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持续推进主粮作物机收减损
2022-04-07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赵振东郭常有牛振海张兴华董芳
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赵振东 郭常有 牛振海 张兴华 董芳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粮食生产安全,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安全,粮食生产中减少损失,就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入实践[1]。早在2015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就印发通知,要求加强粮食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切实减少机械化收获环节中的粮食抛洒损失,确保颗粒归仓[2]。2021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农办机〔2021〕10号)(简称“通知”),强调必须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努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种的粮食。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流模式。2021年,全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机收率分别达到了98%、94%和79%,机械化收获率已相当高。而机械化收获环节是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的重要环节,这就更加突出了机收减损的意义。如果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能在机收过程中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那么将挽回约120亿斤的粮食损失[4,5]。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202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的函》,再次强调要树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意识,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减少粮食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损失。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8285万吨,较上年增长2%,其中小麦产量达13695万吨,较上年增长2%,稻谷产量达21284万吨,较上年增长0.5%,玉米产量27255万吨,较上年增长4.6%,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这与机收减损工作密不可分[6,7]。
1 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政策导向
1.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做好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当担。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聚焦、聚力推进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要组织开展各辖区内主要粮食作物机收环节损失摸底调查,摸清底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机收减损方案,推动机收减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1.2 强化督导,纳入考核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对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进一步强化督导,将机收减损工作纳入平时考核,制定考核指标。成立专项考核督导小组,紧紧围绕主粮作物收获机械保证良好质量、机手操作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这两个关键要素,紧盯主粮作物收获时节和“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制定各项督导考核细则,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对机收减损工作业绩突出的部门进行通报表彰,并予以相关优惠政策的激励。对于后进的部门进行批评督促,责令其改进提升机收减损工作技能。
1.3 宣传动员,增强意识
各地要结合实际在重要农事前组织开展不同层级、形式多样的机收减损主题月活动,加大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和相关作业标准的宣传力度。各级农机管理、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联合当地骨干农机企业编制传播机收减损专题短视频、政策明白纸、技术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深入农村,深入农民不间断进行机收减损的宣传。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级有关部门的公开网站、微信公众号、地方农机通等网络平台的作用,及时刊发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局及各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关于机收减损相关动态,大力开展机收减损增收效果宣传、机收减损典型案例宣传,让农民、农业相关人员从只关注粮食增收、收获环节节能的意识转变为更关注粮食机收的效率和质量,营造广大农机手、广大农民关注并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牢牢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农业生产托管和作物服务合同,明确损失率等作业质量要求,进一步将机收减损工作落到实处。
2 强化培训,做好技术支撑
2.1 强化培训,提升技能
主粮作物机收时的作业机手是机收减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作业机手的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机收作业的质量,要想做好机收减损工作,必须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作物的作业质量标准的宣传,将农业机械化司主粮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指导意见分区域、分时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因时、因地指导农机手按照适宜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机械化收获。二是统筹协调各方技术力量对农机手进行全面培训。各级农机部门要统筹安排高校、职业院校和农机技术部门进行主粮作物机收减损技术的研究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并结合各地一线农机工作人员、“土专家”、农机手的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培训方案,对农机手进行最全面的技术培训,提升农机手的操作技能[8]。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第一,在夏粮、秋粮收获现场对作业农机手进行主粮作物机收减损技术的现场指导,给作业农机手讲解主粮作物机收减损操作技能和技巧。第二,组织作业农机手开展机收减损技术专题讲座。在农闲期及粮食收获前期,在各个县(市、区)举办地方主粮作物机收减损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对农户和农机手讲授各地主粮作物机收减损政策和机收减损操作规程、技术要点等。第三,结合各省、市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将各地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作为地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第四,通过微信、快手、抖音等各种媒体平台,将各地主粮作物机收减速操作技能制作成小视频进行广泛传播,并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的实时通讯功能,针对有需求的农民和作业机手进行实时网络技术指导和培训。
2.2 强化监督,提高装备质量
