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性视阈下灾难新闻摄影的符号分析
——以29-31届中国新闻奖为例

2022-04-07李子良朱爱敏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设性摄影记者灾难

李子良,朱爱敏

(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乌鲁木齐 830012)

全民摄影和读图时代,我们的生活被视觉信息所笼罩,人们已习惯通过新闻媒介生产的图片影像来获取当下发生的重要消息。作为新闻摄影重点报道的对象,灾难性事件对个人与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冲击与破坏,往往是突发且严重的,其新闻图片在灾难救援产生、警示和历史纪实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准许设立的,作为中国杰出新闻作品的最高层次奖项,能集中体现中国的传媒文化及价值取向,其注重“正面社会效应”的评选标准也体现了中国传媒业历来所遵循的“建设性”价值取向。因此对中国新闻奖的灾难新闻摄影获奖作品进行符号学分析,能够探究出灾难新闻摄影报道建设性符号构建的路径。

一、灾难新闻摄影的符号学解读与建设性问题

赵毅衡[1]学者认为符号是作为意义活动(表达意义与理解意义)必要且唯一的工具存在,任何意义的表达离不开符号。新闻摄影报道正是通过新闻图片与文字两种符号来传达事实与意义。新闻图片中的线条、光影、构图、虚实等要素所构成的整体外观可被当作索绪尔符号理论中的能指,其背后所传达的信息与意义就是能指指向的所指。同时,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分类理论,在新闻摄影报道中,肖像(图像)符号就是对新闻事件真实客观的描述;指向(指示)符号则是与新闻事件或拍摄对象有一定的联系并容易产生联想的信息符号;象征(记号)符号即新闻摄影记者赋予作品的观念和深层含义。新闻摄影报道中文字符号的所指与图片符号的所指相互对应,文字符号作为对抗图片符号的意义不确定性而存在,罗兰·巴特将之称为语言的“锚固”功能,即将非语言符号的某些意义确定下来而避开其他的含义。通过对新闻摄影报道进行符号学分析,视觉传播符号中的复杂编码所隐藏的深层意义能被清晰地解析出来,从而知道新闻图片符号是如何做到受众不需要具体的理解、想象和具体情感的中介,就能直接唤起、调动受众的感受、情感和力量,影响其心理与思维。

建设性是指对事件或事态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性质,中国媒体在党的思想指导下,历来重视新闻报道的建设性取向。唐绪军学者在论文中表示,秉持新闻理念的建设性,有助于“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媒体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媒体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四个方面的发展,切合中国现实需要[2]。同时,起源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概念核心就是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强调“积极”和“参与”。[3]灾难因其本身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征所展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成为媒体的重点报道题材。灾难新闻摄影报道是指摄影记者对灾难性事件本身进行实地拍摄报道,“灾难性事件表现为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的断裂或破坏。”[4]然而由于受新闻“客观报道”理念和经验主义做法等影响,灾难新闻摄影报道在符号选择与建构上存在不少缺乏建设性的问题,如偏重捕捉事件的负面符号,新闻照片的符号建构过于刺激、戏剧化,侵犯受害人隐私等。同时图片较文字更为直观,视觉上的直接刺激会给受众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就会破坏稳定的社会舆论氛围,不利于灾难救援的进行。因此在视觉符号建构上要求摄像记者在报道时不应突出冲突和负面,而是以问题解决为目的,通过积极的符号建构引导人们乐观地应对灾难,以发挥媒体报道对公众和社会的建设性作用。

二、灾难新闻摄影报道的符号学分析

本文以29-31 届中国新闻奖的8 个灾难新闻摄影获奖作品①为研究对象,借鉴建设性新闻的基本思想,以皮尔斯的符号分类、雅各布森的“隐喻与转喻”和罗兰·巴特的“锚固”为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符号学分析。

