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观念视域下高校本科新生教育路径探析

2022-04-07王丹蕊刘弘历

关键词:新生育人系统

陈 曦 王丹蕊 刘弘历

(1. 北京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2.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高校本科新生教育连结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是新生对高等教育的“第一印象”,是促进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窗口”,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方位”,具有承接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2];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3].这为我们在高校本科新生教育中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各高校本科新生教育逐渐摆脱传统单一的介绍事务流程、宣讲校纪校规等“入学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学业引领、生活适应等方面多措并举,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本科新生教育工作体系,积累了有效经验.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深刻把握教育目标、任务、形式和内容,把育人的理念、举措、成效根植在新生教育阶段的全过程、全方位,构建导向鲜明、结构完善、运行高效、协调开放的高校本科新生教育体系,引导青年学生走好大学第一步.

1 高校本科新生教育的系统观念内涵

系统观念是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辩证观念,是立足整体把握事物本质、对事物内在结构及相互关系进行机理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实现系统整体最优解的一种思想方法论[4].高校本科新生教育主体广泛、任务多元、客体多样、手段多重.在本科新生教育中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有助于构建导向鲜明、结构完善、运行高效、协调开放的育人体系,持续提升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 整体性:导向鲜明,聚焦全局整体目标

系统观念建立在全局和整体之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新生教育就是通过系统化协同性的工作,使大学新生作为受教育者处于良好的受教育状态,使其相关的一切社会关系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6].高校新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整体”中的“局部”,高校新生教育承接教育坚守的使命和任务.同时,高校新生教育这一系统又是各要素“局部”聚合的“整体”.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各要素统合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全局任务,持续突出新生教育各项举措的整体效果.

1.2 层次性:结构完善,推进任务分层分类

系统观念注重分层分类.一方面,层次是系统要素间存在的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层次;另一方面,层次是系统要素相互协同的途径和方法,没有协同也就没有层次[7].本科新生的既往成长和教育经历的个体差异是多样的,面对大学生活新阶段产生的个体需求是多元的,开展新生教育的主体是多类别的,推进新生教育的手段是多维度的.在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分类,将新生教育目标落实到主干任务和分支任务上.要深刻理解新生教育是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聚焦德才兼备,明确高校本科新生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育人和育才两个方面.

1.3 互动性:运行高效,统筹实施主体互动

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具有关联性和耦合性,在相互作用中实现系统的功能.在新生教育这一系统中,各教育主体是相互联动而非相互孤立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新生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持续产生互动,社会教育的作用逐渐加强,三者共同作用于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聚焦整体目标、分解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联性,统筹好新生教育的各个实施主体,做到分工和时序、举措和成效相统一,使新生教育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4 开放性:协调开放,丰富途径内容手段

系统具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8].高校本科新生教育综合运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引领的各种手段,使新生教育既成为“起点式”适应性教育,也成为“平台式”综合性教育.大学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学风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均可依托新生教育这一开放平台启动,在入学伊始拓宽新生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切实使新生教育成为学生大学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一课”.

2 高校本科新生教育问题反思

对照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在实践中,新生教育呈现出鲜活但不鲜明、完整但不完善、高位但不高效、协同但不协调等问题.

2.1 高位但不高效:目标尚未聚焦

高校本科新生教育往往由高校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教学、后勤等协同配合,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具体实施,构成“大而全”的工作框架,在“面”上推进新生教育目标的完成.这种模式下,部门之间、校院之间联动不够密切,目标难以聚焦,导致新生教育立足高站位但缺乏高效能.细化目标在“点”上下功夫较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新生教育质效评价时,往往看“做了没有”,对“是否完成目标、达到实效”缺乏考核激励.

2.2 鲜活但不鲜明:任务较为分散

多数高校能围绕育人育才,从思想政治状况、心理适应度、学风情况和学业水平等方面制定任务清单,但在实操层面,未能对新生教育任务开展指标化分解,也未能产生任务间有效协同,关注的任务领域十分有限.有的任务之间可能出现时序颠倒、相互掣肘的情况,有的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代替新生教育工作,学院面临“短周期、多任务”的困境时,难免存在“过关”心态.

2.3 完整但不完善:主体存在缺位

高校本科新生教育主体包括学校、家庭、社会,高校在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统一中承担着纽带作用.但从实践来看,新生教育往往由学校教育独自承担,由于学生异地求学、学生已经或趋于成年等原因,家校联系通常建立在问题处置、危机干预等特殊场景.同时,本科新生往往较为关注大学学习生活状况,社会教育往往被忽视.育人主体的缺位导致价值引领的缺位.比如,新生在开展生涯规划时,往往忽视了家庭因素和社会需求.

2.4 协同但不协调:手段维度单一

多数高校的本科新生教育手段以讲座、班(团)会、参观等便于集中组织、按纲推进的“活动式”为主,存在“被动接受”“单向灌输”的短板.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新生教育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较少掌握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在新生教育中缺少反馈渠道,新生教育与新生需求缺乏协调.不同教育内容之间有的内容形式相互重合,有的必要环节存在真空,未能回应新生需求,维度单一、结构扁平导致新生教育的吸引力下降.

3 构建系统化高校新生教育体系

要积极面对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环境,坚持系统观点,促进新生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3.1 着眼整体性,聚焦“一个”总体目标

系统观念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目标的整体性.要立足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和新生教育的整体性,聚焦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只有聚焦这一总体目标,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强化新生教育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分解具体任务,统筹育人主体,优化教育手段,才能保证新生教育正确的方向,促使工作体系内各要素各环节完善、高效、协调运行.要坚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各工作系统的目标统一到立德树人这个总体目标上来,细化目标评估考核,持续提升新生教育的质量,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举措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获得感.

