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临床疗效差异性的Meta分析
2022-04-07李娟娟叶文怡吴建浓
李娟娟 叶文怡 吴建浓
1.浙江省中医院 杭州 310006 2.浙江中医药大学
传统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可随证加减药物,是体现中药方剂优势特色的主要载体,是中医药辨证施治理论的神韵所在[1]。“饮片入药,临用煎汤”是几千年来中药传统的用药方式,迄今仍是中医临床最主要的给药模式[2];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过现代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一种剂型[3],它保留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无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明显,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临床应用的首要问题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问题,这也是医生质疑最多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将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进行等量性研究,对比评价药效和安全性。感冒作为临床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症状明显,中药治疗效果佳,患者对中药治疗感冒的接受程度较高,本研究就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bas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检索词:中文数据库以 “中药配方颗粒”“免煎颗粒”“中药颗粒剂”“中药饮片”“传统汤剂”“感冒”“外感”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以“Chinese medicinalgranuale”“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influenza”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 纳入标准
1.2.1 纳入研究类型 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感冒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
1.2.2 纳入研究对象 感冒的诊断符合 《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感冒的诊断标准。风热感冒: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兼症:咳痰黏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风寒感冒: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兼症: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薄色白;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阴虚感冒: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兼症: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1.2.3 干预措施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在相同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
1.2.4 评价指标 参照 《中医疾病症候诊疗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3 排除标准 (1)动物实验;(2)非随机对照研究;(3)重复发表的文献;(4)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综述类文献。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进行文献资料筛选,对文献进行Jadad评分,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的使用、撤出与退出四个方面,最后交叉核对提取的文献资料,结果不一致的经讨论分析达成一致后纳入。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 17.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效应量,连续变量采用标准化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CI表示效应量。采用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1认为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进行Meta分析;若P<0.1且I2<50%认为研究间异质性较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ized effects model)进行Meta分析;若P<0.1且I2≥50%认为研究间异质性较高,采用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法分析异质性的来源。采用倒漏斗图分析(funnel plot analysis)和Egger法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4篇,经初步筛选得到62篇;阅读全文,剔除随机方法错误、诊断标准不明确、联合用药、不符合疗效评价标准、组间不均衡的文献,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共50篇,共纳入患者6 093例,其中饮片组3 046例,中药配方颗粒组3 047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组间基线均衡,符合统计学要求。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 根据Jadad量表评分,50篇文献中,2篇属于高质量文献,其余文献质量不高;13篇文献采用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2篇文献报告了双盲设计;1篇文献提及病例的脱落、退出或失访,并记录了样本含量估算过程。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总有效率 全部研究均显示了总有效率,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77.2%,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1.00,1.07),P>0.05]。见图1。 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导致异质性升高的来源,剔除任意一篇文献后,结果仍然显示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结果相对稳定可靠。
图1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有效率
2.3.2 亚组分析 饮片与配方颗粒治疗风寒感冒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3,1.01),P>0.05];饮片与配方颗粒治疗风热感冒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1.00,1.08),P>0.05];饮片与配方颗粒治疗阴虚感冒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9,1.05),P>0.05]。 见图2。
图2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有效率亚组分析
2.3.3 退热时间 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96.5%,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饮片与配方颗粒治疗感冒退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 准 化 差 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06,95%CI(-0.42,0.30),P>0.05]。见图3。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导致异质性升高的来源,剔除任意一篇文献后,结果仍显示饮片与配方颗粒治疗感冒退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3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退热时间
2.3.4 咽痛缓解时间 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94.3%,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短于配方颗粒[SMD=-0.66,95%CI(-1.09,0.23),P<0.001]。 见图4。 由于纳入的研究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导致异质性升高的来源,剔除任意一篇文献后,结果仍然显示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短于配方颗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4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
2.3.5 有效率发表偏倚 以RR值为横坐标,以标准误差(standard error,SE)为纵坐标,绘制有效率的漏斗图。漏斗图上各点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本研究还对有效率进行了Egger检验,进一步定量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显示P>0.05,也证实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见图5。
图5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有效率漏斗图
以SMD值为横坐标,以se(SMD)为纵坐标,绘制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的漏斗图,同时进行Egger检验,进一步定量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对于发热、咽痛症状的改善,纳入的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倚。见图6、7。
图6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退热时间漏斗图
3 讨论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汤剂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提取、浓缩、分离、干燥而成的颗粒状剂型,与传统中药比较,优势在于无需煎煮、直接冲服、携带保存方便。感冒患者希望使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迅速取得良效[53],本次Meta分析结果初步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与传统中药饮片相当,亚组分析提示连着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阴虚感冒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退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药饮片治疗咽痛缓解时间上优于中药配方颗粒。有研究显示,部分中药材需要特殊炮制才能发挥药效,中药配方颗粒在加工过程中并不能进行炮制,对药效会产生一些影响[54],治疗咽痛的药物可能部分为特殊药物,不能进行炮制加工,导致疗效相对于饮片逊色一些。
图7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治疗感冒咽痛时间漏斗图
本次研究纳入中50篇文献中,Jadad评分均在2~3分,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多数文献只是提到采用随机分组,但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无法判断随机方法是否恰当,仅2篇文献报告了双盲设计;1篇文献提及病例的脱落、退出或失访及样本含量估算,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本研究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有效率的统计分析存在发表偏倚,可能与阴性结果的文章不易发表或文献的质量不高有关。因此,要进一步验证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使用中的确切疗效,尚需进行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RCT研究。
总体来说,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各种类型感冒的疗效及退热时间相当,但中药配方颗粒更便于携带和服用,在临床应用时可以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代替中药饮片治疗各种类型的感冒,供临床医师和患者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