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路径

2022-04-07刘端海

文教资料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思政高职专业

王 娟 张 丽 刘端海

(1.、3.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医药卫生学院 2.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滕州 277599)

课程思政,简单来说,就是以构建 “全员” “全程” “全课程” 育人格局的形式,促进各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护理专业是医学类专业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之一,肩负着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职责。新时期下,广大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寻护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推动护理专业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思政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理论、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点不可否认。以往 “说教” “灌输” 式的教学极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加之受到部分消极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并未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仅认为学习护理专业有助于日后就业,对于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等问题,往往是 “心中无数”[1]。特别是刚进入全新环境的大一新生,普遍缺乏理想以及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显然,这对其成长、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师的思政素养不强

纵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可以发现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他们对护理专业的知识具有全面、透彻的认知,十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他们缺乏一定的思政意识,思政素养有待提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思政的高效落实。[2]究其原因,主要有:①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价值观涌入高职院校,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具体教学时,部分教师将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灌输上,轻视了价值观的塑造;② 忽视护理专业与思政教育的关联,认为只要达成护理专业教学任务就达成了育人任务,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工作,因此并未对思政教育予以高度重视;③ 课程思政的落地,并非简单地整合护理专业和思政教育,关键在于对护理专业中的思政元素的探寻、挖掘,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在课程思政工作中有些 “力不从心” 。

二、课程思政融入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与以人为本理念相契合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对医疗服务要求也愈来愈高,更加注重身体舒适度以及心理舒适度。在此背景下,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前,各大医院基本都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操作。其中,以人为本的落实与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3]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若教师忽视思政元素的融入,那么就可能致使一些学生无法正确认知职业素养,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也就难以真正理解以人为本这一护理理念,自然也不会主动落实相关护理手段、措施,甚至难以在上级、同事的引领下有序完成相关工作。所以,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部分发达国家,护理专业课程丰富多样,较为常见的有专业基础课、临床实践课以及人文科学课,它们占据的比重较为均衡,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非常有利。不同于这一点,我国医学人文科学的开设时间相对较晚,人文课程在整体课程占据的比重也相对较小。这就说明了一点,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师生都没有充分重视人文科学教育。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思政课程,但占据的课时都不多,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将思政元素和护理专业进行结合,学生渐渐认为思政类课程对未来工作岗位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对相关课程并不重视。[4]相较于常规的思政类课程,课程思政显然更为 “新鲜” 。现阶段,不少教师对课程思政未形成全面的了解,也未能较好地落实课程思政,使得护理专业人才难以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等进行联系。但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许多医院都注重思想品德,将其当成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而且,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在医疗服务水平、国民素质的提升方面也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课程思政融入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三)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在医疗卫生领域,人们渴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无疑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换句话来说,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有优良的医德医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力求做到 “忠于职守、救死扶伤”[5]。通过课程思政的落实,教师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护理专业教学当中,培养高质量护理专业人才,让他们在具备精湛 “技艺” 的同时,形成 “敬佑生命、大爱无疆” 的高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将病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给人们带来优质、便捷的服务,维护其生命安全,助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课程思政融入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肩负育人职责,强化育人素质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教育的本质。在这项工作中,教育者要全方位发挥自身的精神力量,感染、熏陶教育对象的心灵,助推教育对象精神力量的可持续增长。在高职护理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专业的育人效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育人职责,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促进角色转变,为课程思政的落地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意识。相关高职院校开展以 “课程思政” 为主题的研讨会,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认知;在合作交流、研讨以及查阅典籍中充实教学内容;引进专家学者、思政课教授等,就时政、党的政策路线等进行分享、分析,深层次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员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职业道德、护理伦理、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等为基石,以时事政治、社会人文等为载体,对学生整体素养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广大教师的思政意识。另一方面,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教学竞赛、课题建设与研究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发挥团体的力量,做好备课工作,创编课程思政教学文案,积极探寻护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采取恰当的呈现形式;探究怎样令护理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探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彰显的职业素养和认知;探究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6]总的来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展者,其思政素养与课程思政落实成效密切相关,所以,相关高职院校必须要勇于创新、探究,加大重视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助推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有序开展。