3.2 把握层次性,分解“双重”培养任务

系统观念的层次性体现在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要坚持“育人”“育才”相统一.在“育人”上,要强化高校新生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协同式新生教育同抓共管、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运行机制,做到“新生吹哨、育人报到”,及时回应新生期待,帮助新生在熟悉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心理素质,优化人际关系,强化生活技能,促进自我认知,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新生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才”上,要通过为选配本科生全程导师、朋辈小导师等途径,帮助新生拓展学习资源,形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深化对所学专业、所处学科的认识,教育引导新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3 增强互动性,统筹“三方”教育力量

构建齐抓共管、协同创新的工作队伍是开展高校新生教育的基础[9].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上,推进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对接,丰富和发展新生教育工作体系,推动新生教育工作.

一是建好学校教育这一主要平台.要建立完善校级各部门沟通协作机制,突出育人功能,细化分解新生教育的目标清单和任务清单,强化学生工作部门的统筹作用,教务、后勤、信息化等部门的协同作用,落实学院主体责任,形成研究谋划、研判调度、总结复盘工作机制.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作用,结合学校学院特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调动教育教学力量的积极性,围绕学科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讲好专业启蒙大课.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发挥学生事务管理和后勤人员的育人作用,在服务保障新生入学的过程中营造爱校、以学校为荣的良好氛围.要推进朋辈教育走深走实,在强化新生班级、团支部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发挥高年级优秀在校生引领作用.

二是对接家庭教育这一有力支撑.要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精准对接,新生辅导员、班主任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线上线下家长见面会等,做好与新生家长的第一次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经历,与新生家长达成协同育人共识,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普及新生教育理念,明确家庭教育角色定位,及时回应新生家长关切.要重点关注在生活适应、学业发展、家庭经济、心理调适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情况,密切家校联系,与新生家庭共担教育引领任务,形成“一人一策”.

三是引入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内容.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研、认识见习、校友分享等,有助于提升本科新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成长方向,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发展视野.在新生教育中,遵循本科新生特点和专业学习规律,有针对性地搭建社会教育平台,能够引导新生在身体力行中关注社会发展、认识社会进步.要通过资助育人,教育新生感恩社会.要教育新生科学理性看待各类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不断汇聚学生全面发展的正能量.

3.4 坚持开放性,丰富“四维”教育内容

系统观念的开放性要求新生教育建立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要坚持“点”“链”“面”“场”相结合,丰富“四维”教育内容,全面推进新生教育总体目标和培养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找准“着力点”.要在适应教育上着力,线上线下搭建入学对话交流平台,引导新生在专业和集体中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促进异地求学新生适应地域自然人文,保持身心健康状态,形成良好的“首映效应”.要在融合教育上着力,引领新生充分融入学校、班团、宿舍集体,在新生教育活动中,了解校史、校情、校风、校纪,在集体学习生活中多听、多看、多学,形成良好的专业认知和学习习惯,融入大学学习生活.要在体验教育上着力,通过专业教育新生对话课、主题参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激发学习和实践的兴趣.要在规划教育上着力,不断增强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的维度和工具,明确个人成长发展方向.

二是延展“成长链”.坚持将新生教育贯穿本科一年级全年,使新生教育周期完整、节奏从容.要持续推进道德成长,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厚植家国情怀,听党话、跟党走,树立远大理想,锤炼过硬本领,以时代新人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纪律法制教育,为全面发展提供引领保障.要坚持个人成长引领与政治进步引领相统一,做好入党启蒙教育,吸引和带动一批优秀青年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要持续推进学业成长,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本科生导师、创新创业竞赛等,积极探索专业科研领域和创新领域.要持续推进能力成长,除专业知识技能外,教育引导新生适当加入团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等,在实践中锻炼可迁移技能,提升自我管理技能,不断提升团队合作、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方面能力.要推进人格成长,搭建人际互动平台,树立新生学习生活自信,鼓励新生阅读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三是拓展“覆盖面”.要做到育人主体全覆盖,加强高校本科新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多角度全方位抓常抓长,细化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案,以学校教育为主线,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主体责任,做到权责分明.要做到育人客体全覆盖,通过新生见面会、开学典礼、年级会、班会、走访宿舍以及一对一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全体新生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重点关注在各类活动中积极性不高、融入感不强的学生,了解有关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不断增强新生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到育人形式全覆盖,既要办好集体教育活动,也要做好个别谈话工作,既要开展广泛教育,也要引导沉浸体验,根据内容和受众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具实效的育人形式.要做到育人内容全覆盖,持续推进本科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与纪律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情感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四是营造“能量场”.新生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新生教育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10].要坚持全员育人,发挥校院两级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等各自优势,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形成干部师生“人人关注新生、人人引领新生”的良好氛围.要发挥“朋辈小组”作用,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密切家校沟通,倡导新生家长以良好家风引领学风建设,坚持将家庭教育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喜报等途径,调动家庭成员在新生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与新生家庭共享成长成才喜悦.要守牢网络阵地,创新平台和载体,用好新媒体平台,强化正向引领,为新生开辟理性思考表达空间,倡导新生不做“网上网下两面人”,实现新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新生育人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重获新生 庇佑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