代长期建疆提供了精神指引和价值引领
精神是个人或群体的意志外现,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就其特性,它又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一种价值、一种情感。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发展性是兵团精神的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及新中国建设新疆的兵团人的政治理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一)鲜明的政治性是兵团精神的本质属性
政治性是个人、政党、阶级、社会团体依据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是否讲政治是政治性的根本,突出地表现在个人、政党、阶级和社会团体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系列思想行为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8]。兵团精神萌发于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于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不仅铸就了兵团精神鲜亮的底色,也铸就了兵团精神鲜明的政治性。
纵观兵团发展史,兵团精神的政治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1949年,许多早期参加革命的军人,经过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他们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毅然决然挺进新疆、解放新疆。1954年兵团成立,党中央一声号令,20万大军就地转业,脱下一生戎马生涯的军装,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遵循党中央屯垦戍边的使命,开始了建设新疆的大生产运动。从此无论是兵团事业的奠基时期,兵团事业的大发展时期,还是兵团二次创业的改革奋进时期,兵团人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建设中,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新疆周边形势日益复杂的时期,面对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对新疆的分裂破坏,兵团坚定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兵团的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持把维稳戍边、保卫国家安全和新疆稳定作为崇高的政治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人民,造福新疆各族群众作为自己的初心,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履行兵团“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为己任,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回顾兵团精神的形成历程,作为兵团精神创立主体的兵团人,他们所表现的行为无不体现了兵团精神鲜明的政治性,讲政治、讲党性,听党话、跟党走,是兵团始终一贯的政治本色,以国家利益至上、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行为准则,贯穿了兵团60多年的奋斗历程,胸怀祖国、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已经成为兵团人的根本立场和灵魂所在,充分彰显了兵团精神政治性的核心内容。
(二)深厚的思想性是兵团精神的动力源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它也是一种力量,历史证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伟大的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动力,体现在它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根基。兵团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价值,经历了60多年边疆建设的实践锤炼,其丰富的思想性已经成为凝聚团结新疆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重要力量。
兵团精神的思想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是兵团精神形成的思想根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开放和发展的理论”[9]。兵团的组建和兵团精神的形成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取得的,因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兵团建设者的战略抉择和伟大实践才有了兵团,才产生了兵团精神。兵团精神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无不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践观、人民观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为兵团精神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党的创新理论为兵团精神的丰富发展指引了方向。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兵团的发展。新疆解放,毛泽东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西陲边疆的长治久安,1952年对新疆官兵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7]其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视察兵团时对发挥兵团稳定新疆、建设新疆的作用都作出了重要的指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兵团时指出:“兵团的存在和发展绝非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4]。伟大精神的产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思想在新疆实践的产物,是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兵团建设的精神成果。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赋予了兵团精神以丰富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写下了中华民族辉煌的爱国主义篇章。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品质,更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艰苦创业,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勤俭办事、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坚毅乐观等现实写照。开拓进取,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兵团精神传承了这些优良的传统、优秀的品质,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了时代内涵。兵团精神丰富的思想性必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
(三)内在的价值性是兵团精神的基本特质
兵团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兵团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的体现,是兵团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反映了兵团人特有的价值准则、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兵团屯垦戍边的实践,真实地再现了什么是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的价值准则,什么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价值取向,什么是以实现为新疆各族人民谋福祉,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为己任的崇高价值追求。
兵团的奋斗历程中最能展现兵团人价值准则的是始终把祖国放在心中,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国土在我心中”,“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是兵团人坚定的信念,更是兵团人对屯垦戍边使命的深刻理解。烈士孙龙珍,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兵团人为国奉献;“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把家安在边境线上,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为巡边”的生活,为国巡边50多年,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兵团职工马军武驻守边境哨所,巡边、守水、护林一干就是20多年,“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成为其真实的写照,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6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怀着建设新疆、巩固边防、报效祖国的初心使命,扎根天山南北,在祖国边陲、在绵延几千里的国境线上,成为新中国不穿军装、不授军衔、不拿军饷、永不换防的哨兵,书写了一部展现兵团人崇高价值追求的鸿篇巨制。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兵团人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回报的关系时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无私奉献精神的形成同样与兵团人建设新疆的价值选择分不开。在兵团成立初期,兵团遵照党中央作出的“不与民争地、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利”的“三不”原则,坚持为国分忧,在无工具、无耕地、无资金的情况下,勤俭节约、铸剑为犁,在沙漠边缘、戈壁荒滩开辟出农田和绿洲,建起了一座座工厂,为新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1年恢复兵团建制后,兵团奋起二次创业,继续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实现了兵团工农业现代化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铭记“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1]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再立新功,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兵团新时代的新发展。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建设新疆的价值指引。兵团从一开始就把兵团建设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也充分证明,建设新疆需要兵团,新疆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兵团。60多年来,兵团主动融入新疆社会,服务新疆大局,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兵团在建设初期,充分发挥自身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优势,指导地方开展工业生产、土地耕作、水利修建,以及学校和医院等建设。之后根据党和国家提出促进地方与兵团融合发展要求兵团积极发展融合经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兵团时强调指出,要“促进兵地融合发展”[4]。兵团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和“兵地一家亲”的思想,深化推动兵地共建共融,形成了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些充分体现了兵团人热爱新疆,以实现为新疆各族人民谋福祉、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为己任的价值追求。
(四)不断的发展性是兵团精神的特殊优势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0]兵团精神是兵团建设者们的行为实践的反映,其形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兵团精神的不断发展性既体现了兵团人积极进取、敢于攻坚、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姿态,也体现在兵团精神内涵的时代发展上。
