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2022-04-07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人民政府严莉飞

河北农机 2022年9期
关键词:低收入农户农业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人民政府 严莉飞

前言

近年来,农业经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对于农村现代化以及机械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未来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现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工艺的发展进步和提升。但是,在当下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仍面临困境,比如说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足,这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上进行研究,采取合适的措施引导农业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依靠国家的大力扶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新型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新型乡村振兴建设主要是以城乡统筹、产业机构互助,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新型农村社区模式,通过乡村振兴建设内容的施行,能够改善农村现有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乡村振兴建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主要是我国在乡村振兴建设实践过程中整体的管理体系还没有构建成功,并且对资金的需求总量逐渐加大,资金的缺乏导致乡村振兴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1.2 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

组织振兴,就是要筑牢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以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乡村振兴健康稳步推进。

文化振兴,就是要通过振兴乡村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要激浊扬清,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要创新激励新时代有地域色彩的乡土文化。

产业振兴,就是要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兴则百业兴。毫无疑问,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把农业经济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农业由单一的增产转变为从根本上提质。同时,要培育乡村产业,设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富裕和农村的经济繁荣。

生态振兴,就是要打牢乡村振兴的环境之基,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升农业供给质量。重点实施质量兴农,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人才振兴,就是要吸纳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应当运用政策、机制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带头致富的人才队伍,为农村的产业振兴提供支撑。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乡村振兴的促进和推动,更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关键性举措,可见其发展对于国家整体城乡规划格局的构建的重要意义。但是从我国以往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来看,主要体现的特点是消耗的内容较大,基本上是“摊大饼”,为了改变以往这种乡村建设的方式,乡村振兴的构建过程要从外延式扩张的方式向内聚式发展转变,逐渐将绿色建设、信息化建设、集约化建设、低碳化建设的理念融入其中,重新对以往的乡村振兴建设进行规划,从而制定适合现阶段乡村振兴建设的内容。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是必要的,但是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无疑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影响。一方面,想要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依靠农业生产者承担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资金来源不够稳定,难以取得应有的效益,必然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虽然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已经在逐渐完善基础设施,但是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地形、资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在生产过程中并未实现机械化,只能依赖人力耕种。另外,由于缺乏防洪涝设备以及水利灌溉设备等基础设施,农业经济也容易受到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2.2 产业结构仍需要调整优化

未来需要将优化整合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帮助农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与重要方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说,这一政策的有效推行能够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很多可能。在我国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区域依旧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滞后的情况,尤其是很多时候整合工作没有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提升。除了这一部分内容之外,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受到影响并且农田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匮乏,这也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

前述《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语林》文字,在初唐虞世南所编、成书于隋代的类书《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一《武功部九·角》中,则更为详细:

2.3 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强调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而现代化工艺的推广与应用,也能够实现农业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进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弥补当下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站在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农村种植的实际需求,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使用更多的工艺手段,这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与基础所在。

2.4 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就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尤其是要引入机械化生产,而想要实现机械化生产,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劳动力作为支持。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普遍缺少高素质劳动力,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依赖经验进行生产,缺乏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对于机械设备也缺乏了解,再加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理念很难转变,无法接受新技术,导致一些专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很难应用到实践当中。而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则是更愿意留在城市中工作,导致农村中的高素质劳动力严重缺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进入城市,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逐渐趋于老龄化,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3.1 开拓就业新领域,激发增收新活力

一是深挖渠道促进更充分更好地就业。利用周巷小家电等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扩大就业,发挥好小微企业、家庭作坊等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创造就业新岗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催生出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吸引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转向从事第三产业新兴业态。如以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古家具小镇建设和乡土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乡村古家具旅游、民宿经济,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平台和增收机会,为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新空间。三是推进低收入农户多元就业。引领低收入农村居民从之前的“走出去”就业到现在的“家中”就业。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开发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社会服务等本地灵活就业模式,尤其是突出向低收入农户家庭延伸,发展一些简单手工活,如电商打包、塑料件修剪等,让农村居民不离家就可通过手工劳动获得收入。

3.2 提升就业层次,打造职业名牌

一是提高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综合素质。要围绕低收入农户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类培训资金、资源,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低收入农户劳动力逐步适应现代农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二是打造农村就业区域化名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将职业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主力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创客”“新农人”。积极打造农民就业区域名牌,弘扬“工匠精神”,分享品质品牌的增值收益。

3.3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优化结构增收

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绿色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把绿色生态作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的主攻方向,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倡导优质优价。二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优势为依托、质量效益为中心,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注重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提高低收入农户增收效益。

3.4 抓住三产融合契机,挖掘全产业增收潜力

一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现代理念引导农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形成农业休闲体验、乡村旅游、小镇民宿等多种功能的农业旅游产品,促使农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带动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增收。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低收入农户与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培育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电商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信息、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低收入农户深度参与并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3.5 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高财产性收入

3.5.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3.5.2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一是资源变资产。充分利用各类村级资源优势,将集体资源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开发经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探索形成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二是资金变股金。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业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持有的资金,入股经营主体并获得股份收益。三是低收入农户变股东。借鉴绍兴等其他地区的“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以及自有生产要素,投资入股经营主体。完善低收入农户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权利,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

3.6 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转移性收入

3.6.1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低收入农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最低支付比例。二是完善低收入农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被征地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低保对象管理,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低保标准城乡同标。将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四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改进低收入农户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3.6.2 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偿补贴制度

一是坚持绿色引领、统筹兼顾。将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建立多元化补偿、多渠道筹集、跨区域计算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体系和机制。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撬动作用,由以财政补助为主向补助、基金、贴息、担保等工具综合应用转变。三是坚持系统谋划、稳步推进。选择部分地区(领域)开展绿色生态导向财政支农政策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政策绩效与资金规模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3.6.3 加大精准帮扶帮困力度

一是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健康扶贫等措施,将扶持资金向低收入农户、人群集中区域倾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帮扶帮困,推进薄弱村实施“一村一品一产业”行动,提升产业“造血”功能。二是注重低收入人群的精准帮扶帮困,完善农村低收入农户、人群名录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全覆盖。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经济发展好、发展稳,社会才能稳定,才有了向着富庶发展的基础。要牢牢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抓好粮食安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低收入农户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娶低收入老婆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