(二)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整体水平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教师必须扮演好 “引路人” 这一角色,深入挖掘蕴藏于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促进课程思政整体水平的提升。首先,爱国教育。在讲授国外先进护理理念、实践案例的时候,教师应当给学生介绍中国在这方面获得的成就。例如,在教学 “重大传染病” 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出色表现联系起来,彰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同胞情谊以及护士身上具备的爱国情怀,这样,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会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7]其次,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引领学生树立敬畏之心。例如,在教学 “儿科护理实践” 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渗透盛锦云奶奶 “割股之心” 这一事例,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力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生命关怀教育。教师要严格坚持 “以人为本” 这一宗旨,将生命关怀教育渗透到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当然,要想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怀病人,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被他人关怀的温暖。教师要多关心、关爱学生,与学生互相尊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同理心,学会正确关怀病人。

(三)发挥课堂阵地,丰富教学方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对我国各地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方向,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青睐,各种新颖、先进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此情形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优质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智慧的发挥;反之,不当的教学方法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成效。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广大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一阵地,结合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思政元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踊跃参与进来,在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首先,案例教学法。紧扣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 “护士素质” 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分别引入相关案例,如蔡红霞是第44 届南丁格尔奖章的获奖者,教师可以引入她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价值观,关心、爱护病人,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当然,还可以引入反面案例,如某护士违反规章制度的案例,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作为护士,应当对病人的人格尊严表示尊重,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不论是哪项医疗活动,都要严格遵循医疗法律法规、伦理准则。[8]其次,情境教学法。依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情境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萌生情感、发展能力,唤醒 “知” “信” “行” 的意识,达到 “更上一层楼” 的效果。例如,在教学 “妊娠中晚期保健指导” 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准备好孕妇行动体验装置,让学生扮演 “孕妇” ,进行站立、行走、弯腰拾物、翻身等,这样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孕妇的不易,树立 “尊重女性、关怀女性” 的观念。

(四)基于第二课堂,实现拓展延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此时,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第二课堂是课堂活动的拓展、延伸,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9]对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教师不妨将第二课堂利用起来,融入思政元素,在锻炼学生思考、价值分析与判断等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例如,在教学 “临终护理” 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志愿者团队,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去当地的医院或相关机构进行义务劳动,为临终病人送去关怀服务。在实践中,学生认真倾听病人的心声,将病人生命中的难忘时刻记录下来,带着他们回顾往昔,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与此同时,对记录进行整理,以口述史的形式传达给病人家属。除此以外,转变方式,用非言语行为来传递关怀、关心等信息,让病人能够安详地离开,助力病人家属顺利度过居丧期。显然,与 “填鸭式” 教学相比,实践活动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长需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临终病人带来尊严、希望,这不仅是人性关怀的传递,还令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身的生命和价值,在无形之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五)构建思政氛围,强化教育实效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周围的环境与其行为、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的形成是息息相关的。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点也不例外。思政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教师既要注重课堂阵地作用的发挥,也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表率,引领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也应当对课程思政氛围的构建予以充分重视,做到在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同时,对公共基础课进行变革,令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思政氛围的构建。例如,在校园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些正能量文章;在教室墙壁、走廊等悬挂名言警句;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传递一些与职业道德重要性相关的语录;开展各类大赛,夯实课程思政成果。这样,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打消对思政理论的消极情绪,并受到熏染,渐渐改正自身的错误习惯和不良观念。不仅如此,通过优良课程思政氛围的构建,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时也会变得顺畅,学生更认可思政理论,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久而久之,课程思政的成效会有 “质的飞跃” 。

四、课程思政融入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注意事项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就必须注意如下事项: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② 紧扣思政元素,精心选择护理专业课程知识;③ 要在课堂上有机渗透课程思政,做到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④ 不能将课程思政局限于教材、课堂,而要适当拓展,注重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整合,从多渠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需要,更是推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 “引路人” ,广大教师更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强化育人素质、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堂阵地、基于第二课堂以及构建思政氛围等方面入手,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走实走深,为国家提供更多德才兼备的护理专业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思政高职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