(一)新闻摄影中视觉与语言符号的具体应用分析

1.灾难新闻摄影的肖像性视觉符号分析

肖像符号是被表征对象本质的一种属性,是以其类似性,借助模拟或纪实手段来表征其对象。灾难新闻摄影报道中的新闻照片都以肖像性符号为基础,通过自身元素的展现,客观自然地描述信息,肖像性符号能直接清晰地表达符号意义,凭借视觉感观对视觉符号进行模仿。例如,看到《空地联运军队又一批1200 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②中的“迷彩衣物”和《紧急救援逆火前行》③中的“橙色衣物”即可对人物服装作出判断;看到《金银潭ICU 的呼吸》④中的“白色床垫”和《高空救人》⑤中的“耸立大厦”便可获知照片中人物所处环境等。受众对肖像性符号的解读并不需要经过深度思考和参与,因为此类符号是对现实的细致复刻,受众所获得的信息基本是源于条件反射般的认识。统计发现,在以政府或社会行为为报道主体的灾难新闻摄影中,肖像性符号多以“服饰衣物”“工具”等呈现;在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报道中,多以“人物表情动作”“人物面容”等表现;而在灾难性事件本身,则多出现“房屋”“路面”等。肖像性符号是凭借图似存有的真实或“肖似”的模拟,借助原本已经具备意义的事物来表达意义。摄像机是能最大程度上还原现实的媒介工具,其生成物“照片”则是与其对应现实最为相似的肖像性符号集合。但是,由于相幅的限制,新闻摄影也只能还原灾难性事件的局部真实,因此,记者在肖像性符号的选择上,也需考虑符号本身的易读性与其是否能服务于指向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的下一阶段的符号表达,以及是否能客观真实地再现灾难事件本身。

2.灾难新闻摄像的指向性视觉符号分析

指向符号与被表征对象的联系相对模拟更为直接,是一种时空或因果上所建构的接合关系。在灾难新闻摄影报道中的信息量大部分是通过新闻图片的指向性符号进行传递的。指示性符号是通过符号能指和所指间的因果所关联,这种因果联系刚好印证着符号间所具有的一种相近或直接的关系,凭借这一关系,可使其符号形式指向到其符号对象[5]。受众把可见符号与自身已有经验相结合,可以辨识出其指涉对象。事实上,灾难性事件的出现都是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新闻记者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拍摄报道。在摄影记者奔赴第二现场时,时间和空间都较灾难事件发生的瞬间有所滞后。因此,摄影记者只能通过搜索现场细节,捕捉能指示事件整体的相关证据,从而得到真实性与表现力兼顾的新闻照片。例如,在《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⑥中,摄影记者虽然没有拍摄到厂区爆炸的瞬间,但是新闻照片中的“熊熊大火”“滚滚浓烟”和无人机俯拍下的“大面积破烂房屋”都能向受众传达“这里刚经历过一场重大爆炸事故”;而在《南粤水灾》⑦中,“淹没街道的土黄色泥水”“搭载满物资和人的橡皮船”和“随处可见的救生衣”,都足以让人清楚认识到南粤水灾事件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摄影记者在追求新闻照片视觉吸引力的同时,也要遵守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当涉及一些不适宜在镜头前直接表现的信息,如血腥、恐怖、暴力等新闻事实,而又有拍摄报道的价值时,就可以用指向性符号代替指示对象出镜。例如,在《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中,用“鼻式呼吸器”“移动担架”的符号来替代“受害者身体伤势”符号,这样既能保证社会群众了解到具体灾情信息,同时也能避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减轻对受众的心理刺激和负面影响,有助于稳定社会舆论情绪,保证各方救援活动的有序进行。

