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合一”实践平台建设探索

2022-04-07王鲲鹏邹一琴王译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实训

王鲲鹏,邹一琴,王译

(1.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应把高等学校的办学思路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从而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自此,各地高校纷纷响应,重新明确了办学定位,积极开展应用型本科建设。然而,相对于教学改革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平台建设显得滞后许多。基于此,在梳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思路,然后分享了常州工学院实践平台建设的经验,以期为同类高校开展实践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概述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其教学体系的构建着重体现“应用”特点,这种特点的具体落实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同样表明办好应用型高校的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已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实践平台的建设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工程。

为了解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情况,以“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和“本科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为检索主题词,通过对知网(CNKI)进行不限定检索,共检索到171篇文献;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为检索主题词,则仅检索到55篇文献。其中,最早研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文献发表于2002年。从文献数量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具体分析检索结果发现,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1.1 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立足专业建设实践平台

纵览171篇文献,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围绕某一特定专业开展实践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如李淑红等[3]介绍了以“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为实践基地建设原则来推进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实践;郑世英等[4]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组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其所在高校园艺专业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的具体做法。理论上,这些研究大多明确了实践平台建设的意义,阐述了各自的建设思路,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对策;实践上,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特定专业、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地方生产实际,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最终建成一批相对稳定、契合实践教学需求、能较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内或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或基地。它们为实践平台(基地)的基本形态、基本功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探索范例。

1.2 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平台功能逐渐丰富

早期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内平台主要着眼于实验项目的开展,校外平台则是落实学生实习实训,部分研究对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功能有所提及,其类型基本都属于集中实践型[5]。随着“卓越计划”的推进、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6]以及“双万”计划的实施,再加上地方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就业等内生因素推动,本科高校纷纷开展了类型丰富的实践平台建设。除了建设传统的集中实践型基地,一些高校在建设实践平台时注重分类、突出特色,所建设的平台侧重于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学生就业等内容。

2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也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极力为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造良好办学条件,为社会输送一批批生产第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这些改革更多地仍侧重于专业调整、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实践平台的建设,很多院校因为理念、政策、资金、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建设迟缓。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落实,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纵观当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平台契合度方面:生产性不足,不能和生产实际相适应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地方职业大学或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而来,由于传统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惯性,教学方式仍主要集中于校内,如教室上课、实验室做实验、校内工厂或校内实训中心进行一些模拟工厂的实训教学。教学集中于校内的好处,一是不需要和外界打交道,减少了很多校企协商上的羁绊;二是学生不用外出,减少了经费开支和安全上的不确定性。但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因为经费不足,一些高校实验室的设备陈旧,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自然也无法开展新兴行业、新兴技术的教学和实验,即便偶尔有校外实习的机会,但基本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另一方面,拘泥于校内的实践教学,教师缺乏“走出去”的动力与精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教师越来越脱离产业实际,进而导致教学理念越来越跟不上产业需求。在日益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今天,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局限于校内的、依旧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实际。

2.2 平台承担功能方面:大多功能单一,未能实现综合功能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早已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积极开展了诸如校内实习实训中心、校企共建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形式的实践平台建设,但这些平台和当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集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师研修、校外导师来源和学生就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实践平台的目标依然存在很大差距。现有的这些平台要么囿于校内,仅限于学生做实验、开展一些场次的实训;要么因为校企合作不畅,流于形式。真正能主动接收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训练的企业少之又少,在产学研合作、教师研修和企业导师参与教学等方面更是乏善可陈。其结果就是学生实习实训体验差,难以学到真本领,产学研合作成果寥寥,校内教师出不去,企业导师进不来,基地功能大打折扣。

2.3 平台使用效率方面:未能实现功能最大化,不少处于闲置状态

一些高校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资助等渠道获得资金,建设了一些行业急需的产学合作实践平台,但受诸如合作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结构调整不及时,甚至校内跨专业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等各种问题的困扰,无法及时、有效利用这些实践平台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导致设备闲置,平台使用率低下,未能实现平台功能最大化。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途径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不能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愿景只会落空。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实践平台建设。

3.1 统一认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传统本科教育,特别是地方院校,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阶段。转型的核心就是创造条件培养符合行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恰恰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平台,传统的校内实验、实训、参观实习已经跟不上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统一认识,创新思路,稳步推进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实践平台建设。

3.2 加强保障,从制度、经费上为实践平台建设创造条件

实践平台建设滞后,一方面是因为体制、机制制约传统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费受限,实验设备更新不及时。因此,需要从政府制度建设以及经费保障方面着手,为实践平台建设创造条件。比如,政府为校企共建实践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从地方经济建设出发,从中协调校企合作,保障合作顺利推进;地方财政为高校实践平台建设提供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实验实训设备及时更新;政校企创新合作机制,协调政府政策、企业资源、学校人力三方关系,确保合作顺畅,三方共赢。

3.3 拓宽途径,因校制宜积极推进实践平台建设

作为教育的主办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承担者,高校要积极拓宽合作途径,因校制宜地推进实践平台建设。紧跟国家高等教育指导方向,迅速行动,抢占先机,主动争取政策扶持,借助地方产业支持,主动联系专业对口或相关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以出资、捐赠或提供仪器设备等形式,与学校共建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科技文体活动基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高校结合自己的优势专业,联系地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共建实践平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互惠的。借助企业支持,高校可以节省经费和场地;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真实的现场实践教学;平台也是高校教师的培训基地。而企业方面也能从中获益:高校教师也是企业技术的攻关力量;实践学生也是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通过平台的培养,企业可以获得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终效果是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从而使政校企均受益。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平台建设——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作为高等教育过程中由理论知识向动手能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直接影响着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体系建构的功能导向就是应用型能力培养导向,实践教学则是达成应用型能力培养导向的必备环节,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加强动手能力、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7],而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平台的建设。

自1978年建校以来,常州工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顶层设计层面规范了学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和方向。同时,通过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多层次、多模块、多功能相互衔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与系列化相结合、实验与实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在平台建设实践中,采取引企入校、促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与合作企业共建集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师研修、校外导师来源和学生就业于一体的“五合一”综合型实践平台。“五合一”综合型实践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功能齐备,兼顾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需求,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可以借助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选派专职教师进入企业挂职研修锻炼,引进企业资深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担任专业兼职教师。

5 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在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行业培养急需的、具备工程应用技能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这就需要高校立足地方,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建设实践平台,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