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体融合时代的法治纸媒生存策略
2022-04-07张家民
■张家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当出现一个新的阵地时,不能在老地方止步不前,而应该在坚守老地盘的同时夺取新阵地,然后在新的起点实现发展和跨越。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媒体融合是法治类纸媒的重要机遇。对于法治类纸媒来讲,应高度重视平台、人员、内容、经营与新媒体实现有机融合,本文尝试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法治类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之策略。
平台融合是媒体融合的基础
随着手机功能的飞跃性提升,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中报纸尤为强烈,国内很多曾经叱咤风云的都市报都不得不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休刊的报纸大多有一个共性,就是对新媒体时代反应迟钝,与新媒体的融合不成功。传统媒体具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公信力,而新媒体又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因此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是传统媒体的一条“生路”。
自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不少纸媒在推进媒体融合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建设为媒体融合树立了标杆,人民网、人民号和一大批融媒体工作室为主流媒体如何做好新媒体指明了方向。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津云客户端和津云工作室的建设都有纸媒人员的深度参与。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上观新闻以及界面新闻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经过梳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坚守好纸媒的阵地,因为失去这个阵地,纸媒的融合将无从谈起。纸媒的公信力暂时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其现阶段在中老年人中的影响还非常大,广大中老年朋友对纸媒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喜爱。在培育好报纸这棵大树的同时,法治类纸媒要向新媒体阵地延伸,建设自己的客户端,在人民号、腾讯、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建立自己的账号,形成自己的矩阵。法治类纸媒还应该尽量占领户外广告屏、电梯、商业设施、飞机、高铁、公交车等各个平台,并与电视、电台形成互动,把自己的影响最大化。
平台的融合是媒体融合的基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法治类纸媒的融合发展之路将无从谈起。
实现一套人马做“两件事”
有了平台的融合,接下来是人员的融合。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只有实现了人员的有机融合,才能体现媒体融合的意义。
法治类纸媒和新媒体不能两张皮、各干各的。新媒体人员不能既是跑道的拥有者又是运动员,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纸媒记者的稿件不能及时发布。法治类纸媒记者常年深耕于自己负责的领域,对相关领域比较熟悉,有的成为专家型人才,他们获得的信息往往是独家或领先的。新媒体必须与纸媒人员建立有机的联系和融合,不仅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创作和发布领先于其他媒体的新闻。
法治类纸媒和新媒体应该实现一套人马做“两件事”。纸媒的领导就是新媒体的领导,而纸媒的记者就是新媒体的记者,从而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具体来讲,法治类纸媒至少应该由中层人员担任新媒体客户端的频道长,并由他们统一管理某一领域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等平台,实现对某一领域内容的垂直统辖和对纸媒、新媒体内容的协调分发。法治类纸媒记者也应该是两栖全能型的,他们既能写具有时效性的短新闻,又能创作深度稿件,而且还能摄影、拍摄视频、搞直播和编辑短片。
人员深度融合而诞生的全媒体新闻从业者会带来诸多好处。有了每个领域的统一领导,什么样的内容在纸媒发布?什么样的内容在新媒体发布?哪个急、哪个缓?什么内容用文字表述?什么内容可以用照片和视频?可由领导统一筹划和安排,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华西都市报行政总监、天府早报总编辑冉梅说:“只有将纸媒原有的成熟队伍真正融到移动媒体平台上来,将单一的文字采集变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全面采集,形成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才能满足媒体转型的需要。这样既避免了队伍重复建设的巨额投入,又改造出一支全能型新闻采集队伍,使原有的新闻采集队伍得以升级转型。”①采编队伍的融合让华西都市报记者同时成为封面新闻记者,从而保证了各平台新闻产品的丰富性和高质量。封面新闻得以突飞猛进,得益于全面融合的成功,尤其得益于主力人才融合的成功。
内容追求“快”“独”“深”
内容融合是法治类纸媒与新媒体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在新媒体已经抢发的情况下,保证同一新闻在纸媒的阅读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媒体从业者。