3.灾难新闻摄影的象征性视觉符号分析

与肖像性和指向性符号相比,象征符号则能指向更为成熟的固定意义。“象征”作为一种符号,经过某种规则指代其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这种规则常常是一般思想意识的联想,使得该“象征”被阐释为指代那个客观存在[6]。象征性符号是一种由其解释者基于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自由且约定成俗地用具体表达抽象而产生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形式上的替代物。象征性新闻图片是对新闻性弱、象征性强的画面进行象征修辞来表达意义。例如在《一起看夕阳》⑧中,“医生与躺在病床的老年人在室外共同欣赏日落”的画面,不再是表达医生与病人共赏落日的事实本身,也不仅仅是疫情期间医患携手战疫的代表,而是象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说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被放在抗疫防控工作的第一位;《别怕我们救你来了》⑨中,摄影记者定格救援人员与被困居民用手指互动交流的瞬间,展示了灾难事件中的温情瞬间,既有影像张力,也交代了事件的发展,成为灾难无情与救援人员大爱的象征。同时新闻摄影被多重象征符号整体影响下,经过推导、联想等思维逻辑会实现新的象征意义,具备一种综合的意象性。如在《南粤水灾》的新闻组图中,象征勇敢的“船上打伞的小孩”符号、象征温情的“安慰老伴的老爷爷”符号和象征坚强的“抗灾的中青年人”符号相互作用结合,达成了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新的象征意义。象征符号的重要作用在于“使不能直接被感觉到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和精神气质变得可见、可听、可触摸”。[7]积极的象征性符号建构摆脱了灾难新闻摄影报道以往渲染悲情氛围的传统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全社会蔓延的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给人以安慰、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强大的实际效果。因此,具体事物的象征符号化是摄影记者表达思想的关键,摄影记者不仅要自觉地在新闻摄影中运用特殊符号表达,也要善于在负面事件背景下挖掘出积极的象征性符号,以平衡灾难新闻摄影报道的情感基调。

4.灾难新闻摄影报道的语言符号分析

精准的信息传达是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建设性导向的基础,模糊信息只会增强受众本已因灾难所激发的负面情绪和成为问题解决的障碍。新闻摄影一般是由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两部分组成,语言符号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标题、事件概述和图片说明,能辅助新闻图片完整准确地表达摄影记者所传达的主题、内容,体现了罗兰·巴特所说的语言的“锚固”功能。“锚固是一种检查,它面对外在形象的投射能力对于讯息的使用具有一种责任;与图像的那些所指的自由性相比,文本具有一种抑制价值,而且我们理解,正是这个层次上,尤其具有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意识形态。”[8]在《紧急救援逆火而行》中,读者看到由“消防员的背影”和“燃烧的树林”等视觉符号构成的新闻照片时,能准确解读到的信息仅限于照片的浅层所指,即消防员在扑灭山火,而基于第一层表意延伸的所指便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仅通过视觉符号的传达,传受双方容易产生歧义,因此需要通过语言符号进行“锚固”。通过标题中的“逆火”,事件概述中的“连夜上山”的语言符号与新闻照片相结合,摄影记者所想表达的“消防员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形象便能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可以说,新闻照片再现了事件真实场景,语言符号对事件真实场景作出了解释,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说明,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了其传播力与意义传达的准确性。

(二)新闻摄影中的符号修辞——隐喻和转喻

罗曼·雅各布森的隐喻与转喻二元模式是基于索绪尔符号横向组合与纵向聚合理论所提出的。“隐喻和转喻的语言的两极,代表了语言符号两种基本关系模式的最精炼的表达。”[9]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其结构形式具有普泛性,现已广泛用于视觉、艺术创作等领域。新闻摄影不仅仅是对客观现实的还原,摄影记者还可通过“隐喻”与“转喻”的视觉修辞手法进行表意、将自我的主观想法和拍摄意图融入,是对表达形式和画面效果进行选择的结果。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形象的相似)将事物进行纵向替换另一种与之相关的事物。新闻摄影中也常常利用视觉元素进行隐喻,进一步暗示主题。首先,可以通过色彩符号进行隐喻,色彩是视觉表达的重要元素,能对受者的心理及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在《金银潭ICU 的呼吸》中病房画面的“冷色调”隐喻现场压抑和紧张的气氛;《南粤水灾》“安慰老伴的老爷爷”照片画面的“暖色调”隐喻现场温暖祥和的气氛。其次,可以通过光线符号进行隐喻,摄影被称为“用光在作画”,光线的运用往往是决定照片情感表达的关键。例如在《一起看夕阳》中,就是采用全逆光的拍摄手法。逆光的光线清晰地勾勒出医生的背影与病人指向夕阳的食指;同时,对于日落拍摄时间段的选取,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强度弱,色温低,使作品形成一种暖色调,能较好地烘托气氛和意境,隐喻出温暖乐观的全民抗疫精神。最后,可以通过景深符号进行隐喻,景深的控制所造成的虚实结合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灾难事件。例如在《南粤水灾》中,对于人物刻画,都是采用小景深的拍摄手法,画面焦点集中于受灾人员坚毅的面容神态与具有温情的肢体动作,而表现灾难现场的环境背景则被虚化和暗淡,隐喻出灾难中的人性光辉。这些视觉隐喻符号使得受众在接收和理解信息时产生情感共鸣,而积极的视觉隐喻符号,能高度地激起受众的内在正向心理感受。

