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探析

2022-04-07徐瑞鑫刘海霞

文教资料 2022年22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异化资本主义

徐瑞鑫 刘海霞

(山东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最早由本·阿格尔提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时,不再仅将眼光集中在社会生产活动上,而是扩展到消费和需求方面,在吸收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之后,在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提出在消费领域同样存在异化现象而人们却不自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从消费的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表明了造成世界生态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且针对出现的异化消费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克服途径,其中代表作包括了阿格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莱斯的《满足的极限》、高兹的《生态政治学》、福斯特的《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等等。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并明确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两山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异化消费理论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治理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正确地梳理和消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对于日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的主要来源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观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自身存在时期的关于消费问题的相应观点都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劳动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为后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产生做了铺垫;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虽存在一定的空想局限性,但同样为后来异化消费理论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马克思的 “异化劳动” 理论为 “异化消费” 理论提供了思想前提。马克思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提到了 “异化劳动” 和 “商品拜物教” 的观念,这为后来的 “异化消费” 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引导作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劳动本来应该在其过程中使劳动者感到幸福和快乐,但是在资本主义追求经济无限增长目的的影响下,反而在这种异化劳动中压抑了自身的创造性,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商品拜物教” 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虚假的需求在社会上盛行而人们却不自知,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模糊,人的需要逐渐被 “物化” ,由此 “异化消费” 在社会中出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态思想也为其提供了一定启蒙。马克思在其自然辩证观中强调,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马克思认为,人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来源于大自然,人的一切发展都是建立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人不能对自然界过度地索取,人应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观念与资本主义为了发展而大肆掠夺自然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为后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阿格尔和莱斯批判 “人类中心论” ,以及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法兰克福学派的 “异化消费” 观点也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在结合了马克思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虚假的需求” ,这就把研究异化的领域由生产领域转向了消费领域。在马尔库塞看来,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的迅速恢复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逐渐表现得一体化,这种一体化表面上好像是缩小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差距,其实则是更加隐晦地遮盖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实质,在这种表面现象的遮盖下,工人阶级逐步丧失了理性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削弱了 “否定性思维” 的这一向度,使人们在资本主义的高消费、高生产的模式中逐步接受了这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失去了批判否定的意识, “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所”[1],人们心甘情愿地为这种虚假的需求所支配,并且想通过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来得到满足和幸福。莱斯与阿格尔承袭了马尔库塞 “虚假需求” 理论并分别在《满足的极限》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提出了对于异化消费的观点和批判。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社会上崇尚消费的趋势愈加显著,生态马克思主义学家指出, “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去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2],在这些学家看来,异化消费所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异化消费造成了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自然的异化,同时,异化消费还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一)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探究异化消费的根源时,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产生的根源,不同于其他学派,其对于资本主义为了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进行的批判力度更深刻,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与异化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反生态性质。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现象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资本主义进行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是为了追求可观的利润以及经济的无限增长,但追求经济的持续无限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相互冲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具有反生态性质,资本主义为了短期的回报以及经济效益必然会忽视经济发展中对于自然生态的长远的规划以及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的统治和维护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延长资本主义制度的寿命,资本主义采取高生产、高消费的模式,使人们的劳动逐渐异化,统治阶级通过刺激人们进行高消费来解决产品的剩余,同时获得高额的利润。但是资本主义一味地刺激人们消费,却忽视了生产过程中人的能动性的发挥,而 “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3]。

其次,生产力及生产技术变革所导致的异化劳动促进了异化消费的出现。二战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蓬勃发展,生产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一方面,工厂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在劳动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最大程度上被限制;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程度的细化也使得人们每天重复做着简单无味的劳动,劳动过程中的不自由使人们把不满转移到了消费领域,渴望在消费中得到 “补偿” 。莱斯认为,当前的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依靠着庞大的系统运输体系所支撑,人们把实现幸福的领域逐渐放眼到了消费领域,然而疯狂地消费过后,人们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愉悦,而是内心精神更加空洞,这就是异化消费所带来的结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兹同样指出,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异化消费是异化劳动的伴生物,资本主义社会精细而又枯燥的分工把人们固定在生产流水线上,同时,生产的高度机械化、智能化也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乐趣,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从事的是缺乏自由和创造的异化劳动。在消费领域,高兹指出,人们在消费中可以感受到在生产中所不能体会到的主体自由选择,然而所进行的消费并不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消费,而是在厂商的广告宣传引导下进行的诱导性消费,是一种被操控的带有强迫性的消费,这就同异化劳动一样失去了自主选择性而变成了异化消费。