新媒体具有快速、海量等特征。记者在拿到新闻线索后,在第一时间传给后方平台。对于重要的新闻,后方平台往往会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发布。新技术、新方法和工作人员强烈的抢新闻意识,对新媒体实现快速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传统纸媒所无法比拟的。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旗下的津云客户端及其新媒体账号,在一系列与天津相关的报道中,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让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到重要信息,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快速的特征。为了追求快速发布,笔者曾经负责的《每日新报》新说法工作室,往往提前与政法机关了解清楚要发布的内容和提供内容的时间,然后从设备和人员上做好充足准备,一旦消息传来就在第一时间抢发。在新媒体时代,领先一秒也是领先,工作人员必须有争分夺秒的意识,如果一个重要信息落后发布几分钟,基本就是失败了。
奋勇争先、不甘人后的精神不仅能给平台带来阅读量和领先其他媒体的优势,也会极大地鼓舞工作人员的士气,毕竟冠军和亚军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新媒体时代拿不到第一就是失败,而无数个第一将铸就平台的强大影响力和工作人员的信心。
新媒体已经具备如此快速和强大影响力,法治类纸媒应该怎样参与内容的融合呢?笔者认为,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快”,传统纸媒要从“独”和“深”上下功夫。新闻的去同质化一直是纸媒追求的方向,如何拿到独家新闻,努力破解千文一面的难题,是法治类纸媒必须研究的问题。国内比较成功的纸媒大多追求独树一帜的独家报道。在新媒体蓬勃发展、攻城掠寨的时代,做好独家报道更是法治类纸媒的重要选项。在做好独家报道的同时,法治类纸媒还要高度重视深度报道。当今时代,碎片化的消息往往已被新媒体抢发。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新闻,原封不动地在纸媒发布的意义不大,所以必须深度挖掘新闻内容和内涵。比如,在对天津市北辰区一起挟持幼童案庭审的报道中,《每日新报》新说法工作室率先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庭审消息,然后通过纸媒将庭审的深度细节、对孩子家长的采访、审判长讲述判决理由以及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别全方位、系统深入地报道出来,取得了与新媒体报道有别但相得益彰的效果。
新媒体与纸媒从“快”“独”“深”不同角度对新闻进行立体报道,让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双拳出击、左右逢源,体现了媒体的有机融合。对于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纸媒报道之后新媒体还可以转发,这是媒体融合时代的一种“逆向”操作。
总之,内容的融合操作性和灵活性很大,全面灵活运用“快”“独”“深”原则,可以实现纸媒和新媒体的良性互动,从而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经营不能单打独斗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除了肩负着传播资讯、传承文化、社会监督等责任之外,自身的经营也非常重要。没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很多纸媒将走向消亡。而现实是很多法治类纸媒的经营收入大幅度萎缩,市场被网站和新媒体侵蚀。面对这样的局面,法治类纸媒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加强与新媒体的紧密联系,在平台融合、人员融合、内容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经营融合,是唯一的出路。
法治类纸媒和新媒体在经营上不宜单打独斗,尤其是在广告板块。对于其他新媒体运营者来讲,法治类纸媒创办和运营的新媒体具有一个独有的优势,就是拥有一份自己的报纸。而报纸代表的是公信力、真实性和权威性。新媒体则具有传播力强、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等优势。如果能够发挥法治类纸媒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一起对广告进行推广,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以《每日新报》新说法工作室的经营为例,相关广告投放者对报纸单独刊登已经兴趣大减,而将推广信息同时在报纸、微信公众号、头条号、企鹅号等平台进行推广,能给广告投放者带来可观的传播度,就能使他们保持对广告投入的积极性。法治类纸媒应该高度重视经营的融合,在做好平台融合、人员融合、内容融合的同时做好经营融合,纸媒的未来一定会别有洞天。
经营融合在国内不乏成功案例。比如,华西都市报与封面新闻运营、营销队伍的融合,报纸和App的运营齐抓共管,保证了两个品牌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运营和营销活动的高效实施。其成功经验值得法治类纸媒从业者学习和研究。
纸媒在短时间内不会消亡,但必须实现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否则将加速没落。新媒体的崛起的确冲击了纸媒,但也带来重大机遇,只要认清形势、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做好融合工作,法治类纸媒就会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注释:
①冉梅:《主力人才融合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以华西都市报与封面新闻的融合为例》,《中国报业》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