兵团精神的发展性是兵团建设者勇于开拓创新的主体特性的实践体现。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兵团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兵团的发展本身就是开拓进取的结果。兵团人善于学习、总结经验,在开创兵团事业之初,就注重从历代以来新疆屯垦的历史中汲取屯垦戍边的经验,从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中总结垦荒的经验。兵团建设初期,兵团人锐意进取,以“敢于攻坚、勇创一流”的精神,创造了新疆历史上的众多“第一”,如织出了新疆第一块毛布,纺出了新疆第一匹机制棉布,产出了新疆第一块机制方糖,从无到有建起一个个农牧团场,逐步建起涵盖轻工纺织、钢铁煤炭、食品加工等门类的新疆第一批工业产业;首次在玛纳斯河垦区试种棉花成功,打破北纬44度以北“植棉禁区”观念;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地膜植棉、膜下滴灌、农用航空、测土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等。兵团正是凭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一流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勇于改革创新,综合实力、维稳戍边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兵团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更需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地履行兵团使命,通过创新不断激发各族人民群众的内在活力,让开拓进取的精神成为凝聚兵团各族职工群众、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兵团精神的发展性同时也体现在兵团人在不同时代要求的砥砺奋进中,不断赋予兵团精神以新的内涵,让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更为凸显。兵团精神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兵团最为重要的是发挥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要让兵团成为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安定团结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江泽民要求兵团作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和稳定新疆巩固边防的模范;胡锦涛要求兵团发挥好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1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使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4],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兵团从“屯垦戍边”向“维稳戍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兵团精神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和价值特征在不断彰显,已经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三、实践之意:弘扬传承兵团精神是长期建疆的现实之需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新疆视察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12]。兵团精神的崇高境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信念、坚定的使命担当,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良的传统作风,新时代长期建疆需要大力弘扬传承兵团精神。
(一)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需要兵团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4]。兵团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做好兵团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兵团的特殊作用,强化维稳戍边的看家本领,不断彰显出兵团“军”的属性,提升“兵”的能力。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传承,其继承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特别是兵团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让兵团精神成为一种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艰辛努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1]。但是新疆依然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除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挑战以外,来自境内外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反华势力对新疆的破坏和渗透愈加严峻,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斗争依然复杂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兵团维护新疆稳定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维稳戍边使命赋予兵团精神以核心和灵魂,更好地发挥兵团在建设新疆、维护新疆稳定安全方面的作用,则需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增强兵团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充分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稳定,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兵团精神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血脉相联。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兵团精神的内涵呈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崇高的价值追求。弘扬兵团精神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和民族观,党的创新理论在新时代的具体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弘扬兵团精神,这是时代召唤。用兵团精神构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以凝聚起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的智慧和力量,树牢“五个认同”,共同建设美好新疆。
(三)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需要兵团精神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毛泽东曾郑重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4]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15]。建设繁荣富强、团结和谐、安居乐业的新疆离不开民族团结。长期以来兵团与新疆地方各族群众毗邻而居,在建设新疆的过程中,践行兵团无私奉献精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在经济建设上,通过兵地经济发展共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经济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在民生建设上,兵团常年组织医疗队伍深入农牧区开展巡回诊疗,在修建水利道路等工程时,使兴修工程成为兵地双方受益的“两利工程”;通过共享优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资源,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牧民定居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教育医疗条件和人居环境。60多年来,兵团积极支援地方建设,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仅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模范,而且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被命名,为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是新疆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促进民族团结是兵团履行使命的重要职责,兵团精神的价值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辉煌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如今的兵团已经同新疆各族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推进文化润疆需要兵团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文化润疆既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要求,也是实现长期建疆的重要抓手。长期建疆需要用文化润疆来助力。推进文化润疆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养新疆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在兵团的发展历程中,兵团人继承中华优秀伟统文化,中国历代屯垦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汲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广泛地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兵团特色和独特属性的兵团文化。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兵团文化的优秀品质,为增进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了精神指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渗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方法传播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价值观和腐朽文化,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做好新疆的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好兵团文化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兵团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作用。通过开展兵团精神教育,让兵团文化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先进思想和高尚品质融入新疆各族群众的心田,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族群众的行为自觉,从而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需要兵团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1]。新疆必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兵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实现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建设目标,弘扬践行兵团精神是其必然要求。要切实发挥好兵团安边固疆稳定器的职能,以壮大兵团、巩固边防为重大任务,进一步打牢维稳戍边的基础,忠诚地履行好维稳戍边使命;要充分发扬新时代兵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自身利益;要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6]。要继续践行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特别是在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始终把创新放在促进新疆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挑战,善于解决问题,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创造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