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路径
2022-04-07邓佳慧
邓佳慧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 南通 2265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过去传统的教学也逐渐显示出弊端。“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及参与校外培训的负担得到缓解,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在此背景下,学生能够具有更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提升各项技能。而小学信息技术的开展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合理运用起来,引导学生有效完成课程学习,并从中获得信息技术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师结合“双减”政策所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能够使自己的传统认知体系得到改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减轻课程学习的负担。在此背景下,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学校也需要不断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使信息技术课程不被其他学科课程“霸占”。学校也需要督促教师完成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工作,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情进行分析,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有效进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并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也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带领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操作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班级中学生操作电脑的不同水平,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却很强,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采取传帮带的教学方式,以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完成教学,使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并获得较强的学习自信。同时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内容,来应对在计算机方面发展得比较好的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课堂占比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教师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中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并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获得快速的成长。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提升实践教学的比例,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并加强学生的课堂与课余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例如,教师在完成一些信息技术基础操作教学后,可以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使自己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新的技能。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路径
(一)构建情境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情境,让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之中,更加投入地完成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学习。教学情境的构建还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课程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励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个人简历的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构建一个求职的情节,让学生扮演应聘者,教师则扮演招聘者。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个人简历的制作,并在学生制作完成后以招聘者的身份对学生制作的简历进行评价。在教师所构建的这一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完成的简历进行优化,以此来提升简历的美观性。教师通过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还与现阶段“双减”政策的要求相符。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建立在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上,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及能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整体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要尽可能地简化操作难度,使自己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对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在利用任务驱动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布置多个细小任务,使这些任务之间形成网络,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维,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优化文本排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Word 的排版,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调整Word 文档中的文字大小、颜色、字体、段间距,等等。因此,结合该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对各排版要素的分项练习;接着,编辑单页中的文字;最后,对整个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且“双减”政策的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因材施教的教学中也能得到更好的满足,使学生的整体实力均得到提升。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学情进行小组划分。具体而言,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A 组为具有较强计算机技术且有一定计算机天赋的学生;B 组为计算机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C 组为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并定期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时成绩对他们进行层次的调整。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不仅能够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尊心,还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有助于班级学生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在过去开展教学中往往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统一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班级中的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一致,与学生差异化的个体特征相违背。因此,教师在结合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需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
例如,在开展“制作幻灯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分层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层次学习目标。如,C 组学生需要学会最基础的幻灯片制作技能;B 组学生需要完成完整的幻灯片演示;A 组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某篇课文的幻灯片演示文稿。
3.对评价进行分层
每位小学生均存在个体差异,而教师针对个体差异性也需要采用分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评价A 组学生时,可以在对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以及参与课程学习的表现稍微严格一些;在评价B 组学生时,可以适当放宽评价标准;在评价C 组同学时,主要以肯定及鼓励为主,使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中获得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程学习中去。
(四)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1.提升信息技术作业的趣味性
“双减”政策的落实对教师课堂作业的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游戏类型的作业,使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在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时,能够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及可操作性的作业,并在作业中融入趣味元素,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受到学科的乐趣,以此来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他们的作业完成效率。
例如,在开展“认识鼠标”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融入趣味游戏的作业,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并通过该故事将学生引入到作业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如下的作业情境: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自己的好友来家里做客,请你利用自己计算机为他们制作一份丰富的晚餐,并使用鼠标将这些食物放在不同的小盘子中。学生根据教师的作业要求,运用鼠标完成图形的拖动与粘贴,同时还将使用矩形选定工具来处理相关图片。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游戏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并且使他们带着较强的积极性完成作业。
2.设计满足学生差异性的层次性作业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作业时,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为他们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性的作业。
例如,对于A 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一些软件的基本操作了,因此教师在为该层次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上,如设置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作业,让学生制作与其他学科有关的教学PPT 等;对于B 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文档内容有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要求完成对完整文件的制作,该作业需要重视学生对文档排版、格式要求等内容的练习;对于C 组学生,教师只需要为他们布置一些侧重于基础操作的作业即可,如让学生完成对某段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设置等等。通过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清晰的逻辑思路,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3.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设计创新型信息技术作业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想使“双减”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合。近几年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均呈现了信息网络这一新型技术,它为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也需要建立在“新”这一特点上,在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结合“新”,将作业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创新思维及发展意识。
例如,教师为学生安排“制作数字贺卡”的任务时,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模仿教材内容完成作业,因为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均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因此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很难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实际生活的帮助。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为同学或家人制作一张祝福卡片,在卡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业能够体现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辩证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引起重视,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建立在学生这一中心上,教师需要对学科作业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学生以往的作业压力得到缓解,并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不断进行优化。在此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得到有效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