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管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04-07苍英美郝文艺
苍英美,郝文艺,弓 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渗透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运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新时代的产物”,这种模式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日益受到重视。应用型高校管理类课程的课程性质对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均较高,既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要满足上述培养需求,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管理类课程的精髓,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当前应用型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单一
大班教学在当前各类院校的教学中仍是极为普遍的形式,教学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作为课堂主导通过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让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数量较多,一方面教师很难将精力和教学资源完全投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1];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相对较少,而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性又比较强,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深入,实践应用能力也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加以改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分配不均现象,知名大学占据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而应用型高校在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各方面均不能满足学生培养的要求[2]。从应用型高校实际情况看,学生规模逐年增加,管理类课程师资短缺。从学科知识发展角度看,与知名大学的专家和教授相比,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在前沿知识、理论素养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教学依赖教材中的陈旧理论和传统案例进行分析,缺乏时效性。
(三) 教育观念落后
应用型高校注重实践教育理念,倡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转化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使得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的学习经验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之间无法对接,有所差距,导致供需错位。
(四) 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的评价范围过窄。传统教学评价侧重于结果性评价,成绩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且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多高于60%),这会导致很多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为考试而考试,这样的考核结果既无法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能完全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主体单一。传统教学评价多采取由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单一教学评价机制,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评,缺少非师生的第三方如校外专家的评价,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让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有完整、客观、清晰的认知。
二、管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一) 成熟技术平台的支撑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有相关先进技术的支撑,成熟稳定的学习平台是混合式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3]。因此,如何选择、获取拥有技术成熟、资源丰富、使用便捷、兼容性强的学习支持平台是确保管理类课程顺利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中之重。成熟的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成熟的平台能够汇集全国优秀的教学资源,尤其对于条件有限的地方院校,教师可以利用平台挖掘更前沿、更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的教学资源扩展教学广度和深度,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个性化拓展学习,提升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学习效率。管理类课程对互动活动、实践活动等环节需求较多,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只能在上课过程互动交流,很多项目类、仿真类等实践活动由于受到学时、人数、场地等限制无法开展。要充分发挥平台效能,让师生实现随时沟通,形成良性互动,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引导,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综合过硬的教学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等外在形式的改变上,更为核心的是体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到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识基础、宽广的专业发展视野,还需要持续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并熟练运用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切实把握课程教学进度和呈现方式[4]。一方面,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导地位交给学生,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由于管理类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多元化,学生需要在课上和课下自主拓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线上教学时加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将管理类课程特点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的各种业务交流和技能培训不可或缺,可以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持续跟进前沿发展动态,鼓励教师学习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完善管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 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理念
应用型高校管理类课程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管理类高质量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应用型高校需要以国家提出的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为指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积极开展以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融合的教学改革,进行管理类混合式课程建设,通过提升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构建理论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管理类课程多元化扩展的特点,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学科交叉性,及时掌握当前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融合到课程内容中,以培养学生对学科进步和行业发展的敏锐性。相应地,教师也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二)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固有教学模式
学生只有对课程真正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有内驱力去寻找资源、沉浸学习、互动交流,因此当今的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引导者、服务者、聆听者、交流者,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平台和功能,结合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在线上平台或线下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专题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从根本上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 统筹线上线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要求对学习质量实施全面检验,这需要通过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多元化教学手段并科学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以达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效,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成效的目标。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工作是进行线上线下全要素的整合优化,从而带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习体验。
首先,要统筹线上线下资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利用各大在线平台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慕课、PPT课件、电子教材、案例库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开展深度学习。其次,要合理搭配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合理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在课前和课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讲授的同时辅助使用在线调研、在线提问、在线测验等线上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师生的互动,既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完教学视频后通过讨论区或QQ群等探讨课程,课堂上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课后通过在线讨论、点评等,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深入思考。
(四) 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法内容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评价体系随之更新,与之配套。学校和教师应从4个层面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一是在评价体系设置上,既要有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改进监督反馈机制,以促进教学质量改革和提升;二是在评价主体选择上,既要有学校领导、教学督导、教师、学生的评价,还要引入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外部权威人士的客观评价;三是在评价方法使用上,既要有上级对下级、专家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还要采取同行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四是在评价范围确定上,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既有传统的线下期末考试这种结果性评价,更需要加强对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学习完成度、互动合作等过程性评价。
混合式教学在应用型高校中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高校和教师要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实际课程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