最后,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主义的盛行成为异化消费的思想根源。20 世纪5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在全社会宣扬服务于资本追求利润为目的消费主义的生存模式,因此消费主义也在资本主义社会迅速流行,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获得物质需要满足与享受、标榜个人个性消费的一种消费价值观,人们把消费作为了实现幸福的标准尺度,同时把消费看做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消费主义的观念使人们在消费活动中逐渐丧失了理性,推崇攀比、奢华的消费主义在社会上的盛行。莱斯认为,人类具有在满足了既有欲望的同时立即创造新欲望的能力,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消费主义引导人们放纵自己的对于物质商品的欲望,而正是这种对于商品的无限渴望导致了病态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是只有拥有比别人更好的更特别的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在弗洛姆看来, “消费在本质上是人为刺激起来的幻想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的真实自我相异化的虚幻活动”[4], “高消费” 成了人们炫耀自己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工具, “如果我有钱,即使我对艺术没有鉴赏力,我也可以得到一幅精美的绘画;即使我不懂音乐,我也可以买最好的留声机”[5]。

(二)异化消费的弊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探究异化消费理论时,根据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歪曲的消费现象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指出了因支持异化消费所进行的生产对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危害,同时,异化消费成为资本统治商品进而统治人的政治工具,最后,歪曲的消费观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也为社会的前进发展产生了阻碍。

1. 异化消费: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

由于一直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采取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高生产” 模式,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家敏锐地感觉到了资本主义存在的隐患已经由经济危机转变成了生态危机。莱斯指出,所谓的 “异化消费” 就是人们把消费当成一种满足自己的手段,他们把消费当成了唯一的乐趣,因为消费而消费,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利用征服自然上的节节胜利,使人们从以往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理发生了转变,人们逐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义为占有与被占有、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异化,科学技术对于自然的控制所带来的自信也使人们无限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自然。阿格尔在认可莱斯观点的同时,指出资本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过度生产” 和 “过度消费” ,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阿格尔指出, “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6]。他认为,异化消费是在消费主义的蛊惑下引导人们进行过度消费,扩大了人的欲望和需求,追求档次更高、 “价值” 更高的商品,满足这种 “虚假需求” 所进行的大规模生产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2. 异化消费:统治者的政治手段

异化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仅满足了资本主义逐利的目的,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巩固统治的政治手段。异化消费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异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品的利润率;另一方面,使人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无须参与商品的生产就可以感受到幸福与满足。这两方面前者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延长了资本主义寿命;后者在人们满足与幸福的同时加强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附性,逐步丧失批判意识,接纳了资本主义制度。阿格尔指出, “资产阶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认识到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其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向个人提供几乎是源源不断的商品”[7],异化消费由经济领域延伸到了政治领域,统治者通过控制消费进而控制民众。而高兹也同样指出,资本主义通过广告宣传煽动群众进行消费,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利用经济手段支持人们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使人们成为没有思想的消费机器, “通过使他们不可能在家庭和社区内生产任何他们消费或渴望的东西,资本主义迫使他们通过商品消费来满足整个消费的需要”[8]。在这基础之上,高兹还提出了异化消费所带来的社会平等问题。在高兹眼中,人们购买商品已不再看重其使用价值,商品更像是一种身份符号象征,逐渐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和社会分化的重要机制。每个人都有的东西没有价值,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观念在社会上形成了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的氛围,强调商品的特殊性,特殊的商品是超越他人、优于他人的表现。

3. 异化消费:社会危机的形成根源

异化消费在造成生态危机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异化消费的出现,使消费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为目的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异化消费使人们更加注重商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物的使用价值,更热衷于追求商品给自己带来的优越感和幸福感,更看重商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等 “符号价值” 。然而,在长时间的消费中人们发现,欲望不仅没有得到满足,反而令身心更加孤独空虚。福斯特指出, “需求和商品的令人眩晕的相互作用带给个人的是一系列持续变化的满足和不满足感”[9],人们在心中失去了对于幸福和满足的定义,于是,精神上的空虚、压抑、混乱、低迷等负面情绪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以致在社会层面上看,整个社会都存在着普遍的心理问题,人自身最终被异化消费所掌控,被商品 “物化” ,失去了人的本质追求与自身价值判断,这就为社会危机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三)异化消费的克服路径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消费的问题,以及异化消费所导致的生态、政治、社会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观点来摆脱异化消费,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健康优美,人们的自身价值和自由能得到更好地实现,社会能够更切实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

异化消费使人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消费领域,从而忽视了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价值实现,莱斯对于这样的社会环境指出,人们把劳动中的不满宣泄在了消费之中,似乎从随意购买与潇洒支付中找到了久违的 “自由” ,从而使人们把消费与幸福、美好等同起来,把消费的数量作为等同于幸福指数的尺度。莱斯指出, “个人越来越多地把他们的幸福诠释为将其所有物‘更新换代’的成功程度,即拥有最新潮商品的能力”[10],把这种消费同幸福与美好生活等同起来,将幸福定义为疯狂的消费,这正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异化的明证。高兹同样指出,人的幸福源于创造性的劳动之中,劳动不仅是人们用来谋生的手段,更是获取幸福,构建美好生活的途径,由此他提出了劳动闲暇一元论的主张,并且主张 “生产得更少但更好” 的原则,以低消耗、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逐步拆散如今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使人摆脱对于这种体系以及高消费生活的依赖。

