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拉机方向盘振动异常的分析与改进

2022-04-07方增强史洪涛王贵雷

机械制造 2022年3期
关键词:舱盖方向盘子系统

□ 方增强 □ 李 娜 □ 史洪涛 □ 王 强 □ 王贵雷

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1 分析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机设备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拖拉机方向盘的振动问题备受关注,振动性能成为影响拖拉机销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2]。笔者以某四缸拖拉机方向盘为研究对象,针对拖拉机发动机升速过程中方向盘振动较大的问题,在样车上进行分析和结构优化,改善了方向盘振动性能,解决了方向盘振动异常的问题。

2 问题情况

根据用户反馈,某型号拖拉机方向盘在发动机怠速、升速和最高速时均存在明显的振动。对笔者采用试验方法对方向盘振动问题进行排查,试验设备采用LMS Test.Lab系统。由于篇幅有限,仅介绍升速工况测试情况。对升速工况下发动机测点进行摸底测试,发动机测点振动颜色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升速过程中发动机的激励频率以二阶和四阶为主,其中二阶激励频率最为显著。升速过程中发动机二阶激励频率集中在30~80 Hz。

发动机和方向盘振动响应图如图2所示,方向盘振动颜色图如图3所示。由图2和图3可知,在发动机升速过程中,方向盘在X、Y、Z三个方向振动起伏均较大,并且振动问题主要是由于方向盘与发动机的二阶激励频率产生共振引起的。

3 悬置问题排查及改进

由激励源角度对方向盘振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发动机的激励通过悬置向车身传递,所以首先对悬置隔振效果进行测试分析。通常情况下,隔振效果要求大于15 dB[3]。

▲图1 发动机测点振动颜色图

▲图2 发动机和方向盘振动响应图

通过测试发现前后悬置隔振效果有较大差异,左前悬置隔振效果基本在20 dB左右,右后悬置隔振效果小于15 dB,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实车检查,发现后悬置安装支架平面不符合要求。对实车后悬置安装支架平面度进行校正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难度较大,对此,可以从提高悬置性能的角度来解决[4]。

悬置的动刚度是影响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5],通过测试得到原悬置的轴向动刚度为387 N/mm,经对比分析,选择一款与原悬置结构、尺寸、价格相当的轴向动刚度为696 N/mm的悬置。

▲图3 方向盘振动颜色图

右后悬置更换前后隔振效果对比见表1,通过试验测试发现方向盘振动明显减小。悬置更换前后方向盘振动响应图如图4所示,方向盘整体振动加速度有效值约降低40%,主要表现为发动机转速为1 200 r/min及1 500~2 300 r/min时,X、Y、Z三个方向上的振动均明显降低。但是,方向盘的振动仍然偏大,需要进一步进行排查。

表1 右后悬置隔振效果对比

4 机身前端问题排查及改进

从传递路径上进行振动问题排查,发现拖拉机前机舱盖支架直接连接在车身前围上,原前机舱盖支架连接方案如图5所示。方向盘的转向管柱也直接连接在车身前围上,因此确认前机舱盖支架与车身前围之间的直接连接是导致方向盘振动过大的主要传递路径之一。

断开前机舱盖支架与车身前围之间的连接,发现方向盘振动整体降低约15%,转速在1 200 r/min及最高转速2 350 r/min附近的振动明显降低。这说明前机舱盖的振动对方向盘的振动有较大影响,有必要对前机舱盖与车身前围连接这一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优化。对此,笔者设计了新结构的前机舱盖连接支架。新结构前机舱盖支架连接方案如图6所示。这一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在发动机延伸出的前机舱盖支架实现连接,可以阻断前机舱盖支架与车身前围连接的这一振动传递路径。

▲图4 悬置更换前后方向盘振动响应图

▲图5 原前机舱盖支架连接方案

前机舱盖支架连接优化前后方向盘振动响应图如图7所示,方向盘振动整体降低约15%。

5 转向系统问题排查及改进

5.1 转向系统问题排查

从振动传递路径上进行排查,对方向盘进行频响测试,得到方向盘系统模态频率为27.1Hz。通过模态测试得到的发动机怠速模态频率为26.7Hz。方向盘模态频率与发动机怠速模态频率比较接近,两者很容易产生耦合,使方向盘产生共振。所以,需要对方向盘系统的模态进行优化,以避开共振频率[6]。

