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传播视阈探讨服装流行文化及趋势预测
——评《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
2022-04-07陈英
作 者 刘丽娴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成为文化中的重要语汇,快速渗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象征社会阶级的分化,进行时代精神的映射。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媒介的蓬勃发展与积极参与,时尚传播正以快速、互动、融合、消解的实践方式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者们认为时尚传播的轨迹正是个体与社会群体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和妥协的轨迹,其哲学寓意,不仅促进时尚的不断更新,也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后现代理论巨擘让·波德里亚曾说,“时尚就如一架消解意义的机器,它将所有投入其中的事物的意义完全消解,使其变成时尚的符号。时尚对于一切价值系统和判断标准都不闻不问,毋宁说,它颠覆一切价值、次序和权威。”而一直以来,时尚这一议题的意义和价值却长期被低估。
2020年2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时尚传播(专业代码: 050308T)获批入选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目录,成为新闻传播类本科目录中的二级学科。这是时代对传播学界崭新的专业呼唤,也是传播学对时代议题积极的学术响应。如何深入理解传播与时尚的时代融合,如何充分认知时尚传播的学术边界,如何借时尚传播的议题推动时尚文化的意识形态建构,促进时尚产业的克己良性发展?诸多问题期待积极面对与探索。
《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此书由刘丽娴主编,于2020年11月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结合作者自身的课程实践,在时尚传播的视阈下,由服装流行文化为切入口,通过对服装史与流行演变脉络的把握,结合时尚产业诉求,将产业化、互动性与时尚前言信息融入实践,进行时尚系统的创新解读。
《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一书总共分有8章。第1章通过对流行与时尚传播的学术梳理,展开了课程的导入,其中对流行的定义,对时尚传播、时尚文化、时尚体系等相关理论的知识图谱引介图表结合、脉络清晰,对时尚传播与流行文化的学术交界有明确认知。第2章顺应学术逻辑提出流行预测的原理,进一步阐释流行的主要特征及变现形式,剖析流行产生的意义及发展规律,并通过对时尚钟摆理论及服装流行理论的解读,对时尚传播与服装流行的融合进一步奠定认知基础。第3章以层层剥茧之势开始分析流行趋势的内容与原理,通过详细的案例介绍及品牌运营实践探讨服装流行趋势的核心元素,追踪流行趋势,了解预测与分析流行趋势的渠道,并多角度探讨获取时尚流行咨询的方法和途径,解读风格、时尚、流行的差异与联系,并阐释其内在逻辑。第4章分析影响流行的因素,分别以宏观与微观视角,从文化、人口、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等6个方面分析外界环境因素,从爱美、从众、模仿、喜新厌旧、求异、自然、气候、地域等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阈启发。全书从第5章开始渐渐偏重服装流行趋势产业中的实践应用,给从事服装趋势预测行业的人士提供工具与方法论。第5章(流行趋势预测信息收集)、第6章(色彩理论与流行)、第7章(服装流行史与流行的演变)和第8章(趋势预测的主题选择),这4章结合流行趋势预测的产业实践流程展开探讨,结合服装产业特点,通过影响信息收集的3级结构,梳理相关行业、产业信息网站平台,结合案例详细讲解色彩要素在流行趋势中的应用技巧,接着概括总结服装流行历史及流行演变逻辑及规律,呼应书中前4章的流行及时尚传播相关理论,书末就趋势预测主题选择这一实践课题给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和传统的服装流行趋势系列图书相比,《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一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该书在时尚传播与服装流行之间寻找交集,写作上融合学理性和实践性。从一定意义上,它打破了服装流行教材长期的专业学科壁垒,进行了服装学与时尚传播学有意义的跨学科尝试。该书在阐述时尚传播内容的相关章节学术严谨,从概念到内涵外延的界定,从时尚理论的文献到西方时尚的文化类型一一进行了清晰梳理,系统全面地涵盖了时尚传播学学术发展历程,拓展了传统的服装流行类教材的学术视野。该书后半部紧密结合品牌实践与方法论,融入了大量实践性案例,从而让本书也具备一定的工具性特征。
具体而言,该书选题对于学界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不论时尚是经验的,还是先验逻辑的,其本质意义上都是非主体性的。时尚观诠释的并非一种单纯的流行文化现象或者个人审美,而是各个时期社会主流群体审美趣味的集体选择。时尚体系构建与国家社会空间中,受社会、历史、制度及文化等影响,围绕政府导向展开时尚市场、市场评论及时尚展览等行业活动。研究者们认为服饰是时尚的物质基础,时尚以服装服饰为主要载体,与其它周边产品等共同构成时尚范畴。时尚往往把复杂、抽象的社会关系具体化为我们的日常衣着,是我们社会关系的通俗化化身。与此同时,服装和时尚有着本质区别,服装是物质的生产,时尚是象征性的生产;服装是有形的,时尚是无形的;服装是必需品,时尚是一种过度消费;服装具有实用功能,时尚具有定位功能;服装普遍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但是只有在传播文化与建构制度时才产生时尚。可见,服装与时尚以及传播之间有着亲密的社会渊源,《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一书通过对时尚流行性与周期性现象的敏锐洞察,为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2个学术领域搭建起学理性溯源与共建的桥梁。
其次,该书也是高等教育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积极学术适应。时尚学的跨学科特质、时尚传播学的方兴未艾是近期传统文科新文科建设形势下的困境与突破。时尚传播学刚刚进入大众视野,而时尚传播实践已经在数字媒体的参与与挟裹下席卷大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鸿沟渐显,学界如何深度认知时尚传播的实践现象,厘清时尚传播学的学术边界、构建时尚传播学的知识图谱,并通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占位,精准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引导时尚传播实践,以推动适应全新传播环境下的时尚产业,塑造良性的时尚文化,打造国际视野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话语权等诸多微观宏观议题都急需学界参与、业界协作进行集体破题。同时,近年时尚传播直面的青少年群体,已经俨然成为新社会语境下的传、受主体,踊跃参与到时尚文化的构建中,形成青年亚文化洪流,在社会文化中占据越来越重的话语份额。时尚,作为社会精神、时代价值传播的最佳载体,作为社会意义消解与建构的时代利器,如何让时尚传播在青年群落中扮演良好的成长助推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议题。《服装流行与时尚传播》一书虽然在内容设置及结构安排上或许还可以持续优化,但该书的出版至少已经引发高等教育从业者在时尚传播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术边界拓展,进一步启发研究者去理解时尚传播的文化政治指向。如果能够通过时尚传播这一学术切入口打开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新模式,不仅能为当前课程思政提供创新方向,也是对青年群落、社会文化议题的主动回应。因此通过时尚传播这一学术切入口继续探讨新文科建设、跨学科发展的创新模式,是学界发展、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
时尚传播领域正在围绕服装这一传播本源做全方位的崭新探索,该书可以为艺术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教材,可以为方兴未艾的时尚传播学研究提供相关议题的文本研读,同样也能为从事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业界人士提供实践思考与总结的学术反刍。(陈英,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文化、时尚传播、广告策划,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