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2-04-07陈泓君冯开甫
陈泓君 ,冯开甫
(1.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目标管理督查办,四川 南充 63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抗疫斗争精神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1]。这一精神内涵丰富,紧贴现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和价值导向。运用抗疫英模树立榜样,抗疫故事感召身心,抗疫精神洗涤灵魂,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和时代价值。
一、准确把握抗疫精神内容的基本点
1.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抗疫最硬底气。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原则。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之举应对非常之事,统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阻击战。这充分展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与社会号召力,为确保我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抗疫最强势能。“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2]47在短时间内汇聚“全国一盘棋”的磅礴伟力,需要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14亿多人口大国的疫情蔓延,用3个多月时间取得武汉、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这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特点和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指出的:“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3]我们与西方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直观差异为大学生坚定党的领导,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现实依据,有利于推进大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好“两个维护”。
2.彰显和衷共济、命运与共的协作精神。病毒无国界,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继续抗击新冠,还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齐心协力、携手合作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始终秉承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各方面援助。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画卷。这样的态度、情怀与担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外交政策。我们之所以要在自己尚且困难之时派抗疫专家携抗疫物资救助他国,除了回报这些友好国家和城市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外,还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之时作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凝聚抗疫合力,同舟共济、共克时坚。二是有利于强化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自疫情暴发至今,我国的防疫物资、防控经验和技术、各种援助等,有力支持了全球防控工作。我国及时复工复产和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为提振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与活力。这些,让大学生见证只有积极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为正道。
二、准确把握抗疫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1.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482抗疫精神集中诠释了全体抗疫工作人员的优秀品格,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价值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4]70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要用心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解答大学生于何处用力、对谁用情、怎样用心、如何做人等人生困惑,回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增强大学生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和对国家的忠厚赤诚。抗疫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有助于解答大学生的思想疑惑和实践难题,增强大学生的人民情怀和社会担当,从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抗疫精神深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5]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42。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全国人民临危不惧、敢于担当、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好诠释了公民个体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认同。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底气、勇气、信心与决心,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构筑的控制疫情蔓延防线,正好印证了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践行。抗疫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演绎有助于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其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共铸抗疫精神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抗疫战场榜样林立,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躬身实践提供了绝好机会。此次疫情将许多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下沉党员干部、工程建设者等拉进了人们的视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担负起不凡的使命,护佑着人民安危,成为时下最真实最可爱最为人敬重的榜样。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温暖,体会到了前线后方工作人员的辛勤无私,深化了对国家与人民真诚的爱,也坚定了他们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认同。
三、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抗疫精神的着力点
1.加强职业精神教育。所谓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紧密相关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表现为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意义重大。这既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用人单位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但每个人会因职业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职业精神在这场抗疫大考中汇聚,对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理性、务实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敬业态度。
2.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作为统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纽带的集体主义,是一种主张个人服从社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思想。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当下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面临多重挑战,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利己心理衍生的自我意识膨胀、宏观微观集体组织功能整体式微、个体竞争与功利短视导致的集体凝聚力松弛。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大学生漠视甚至否认利己者利他与利他者利己相互统一的原则。在他们看来,“为自我而活”、追求个人权利与“为他人而活”、履行公众义务是矛盾的,甚至不相容的,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个体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仅仅是非此即彼的淘汰关系,因而呈现出人际关系的“表面化”“功利化”“虚伪化”。抗疫过程中全国人民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准确把握,对利己者利他与利他者利己的真实体认,对集体主义的深刻认识,给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提供了现实契机,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提供可靠支撑。不失时机组织集体实践活动、践行集体主义原则等方面强化落实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6]3。抗疫精神所内含的举国同心、同甘共苦的价值理念,对引发大学生爱国思想共鸣、坚定爱国理想信念、勇挑爱国重任产生着强烈的影响与促进作用。抗疫精神所折射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白衣战士、人民子弟兵、共产党员、企业工人以及许许多多普通人对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思虑与希望,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注与重视。迅速果敢的“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伴着铿锵誓言“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给大学生上了一堂鲜活而深刻的爱国课。爱国主义最终落脚到大学生增强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促进爱国主义意识内化,并在落细落小落实本职任务中外化于行。
4.加强时代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孕育形成的精神力量,是超脱个人而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并认同的价值取向,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加强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既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战“疫”期间,“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7]。进入“后疫情时代”,从针对病毒的疫苗研发,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构,再到整个社会全面复工复产复学,都需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落实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要在淬炼自身本领上下功夫,在掌握最新科学技术上下功夫,在大胆创新实践上下功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增强科学意识和创新理念,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共建美丽世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