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热熨法治疗肝胃气滞型临床研究*
2022-04-07张玉霞赵婷婷
张玉霞 赵婷婷
(安阳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它与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相似,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及脾胃素虚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致,而西医认为胃脘痛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食入过冷食物及炎症侵袭有关[1-2]。临床治疗胃脘痛时常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热水袋热敷治疗,其原理在于通过单纯的温热作用使皮肤层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热敷还能使肌肉内废物加快排泄减少疲劳,缓解肌肉僵硬、痉挛,松弛肌肉而达到缓解肌肉疼痛的作用,而单纯的温热作用其效果并不理想[3-4]。为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对胃脘痛患者实施中药封包热熨法治疗,旨在观察中药封包热熨法治疗胃脘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120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掷币法将其分为两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5]胃脘痛之肝胃气滞型诊断标准:胃脘胀痛、遇烦痛甚、胸闷嗳气、善太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符合WHO胃痛分级标准(Ⅰ度、Ⅱ度及Ⅲ度,0度除外)。排除标准:排除胃脘痛中医其他证型,排除合并胃癌、胃肠道出血者,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及方法存在禁忌者等。对照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7~49岁,平均(37.89±3.17)岁;病程5~13个月,平均(9.08±0.89)个月。治疗组60例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0~50岁,平均(38.04±3.0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9.21±0.75)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热水袋热敷治疗,方法如下:选取中号-大号热水袋,根据热水袋大小灌水,灌水量1/3~2/3满,成人60~70 ℃,热水袋不宜直接接触皮肤,应包裹在毛巾或者两层毯子之间,防止烫伤。热敷时间不宜过长,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疗程:每日一次,疼痛时敷于患处。
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封包热熨法,方法如下:①选取川朴100 g,炒卜子100 g,槟榔100 g,陈皮100 g置于28 cm×23 cm无纺布袋内密封。灭菌水打湿表面后放置于蒸笼内蒸90分钟,取出后用3条70 cm×32 cm大毛巾内三折包裹药袋,备用。②将制好的药包放置于患者神阙穴,放置前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治疗时间为40分钟,每10~15分钟打开一层毛巾注意皮温及局部皮肤情况。疗程:每日热熨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药物封包每三天更换一次,两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0度:无痛;Ⅰ度:轻度疼痛,为间歇性疼痛,可不用服药;Ⅱ度:中度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影响休息,需要服用止痛药;Ⅲ度:重度疼痛,为持续性疼痛,不用药不能缓解;Ⅳ度:严重疼痛,为持续性剧痛伴血压、脉搏变化。②依据肝胃气滞型之胃脘胀痛、胸闷嗳气、大便不畅等证候严重程度记0~5分,0为无症状,5分为症状加剧,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③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结合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症状体征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29%。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WHO疼痛分级 治疗前,两组患者WHO疼痛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u=0.414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WHO疼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u=2.746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疼痛分级比较(n)
2.2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临床疗效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χ2=11.5820,P<0.05)。
2.4不良事件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胃脘痛属中医病名,它与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极为相似,其是指发生于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的疼痛[7]。西医学认为该类疾病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过食生冷食物及炎症侵袭等有关[8]。热敷疗法是指用热的物体如热水袋置于痛处来达到消除、缓解疼痛的作用,这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温热作用敷于患处,从而使皮肤局部血管、毛孔扩张,加速局部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吸收、消散,同时还能加快肌肉排泄,减轻肌肉疲劳、痉挛及僵硬,进而松弛肌肉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具有良好镇痛作用,该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收效迅速[9-10]。然而单纯的温热作用并不太理想,为此本研究对胃脘痛患者实施中药封包热熨法。
中医学[11-12]认为胃喜润恶燥、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降为和,不宜郁滞,由于情志不畅,忧思恼怒,怒气伤肝损脾,致使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而致胃气阻滞、胃失和降,发为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怒则痛甚,善太息,故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中药封包热熨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其是指通过远红外线、磁场、热量等方法将中药内有效成分活化,通过贴敷于穴位使中药内活化成分经穴位进入人体,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温中散寒、调和气血、条达气机、消肿镇痛之功效,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风寒湿型关节炎、筋骨痹痛、腹部胀痛等病症,具有操作简单、作用灵验、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及安全无痛等优势[13-14]。
中药封包热熨法中封包药物主要有川厚朴、炒卜子、槟榔及陈皮组成,其中川厚朴苦燥泄降,辛散温通,如脾、胃、肺、大肠经,既能祛除胃肠之湿滞、食积,又善理胃肠之滞气;炒卜子辛甘消散,质重而降,平而不偏,入脾、胃肺经,善降气消痰、消食除胀;槟榔质重苦降,辛温行散,入胃、大肠经,善行气消积,陈皮辛温行散,苦燥芳化,入脾、肺经,既能理气运脾而调中理气,又能燥湿化痰,四者合用,共凑理气健脾、疏肝解郁、和胃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厚朴、陈皮中主要成分能调整胃肠运动,同时还能通过减少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二甲基苯引起的小鼠疼痛,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15-16]。另外中药封包热熨法亦是热敷疗法的一种,其既能通过中药加热后的温热作用,来扩张局部血管及毛孔,缓解局部肌肉僵直、痉挛,而达到缓解胃脘痛的作用;又能通过中药药理作用来达到缓解胃脘痛的作用,同时因水分和药液与皮肤直接接触,药物有效成分可穿过血管、毛孔渗透到组织,从而起到外治给药的作用[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WHO疼痛分级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呼吸心率及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封包热熨法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与热敷疗法相比,中药封包热熨法既能通过温热之力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患部疼痛,又能通过中药药性达到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具有双重止痛作用,效果优于热敷疗法,且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19-20]。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热熨法能有效减轻胃脘痛患者疼痛程度,显著缓解胃痛、胸闷等证候,治疗效果效果优于热敷疗法,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