良好的收获机械装备质量和性能是减少机收损失的基础。各地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农机质量的监督,不断提高农机装备质量,确保各地主粮作物机收减损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各地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应在各地主粮作物收获前积极协调安排农机生产厂家、农机维修保障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负责范围的农机具进行全面检修,提前更换好零部件,将农机具调试到最佳的收获状态,为农机手做好机收减损工作提供保障;二是要充分发挥当地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农机合作社等购置先进的、适用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主粮作物收获农机具,并引导相关农机具生产厂家进行农机具技术改进和农机产品提档升级。三是结合当地农机具质量安全投诉工作,强化各地农机具试验、鉴定、监管和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严格把关,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适用的产品挡在政策支持范围之外,倒逼农机企业提升质量确保农机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四是全面推进当地农机具报废更新工作。加快推进当地老旧农机具及时报废更新和升级换代,加快老旧收获机械淘汰进程,保证当地主粮收获农机具的作业质量,确保机收损失率降到最低。五是提升农机具的智能化水平。对收获农机具加装智能辅助设备、智能检测设备,或引进高科技、高效率收获农机具,帮助农机手降低收获时的损失率。
3 精准减损,有的放矢
3.1 掌握时机,适期收获
适期收获能够有效减少损失和提高产量,并能保证粮食作物的质量。
3.1.1 小麦适期收获
小麦机收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小面积收获宜在蜡熟末期,大面积收获宜在蜡熟中期,以使大部分小麦在适收期内收获。留种用的麦田宜在完熟期收获。小麦成熟期主要特征:蜡熟中期下部叶片干黄,茎秆有弹性,籽粒转黄色,饱满而湿润,籽粒含水率在25%~30%。蜡熟末期植株变黄,仅叶鞘茎部略带绿色,茎秆仍有弹性,籽粒黄色稍硬,内含物呈蜡状,含水率在20%~25%。完熟初期叶片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率在20%以下。
3.1.2 玉米适期收获
玉米适期收获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过早或过晚收获将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玉米成熟的标志是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且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玉米收获适期因品种、播期及生产目的而不同。一是玉米果穗收获:对种植中晚熟品种和晚播晚熟的地块,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以上时,应采取机械摘穗、晒场晾棒或整穗烘干的收获方式,待果穗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再用机械脱粒。二是玉米籽粒直收:对种植早熟品种的地块,当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可利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直接进行脱粒收获,减少晾晒再脱粒成本。
3.1.3 水稻适期收获
水稻成熟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乳熟期、蜡熟期、完全成熟期和枯熟期。乳熟期是水稻开花后3~5天开始灌浆的时期,持续时间约为7~10天。在乳熟期结束时,鲜重达到最大值。在这段时间里,当用手按压时,水稻耳朵中间的颗粒会感觉很硬。蜡质成熟期约为7~9天。在这一时期,稻米的含量厚而粘,没有出现乳白色物质,干重接近最大值。稻谷背面的绿色逐渐消失,稻壳变黄。成熟期稻壳变黄,稻谷水分减少,干重达到一定值,稻谷变硬,不易破碎,水稻抽穗后45~50天左右,水稻黄化成熟率达95%以上,这是最好的收获期。
各地应将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成熟标志和适收期做成简单易懂的挂图,在小麦、玉米收获前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发放宣传,以便农户和农机手掌握作物最佳收获期。
3.2 找准原因精准减损
主粮作物进行机械化收获时,损失的造成是有多方因素的,为能精准、高效减少机械化收获时的损失,必须仔细、全面分析造成损失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农艺原因。由于各地种植作物的品种、习惯、土壤环境不同,加上后期的管理模式各异,会使得该作物的株高、行距、穗高、成熟时段等不适于当地常规收获机具的收获,从而造成损失。建议加强推进当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转变农机服务农艺的思想,倡导农机农艺协调互补,推进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农机原因。由于农机具长时间放置或磨损造成的性能、各零部件的契合程度较低,也会导致收获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有割台碰撞作物造成的割前损失,拨禾不当轮转动造成的籽粒脱落,各部件间封闭不严造成的漏粮损失及农机具各部件性能差造成的运转不畅损失等。建议收获前提早检查农机具,确保各个部件运转正常及各部件间的严密性,收获前一定要先进行试收,并计算试收的损失率,如果损失率过大就必须调整机具再进行试收,直到达到满意方可进行正式机收作业。另外可加装辅助智能设备,提高收获机具的精确度,以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机收损失率。三是人为原因。机手操作是机收作业中最关键的一环,由于机手作业水平低、职业素养差而故意加快收获速度等因素而造成机收作业中损失率过高。建议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农机手的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其作业水平,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的优势,进一步增加农机手培训的时间,丰富农机手培训内容,使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双提升。强化监督和检查,对于以故意加快收获速度来谋取利益从而造成机收作业中损失过大的农机手进行批评教育,加强对其作业质量的检查和机收减损政策的宣传,树立规范作业,注重作业质量的理念。
4 举行比武,激发机手积极性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关于请支持做好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实施工作的函》(农机科〔2021〕47号)要求,各地陆续展开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要坚持以赛促训、以赛提技,营造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全社会关注支持收获减损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引导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做贡献,又好又快完成夏收、秋收任务,全力保障夏粮、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指导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地要以开展大比武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级农机一线“土专家”作用,切实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宣传贯彻主粮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引导广大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手提供精细服务。活动举办过程要坚持简约务实、农民自愿原则,防止形式主义,不得干扰正常夏收、秋收秩序,不得增加机手负担;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严禁弄虚作假;坚持安全第一,排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各地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利用本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和增强“节粮减损”的意识,深入宣传农机化支撑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全面展现农机化系统特别是广大农机手的精神风貌。通过大比武活动,评选出机手中的“减损之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成为农民和农机手喜闻乐见的常态化活动。
5 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障,而机收减损是农业机械化收获中减少粮食损失,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机收减损工作是今后全国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地农业部门需要持续推进的一项工作。持续推进机收减损工作需深入贯彻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多管齐下,认真部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