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
2022-04-07车勒木格
车勒木格
(前郭县浩特芒哈乡蒙古族中心小学,吉林 松原 131100)
新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很多微事物,如微视频、微新闻、微电影等,这些微事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中,反映在教育行业的当属微课。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助学工具。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微课的应用面却很窄,尤其是小学蒙古语文教学。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背景下小学蒙古语文教学的特点、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方案,归纳总结出微课用于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小学蒙古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微课应用于小学蒙古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案,旨在为小学蒙古语文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微课的概念解读
微课是现代教学模式下依托某种电子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短小精练、灵活性强的特点。微课的主题集中,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精准的概括和提炼。在电子产品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探讨微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既是少数民族教育适应“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集中、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效果更加彰显,能够更加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因此,本文在总结微课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当前小学蒙古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开发和运用微课的实践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应用微课进行小学蒙古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二、当前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汉语作为蒙古族的第二语言,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古族自治地区使用汉语、蒙古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是长期以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就造成这两种语言既兼顾发展、同时又彼此融合的状态。事实上,人们经常看到汉族、蒙古族人民之间用汉文夹杂着蒙文进行交流。其中,就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需要相关教育管理者及广大少数民族教师引起重视,以更大的精力进行倾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加油助力。
(一)微课的推进和应用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现代教学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助学工具日益被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师生所重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微课已经得到广泛的推进、普及和发展。据调查数据显示,学段占比中使用微课最多的是小学教师,达到40%以上,这就说明有相当比例的小学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微课。但是,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微课的应用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语言的差异性问题。一些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学应用滞后、发展不均衡,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心城市与偏远山区之间、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微课的发展与分布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这其中主要受制于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资源和条件相对落后,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而对微课的开发和利用就相对弱一些,这就造成了微课的应用与分布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导致教学储备没有被合理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共享。加上两种语言混搭,增加了微课制作的难度,这就更加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微课的应用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二)部分教师微课意识不强,微课制作能力有限
在微课等现代助学工具出现之前,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基本是处于脱节的状态,课堂教学一直采用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而微课出现之后,对传统的授课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微课的助学作用,并不断地在各自的领域内设计和使用微课。但是尽管这样,仍有部分教师习惯于口头讲授、粉笔板书、布置课后练习等传统的教学形式,排斥甚至是拒绝接受微课等新生事物,认为只有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样的意识和思维阻碍了微课的推广与发展。这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受制于思想观念、微课制作难度、语言应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微课等现代助学工具的应用及分布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态势。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一线教师而言,尤其是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更像是一只拦路虎。首先,因为涉及汉语、蒙古语两种语言,导致微课的制作难度增大,这也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微课发展的瓶颈问题;其次,微课制作过程复杂,涉及摄像、剪辑、图形设计、PPT 技术、计算机操作等多种知识,需要把“教学设计”和“媒体艺术”糅合在一起,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任课教师无疑是一个考验,要求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对于信息技术能力不足或者操作能力不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就像是一道难以超越的屏障,从而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发展,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的微课应用相对滞后的情况。
(三)微课设计及制作缺乏新意
微课作为一种电子助学工具,在现代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应用和开发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认识微课的助学作用,除设计和发挥好微课本身的作用,同时还要利用好微课的各种拓展功能,尽可能地发挥好微课更大的实践效益。但由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仅仅把微课当作上级布置的任务,平时很少用或者根本不用,只是在相关部门检查的时候拿出来应付一下,而且仓促间设计制作的微课,大都是从网上抄袭或者是使用现成的东西,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当然,不排除少数民族地区的蒙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对于巧妙设计和合理实施微课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努力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设计完整的微课程。同时还要有教师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这样才能制作出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能提升教学实效的微课作品来。
三、在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利用微课的助学功能,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蒙古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蒙古语言运用能力。目前,蒙古语文教学一直沿袭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课堂不免有些枯燥、沉闷,难以获得长足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汉民族占大部分,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从出生到入学前,对于母语蒙古语一直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而真正学习规范的蒙古语是从入学后才开始的。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开设母语课是教育部的硬性要求,有教学大纲和目标要求,还有成形的教材、专业教师。但是,由于受环境及经济等原因的影响,表现为学生的蒙古语言水平一直处于一个缓慢的发展水平,阅读或是做习题也是习惯汉语模式。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比如汉语、蒙古语两种语言的交叉应用、围绕与蒙古族生活密切相关的例证等等,通过现代教学形式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学第二册第二课《放风筝》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通过平台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然后依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放风筝或者是看别人放风筝的经历,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不会感觉课文生疏了。然后教师用蒙语讲读课文,学生用蒙古语回答问题,借此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小学生的蒙古语言能力。
(二)通过微课趣化蒙语文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小学蒙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把握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特殊性,将现代教学模式融入小学蒙古语文课堂教学。依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及大纲具体要求,设计适合少数民族学生需求的微课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使生疏的蒙古语词汇活起来、单薄的教学内容丰腴起来,有效地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蒙古语文的热情,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蒙古语文的兴趣,起到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运用蒙语交流所带来的愉快。
2.设计游戏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设置一些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需要,设计一些能够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通过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展开竞技,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动手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设计猜字闯关的游戏形式,猜中了得分,猜错了扣分,分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过关,整个游戏过程全部用蒙古语标注。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从趣味方面也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蒙古语文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充分掌握了蒙古语文的要领和内容,而且还能用蒙古文写出相关词汇和句子。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课堂活跃起来,整个课堂的气氛被调动起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蒙古语概括游戏特点。这样,学生对当堂知识印象深刻,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助微课,帮助小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
信息技术背景下,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对于发展蒙古族地区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意义重大。和常规的微课形式一样,蒙古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微课内容的设计,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微课具有存贮、反复播放等功能,这就适宜教师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教师课前可以设置预习环节,让学生事先熟悉所学内容,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效果。而在课后,教师把课堂上学生难以把握的重难点内容,经过总结归纳然后放到教学平台上,方便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对于实在不易理解的部分,学生可以反复播放或者在平台上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持科学育人的态度,既要遵循微课本身所具有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只有协调好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蒙古语文的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微课在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微课的设计要符合蒙古族地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以“小而精”的特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不断受到广大蒙古族师生的青睐,所以微课一经出现,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蔓延开来。这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一样,在微课应用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微课再好,也只是教学辅助工具,所以微课的开发和使用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要兼顾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这也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小学生充满好奇、追求新意,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长时,一般不能超过6 分钟。过长就是过犹不及,起不到应用之意;过短也是一样,达不到实际效果。
(二)微课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
微课属于新生事物,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助学作用。但是微课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成为课程的唯一。所以教师在开发微课资源时一定要注意适时适量,要掌握好使用微课的“度”。什么时候需要应用微课,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借助微课来呈现,所以教师在使用微课的时候,就要控制好使用微课的频率。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把微课的普遍助学作用和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
五、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亦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蒙古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丰富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微课的助学功能,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学生可以凭借微课,开阔知识视野,培养蒙古语思维,增强语言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学习与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作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该抓住机遇,持续地对微课进行探索和研究,只有将微课与小学蒙古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蒙古语文的教学质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