2. 稳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为了克服异化消费与生态危机,阿格尔指出,异化消费与异化劳动之间存在着对应的逻辑关系,由于在劳动过程中得不到自由与满足,人们就会寻求新的满足方式,而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异化消费的现象,是因为那时候的资本主义经济水平并不能支持人们进行疯狂的消费,阿格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异化消费现象需要采取一种稳态的经济发展模式,控制经济的发展速度,甚至是经济零增长,为此,阿格尔提出了 “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 ,同时主张实行 “分散化” “非官僚化” 等具体措施执行,这是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策略的重要举措。实行 “分散化” “非官僚化” 具体表现在:首先,实行稳态的经济,使经济有节制地进行增长;其次,实行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的政治,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的本质与核心就是生产的民主化,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还可以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带来制度上的改变;最后,实行分散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在阿格尔看来,实行这样的所有制才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设想。

3. 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眼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异化消费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兹、福斯特等人认为消除异化消费就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以往无限追求利润的错误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福斯特指出,逐利性是资本主义的生存根本,生态环境则成为这种模式的牺牲品,所以要想克服异化消费,改善生态环境就需要对生产方式进行变革。生态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要满足广大普通人民的根本需求,生产和消费活动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手段,而不是以牟利为目的的活动。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都秉持着 “够了就行”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度进行生产,合理进行消费,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合理性,福斯特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 “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11]。此外,建设生态社会主义要使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统一,使生产方式进行科学的、合理化的转变。福斯特指出, “资本主义异化的消费方式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于资本主义制度”[12],异化消费在思想上误导人们单纯地认为物质得到满足就可以实现自身想要的幸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日益恶劣,可持续发展前景日益渺茫,要想解决异化消费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会主义。

三、异化消费理论的当代启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异化消费理论的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乌托邦式的空想色彩,但是其关于如何走出异化消费的观点对于当代社会上异化消费的普遍存在有着许多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做好顶层设计

异化消费及异化劳动实质上是资本对于人的控制,在政治领域中是资本主义维护自身统治的政治工具。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时也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生态环境危机仍然是我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隐患,对于这些现实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 “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的观点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口数量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建立科学的生产、消费、生活、生态开发体系,减少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式的消耗,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生产消费观念。其次,要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环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生态制度保障,将生态环境的治理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的法治建设联系起来更好地推动美丽中国的实现。最后,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3],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长期对于生态的无节制地开发最终只会导致全球性的灾难,我国要坚决抵制在生产和消费环节所造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更绿色的新型产品,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和物质文化需要,运用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二)抵制消费主义,改变消费行为

异化消费在今天社会中的普遍存在离不开消费主义观念对于人们的影响,人们不关注商品是如何让生产出来的,也不关注商品本身所存在的使用价值,只在乎商品的交换价值。消费观念在意识形态上对于人们的消费活动有着深远的指引作用,因此,克服异化消费,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就首先要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发自内心地抵制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抵制消费主义并不是要求人们去过一种无欲无求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强调提高人们对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判断能力,克制自身被资本所控制的消费欲望,减少对 “符号价值” 性消费、奢侈过度消费,遵循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倡导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文明消费,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阿格尔、莱斯、福斯特等生态马克思主义学家的观点并不是主张要去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而是希望消费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消费并不是对于无止境的欲望的满足,也并不仅仅是人们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一种基础性活动,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它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14]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因此,摆脱异化消费就需要抵制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

(三)以劳动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是异化消费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异化劳动将劳动者的灵感与创造性压制在每日重复的机械化生产之中,这就要求人们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发掘和实现自身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人们在工作中能够不受束缚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参与到商品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之中,把自我实现的劳动与适度的消费结合起来,实现精神上的寄托与满足,而不是仅仅靠工作之后进行消费,获得发泄式的满足。提升工人对于工作的参与度,加强工人与生产产品之间的联系,让工人在生产劳动环节得到满足和幸福,从而脱离异化消费带来的精神世界的空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弘扬以劳动实现人生意义,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习近平劳动思想以及劳动价值观,习近平指出新时代的劳动群众要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要秉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理念,要在新时代中使劳动光荣的声音更加强劲有力。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只有在自由自主,创新创造的劳动中才能实现人自身价值和意义,才能建设建成现代化强国,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异化消费的探究将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源由生产领域延伸到了消费领域,并深入发掘了生产、消费、生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生态马克思主义始终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与方法,在其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消费模式进行批判、对于资本发展导致生态危机进行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当今社会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其次,在对于异化消费的解决上,生态马克思主义从制度、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方略,劳动方式的改变、经济发展的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其目的最终都是落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落实到社会乃至世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最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没有停留在理论逻辑的层面上,而是形成了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的想法与具体措施,这对于我国日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我国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点,树立正确的消费生产观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色健康的社会主义国家。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Film review:WALL·E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