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系生态治理研究

2022-04-07关俊辉李媛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系河流河道

关俊辉,李媛媛

(1.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1 引言

农村水系是由位于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及水美乡村建设密切相关。

2 中原干旱地区农村水系现状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中原地区,面临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南北水资源差异巨大的问题,河南省水资源呈现空间、时间上分布不均和四流域丰枯不同步等特点。

2.1 行洪空间萎缩,常年生态基流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流域面积50~1 000 km2中小河流总长26 748.80 km,未治理河道(段)总长19 827.78 km,未治理率达到74.49%,其中未治理河道(段)防洪除涝达标率仅为7.50%,未治理河段现状防洪标准均低于10 年一遇,更有甚者不足5年一遇;除涝标准现状多低于3年一遇,未治理河道(段)大部分不满足对应的防洪除涝标准。

以登封市少阳河、新郑市潮河为例,均为季节性河流,常年干涸断流。历史遗留下来的河槽下切较深,过流断面较宽,但由于常年无水,两岸生产生活逐渐向老河槽内扩张。河道及管理范围内所属空间多依托现状而被划为林地、耕地等,受两岸现有基础设施挤压,河道治理工作推进困难。

根据水文分区,登封市属于山丘区,新郑市属于山区向平原区过渡的丘陵岗地区,按照山丘区计算的设计洪水量较大,需要行洪断面较宽。水利设施所需空间与现状土地性质之间存在着交叉和矛盾,日积月累,逐渐成为干旱缺水地区农村水系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

2.2 生态环境脆弱,自我修复能力不强

农村水系不同于城市水系,其本身往往可依靠修复能力及周边自然本体的带动实现整体的平衡。农村水系沿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系串联沿线山脉、森林、农田、村庄,也受沿线环境的影响,受农村建设及生产的影响,中原干旱地区农村水系往往存在着断面逐年萎缩、农业垃圾淤积、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进而导致水生境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周边自然本体的溶解和消纳能力日渐衰退,生境自身的系统平衡被打破,导致河道沿线生态环境变得日益脆弱,自我修复能力不强。

2.3 水系文化凋落,岸上岸下联系不密

中原地区地大物博、文化资源如明珠璀璨,文化底蕴深厚且星罗棋布,各地民风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水系作为串联沿线村庄、集镇的脉络,在以水养人、以水保安的基础上,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文化的任务。然而,多年来农村河道在治理过程中多以防洪保安为主要任务,部分项目受规模、资金、占地等多重因素限制,治理过程中仅解决了河道最紧迫的任务。各类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只考虑村庄本身,忽略了村庄与水系的结合,导致水系文化凋落,岸上岸下联系不密,水系作为一条天然的脉络,未能发挥串联、带动的作用,在岸下助推岸上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大。

3 治理原则及理念

3.1 治理基本原则

①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水美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按照“表象在水体,根源在陆域”的思路,深入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分类施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理目标及治理措施。②要充分尊重自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水美乡村建设,开展生态化、绿色化整治,保护河道的自然形态,尽量维持原有浅滩、深槽、栖息地和生物群落等,避免造成污染转移等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③要坚持岸上岸下同步治理。水系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未来农村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与乡村振兴战略、乡镇相关规划进行衔接,保证项目区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与相关规划一致且深度融合。

3.2 治理理念

以保证农村水系防洪除涝安全为重点,以修复河道生态空间形态为根本,着眼于挖掘和传承河道沿线文化特色,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带动滨水产业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通过打造山水质朴之美的自然生态河道,展示一段历史文化的郊野田园风光。

4 干旱地区水系治理策略研究

4.1 安全为基,保留常年过流空间

河流,作为承接天然降水、汇水的通道,承担着防洪保安、除涝减灾的作用。因此河道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保护区的防洪安全。农村水系往往担负着保护沿线及下游人民、村庄、耕地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作用,因此,应按照其保护对象确定河道治理标准,计算出河道应保留的最小过流宽度,并按照规范要求留足安全超高。同时,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通知》相关要求,积极清退河道内阻水建筑物、清理沿线生产生活垃圾、疏通河道,改变断流、断面萎缩等情况,提高其行洪排涝能力,增加水体流动性。

4.2 师法自然,构建长期修复生境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河流与水文循环、土壤、大气、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

1938年,德国风景园林师塞弗特首先提出了“近自然河流整治”的概念,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并以此建构了一套在完成传统河流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低成本并保持景观美的治理方案,标志着人类对河流实施生态修复的开端。

河流是存在于流域内的一个小单元,河流的形成,离不开山体、森林等一系列自然条件,因此在农村水系治理的过程中,要强化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保证干旱地区河流生态基流,并与沿线水源涵养相结合,营造一个富有弹性的蓝绿景观系统。水源涵养植物措施要多选用本土地区耐寒、保水、固土的植物,采取乔+草搭配,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与湿生植物相结合的形式。

4.3 文化铸魂,打造临河岸上景观

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滨水区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它集中体现了项目区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滨水景观是人与水的结合点,是生态环境的凝结和形态展示,也是文化脉络的沉淀和重塑。农村水系治理,要结合河道特点及沿线情况,尽量保留河道自然形态,就地取材、采用生态护岸形式,与周边村庄环境相协调。同时要结合沿线村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当地文化遗迹,通过滨水区村庄广场、游园打造,为沿线村庄提供极具地域特色的水文化景观。

5 结语

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离不开水的养护和滋润,要以生态涵养、岸线整治为手段,通过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农村水系治理,要针对每条河道现状条件及特色文化,立足于河道本身,以保护和修复为主,治理和建设为辅。以岸下带动岸上、岸上牵动沿线,以河道为脉络,村庄为节点,突出系统治理,统筹各行措施,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致力于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猜你喜欢

水系河流河道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河流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河道里的垃圾
流放自己的河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