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垛田保护,立法先行
2022-04-07民生周刊郑智维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三月的里下河垛田,色彩斑斓,生机勃发。垛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互不相连,非船不能行。
作为泰州市里下河地区特有的一种农田地貌,垛田也是悠久农耕文化的历史见证。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垛田也遭受了破坏。擅自平垛、填堵、围圈垛田水域,擅自取土、挖塘损毁垛田,在垛田保护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现象时有出现。
为破解垛田区域治理问题,2021年3月1日,由泰州市制定的《垛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保护优先为第一原则,瞄准垛田保护中的“沉疴顽疾”,系统梳理并制定针对性措策。
在条例的保护加持下,破坏垛田的违法行为被制止,保护垛田的理念深入人心。“破圩堤、扩垛田,这种莽事不能干……”垛田保护内容,被搬上了当地百姓的舞台。
精准划定“保护圈”
海拔平均不足2米,兴化农田易受渍涝灾害。每当枯水季节,当地百姓就将低洼地区水中的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于是形成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
目前,垛田主要分布在兴化市千垛、沙沟、垛田等镇(街)以及海陵区华港镇和姜堰区淤溪镇,总面积6万多亩。
近年来,垛田在文化、旅游、科研等方面的价值逐步凸显。2013 年,垛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兴化垛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加强垛田保护,传承和弘扬垛田传统农业文化,推动垛田永续利用,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
为精准划定“保护圈”,泰州市确立了分区分级保护的思路。条例规定垛田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由泰州市政府组织垛田所在的兴化市、海陵区、姜堰区政府确定划设标准和具体范围。
在原国家级保护范围和省级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当地聘请专业测绘公司,划定精准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边界和矢量范围,明确保护区包含兴化市垛田街道、千垛镇、中堡镇、沙沟镇,海陵区华港镇港,姜堰区淤溪镇,面积约25平方公里。
为推动垛田保护范围精细化管理,当地相关部门沿保护边界竖立标定界桩和公告牌,从而确保垛田保护范围内执法监督有据可依。
查处违法行为146起
“根据《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保护区内禁止擅自平垛、填堵、围圈垛田水域,破坏垛田水系。请您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垛田原有状况,主动接受法律处罚。”
2021年10月13日,海陵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组成联合执法组在华港镇港口村例行巡查时发现有村民在违法平垛,进行了及时的制止、处罚。
通过把执法端口前移、下沉,当地相关部门尽可能把问题化解在前面、处理在小处,发挥好法律的震慑作用,对严重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坚决打击。
据介绍,一年来,当地共依法制止、查处相关违法行为146起。
不仅是田,条例保护的还有水田交错的农业文化。传承垛田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宣传垛田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从条例的内容,不难看出“田”“水”“农耕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
除了规定垛田所在地应当做好垛田水域清淤疏浚、漂浮物清理等相关工作,垛田的经营权人应当做好垛田日常养护外,条例还强调要加强与垛田有关的传统农耕技术、生产工具、地方民俗、民间典故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挖掘和研究等。
一年来,垛田已基本恢复采用罱泥、扒苲、布水草等传统方式进行垛田耕种和日常保养、维护。
“利用遗产吃好饭”
“兴化香葱”香味浓郁,享誉全国。2021年,“垛田香葱”种植面积15.3万亩次,平均每亩每季可产鲜葱4.5吨。
独特的垛田地貌,造就了垛田农作物的独特属性。“兴化香葱”也由此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荣誉称号。
目前,垛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产业发展联盟正在建立,注册统一商标、标识,明确质量标准、可追溯的垛田特色产品正在不断推出。垛田区域内的10个农产品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96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
如何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做好条例贯彻落实的重要内容。
“不能看着遗产没饭吃,而要利用遗产吃好饭。”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缪振中说。
以千垎田园为载体,周庄村致力打造垎岸文化,再现水乡风情,擦亮垛田利用的一张闪亮名片。
为发挥垛田在农业生产、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等方面的功能,当地相关部门鼓励支持利用垛田文化、景观、科普资源从事旅游或农产品销售、餐饮、民宿、民俗展示等活动。
“垛田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独特的水土利用模式、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彩的农耕文化、绝美的农业景观,我们要将垛田保护条例贯彻好、落实好,给子孙留下美丽田园,留住乡愁。”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臧大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