转喻则是通过邻近性(时间、空间或因果逻辑的相近)将事物横轴替换成另一个事物。如《南粤水灾》新闻摄影在“2018年8-9月广东接连遭遇洪水袭击”这一大主题下,是用多个具体的小能指来传达背后重大的新闻事件,像“淹没的街道”其间接反映的主题就是“暴雨和洪水给广东造成的影响”。时间上,先是暴雨和洪水的到来,后才是街道被淹没。暴雨和洪水作为原因导向街道被淹没的结果,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因此“淹没的街道”表达“水灾对广东的影响”,体现为一种纵向的邻接关系。转喻和隐喻性符号相对于肖像和指向性符号,由纯粹模拟发展到符号再现,并包含着动机与目的性,能更为直接地影响受众心理感情。

三、结语

在建设性灾难新闻摄影报道中,新闻媒体不只是作为受众的信息提供方,更应该积极参与到抗灾救灾当中。新闻摄影中的视觉与语言符号,既是摄影记者对客观新闻信息的编码结果,同时也蕴含着其本身对灾难事件的价值取向。灾难新闻图片中不恰当的符号构成会扰乱政府的救灾部署,给人民带来不安情绪,从而导致舆论失控,因此摄影记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对中国新闻奖灾难新闻摄影获奖作品的符号学分析,也就是对灾难新闻摄像意义的生产过程的解读,同时借鉴建设性新闻的思想,能透视出中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奖标准中所蕴含的建设性价值取向,使这些获奖作品成为业界和学界分析、学习的成功范例,以提供给新闻摄影报道不同的视觉和语言符号的建构方式,使得符号建构路径导向建设性,灾难新闻图片也因此丰富了内涵意义与发展出积极导向的性质,在纪实与预警以及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29 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空中救人》《南粤水灾》;30 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紧急救援逆火前行》《别怕我们救你来了》《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31 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金银潭ICU 的呼吸》《空地联运军队又一批1200 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一起看夕阳》

②范显海.空地联运军队又一批1200 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EB/OL].(2020-02-17)[2022-05-27].http://photo.81.cn/pla/2020-02/17/content_9744467.htm.

③董天健.紧急救援逆火前行.南方日报,2019-12-08(A08).

④赵迪.金银潭ICU 的呼吸[EB/OL].(2020-03-06)[2022-05-27].http://zqb.cyol.com/html/2020-04/16/nw.D110000zgqnb_20200416_1-04.htm.

⑤郭立亮.空中救人.湖南日报,2018-08-22(A01)

⑥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盐阜大众报,2019-03-22(A01 A02).

⑦张由琼.南粤水灾[EB/OL].(2018-12-30)[2022-05-27].http://news.southcn.com/n/2018-12/30/content_184664138.htm.

⑧俊超.一起看夕阳.湖北日报,2020-09-08(T03).

⑨许南平.别怕我们救你来了.江南都市报,2019-2-25(A01).

猜你喜欢

建设性摄影记者灾难
雷击灾难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灾难不是“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