▲图6 新结构前机舱盖支架连接方案

▲图7 前机舱盖支架连接优化前后方向盘振动响应图

5.2 改进方案一

考虑优化方向盘系统结构来提高模态频率,避开共振频率[7]。笔者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方向盘子系统模态,然后与试验进行对比,校核有限元模型,再对结构进行优化,来达到提高方向盘子系统模态频率的目的。

将方向盘子系统的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采用壳单元建立驾驶室结构有限元模型,焊接单元采用RBE2刚性单元进行模拟。为了节省计算时间和提高计算精度,对驾驶室模型进行简化。所建立的方向盘子系统有限元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方向盘子系统有限元模型

笔者应用MSC.Nastran有限元软件中的兰乔斯法计算方向盘子系统的结构模态[8]。通过仿真分析,可知方向盘子系统的一阶横摆振型模态频率为27.67 Hz,振型如图9所示。与原模态频率结果27.1 Hz基本一致,说明有限元模型没有问题,可以在这一模型上进行优化。

由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横摆振型可知,方向盘安装支架在Y向结构较弱,Y向结构强度是模态优化的主要方向,笔者设计了两种做法。

做法A如图10所示,在方向盘支架左右两侧各增加一个5 mm厚、40 mm宽的加强钢板,材质为Q235碳素结构钢。

做法B如图11所示,在方向盘支架前方增加一个5 mm厚、40 mm宽的加强钢板,材质为Q235碳素结构钢。

两种做法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振型如图12、图13所示。图12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模态频率为39.94 Hz,较改进前的模态频率提高约12 Hz,优化效果较为显著。图13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模态频率为30.81 Hz,较改进前的模态频率提高约3 Hz。

考虑到现场实车没有实施位置空间进行结构加强,这两种做法可以作为新车设计时的储备方案,为新车型设计提供参考[9]。

▲图10 做法A

▲图11 做法B

▲图12 做法A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振型

5.3 改进方案二

针对实车现状,可以通过对转向系统增加二级隔振来降低方向盘子系统的模态频率,达到避振的目的[10]。对转向系统增加二级隔振的方案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对隔振垫采用Bush单元进行模拟,对转向管柱采用Solid实体单元进行模拟,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如图14所示。

▲图13 做法B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振型

▲图14 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

转向系统增加二级隔振后,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振型如图15所示。这一改进方案较改进前的模态频率降低2.6 Hz,能够实现避开共振频率的目的。

▲图15 增加二级隔振后方向盘子系统一阶振型

对拖拉机更换右后悬置,采用新结构前机舱盖支架连接方案,转向系统增加二级隔振后,在发动机升速过程中,方向盘振动改善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改进后方向盘振动明显降低,达到预期目标,同时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表2 方向盘振动改善结果

6 结束语

笔者通过改进,使升速工况下拖拉机方向盘的振动得到改善,并得出四方面结论。

(1)从激励源角度考虑,四缸拖拉机方向盘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是转向系统模态或车身局部模态与发动机激励耦合,导致振动被放大。

(2)从传递路径上对方向盘振动问题进行排查时可以遵循如下排查路径:首先保证悬置隔振效果能够达标,然后逐个断开车身前端部件与车身的连接来排查各部件对方向盘振动的影响,最后对转向系统连接和模态问题进行排查。

(3)悬置的动刚度是影响悬置隔振效果的主要因素,悬置的安装状态也会对悬置隔振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悬置。

(4)拖拉机方向盘振动机理较为复杂,需要采用完整的源-路径-响应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流程来解决方向盘振动异常问题,进而达到预期的改进目标。

猜你喜欢

舱盖方向盘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某型飞机座舱盖支座裂纹故障分析与排除
集装箱起重机舱盖板平台及其安全摆放优化控制方法
六旬老人因抢夺公交车方向盘获刑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粮食、武器和方向盘
众泰SR9行李舱盖无法正常开关
凯迪拉克SRX行李舱盖无法上升故障的排除
某型轿车方向盘抖动的分析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