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优化方式分析

2022-04-07邹梦笔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新闻采编广播电视

邹梦笔

【摘要】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能够满足受众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以及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而新闻采编则是收集、整理、处理新闻材料,并对其加以编辑。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逐渐多元化,受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断增强,随之提高的便是受众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必须在适应新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關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融媒体环境;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3.067

1. 融媒体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的优势

1.1 拓宽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渠道

在融媒体环境下,各种新媒体频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收集和编辑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来自不同地区的新闻信息可以快速进入电视记者的视野,一些官方新闻平台也可以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并在自己的收集和编辑过程中有效使用。融媒体拥有多个渠道强大的互动功能,也可以帮助媒体工作者贴近受众,了解受众在现阶段对新闻信息的偏好,从而合理优化采编方向和方式,使新闻内容能够与更多受众产生共鸣。同时,丰富的技术也可以保证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获得更多不同角度的新闻素材,支持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稳步提高。

1.2 强化媒体合作提高新闻采编效率

整合媒体下的主流媒体合作,意味着可以减轻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负担。借助其他主流媒体提供的资源,电视记者可以加快新闻信息审查的进度,确保新闻信息的质量,一些相关的前沿人员可以为记者提供值得参考的关键意见,帮助电视媒体工作者改善新闻采编的整体结构。与各媒体的合作也可以使电视媒体在行业内更具知名度,扩大自身的媒体影响力,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涌入保证了电视媒体的人力资源,直接提高媒体单位的整体采编效率。

2.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原则

2.1 嗅觉性原则

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坚持高效的日常采编工作,取长补短,收集有特色的新闻信息,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意识。这里的嗅觉主要是指借助媒体信息载体和自身的新闻专业知识收集信息资源,并从其他媒体的历史信息中学习,寻找编辑的灵感。一旦你有了信息灵感,你就可以对遍布网络和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信息有敏锐的嗅觉,可以科学地判断有用的新闻信息,从而使编辑的创新和探索更加强大。对于信息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者来说,要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必须遵循嗅觉原则。

2.2 协同性原则

在信息社会,各种新闻媒体的创新发展势头迅猛。在媒体一体化时代,媒体要赢得自己的发展版图,就要善于与兄弟单位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信息采集与编辑载体、新闻背景分析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开展新闻产品设计和制作活动,使合作单位发挥所长,优化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发展。这也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创新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2.3 发展性原则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其核心优势在于新闻采编。如果新闻媒体继续为编辑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编辑的专业能力将得到提高。只有坚持学习最新的信息采集和编辑技术,学习最新的采集和编辑理念,不断与同行和专家进行沟通和讨论,才能获得灵感,成为优秀的采集和编辑工作者。在媒介整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应以发展性原则为指导。

2.4 创造性原则

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对收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情感和文化引导处理,将原来的普通信息变成大家喜欢的标题。这是新闻信息编辑的创作原则。这一原则对任何阶段的新闻编辑都非常重要。它将引导新闻编辑更上一层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3.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

3.1 新闻信息采编的综合技术要求愈来愈高

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工作与传统的采编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线博客、网站、在线邮箱、在线论坛、在线报纸、在线电视等信息传播平台和渠道可能成为新闻信息采集和编辑的领域。此外,新闻采编不仅简单的面对面采访、信息记录、简单的采访录像和上传书面采编结果,还可以使用特定的新闻采编软件,信息快速编辑软件和现代信息收集工具,用于处理信息。对于要求较高的新闻媒体单位,为了提高新闻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多个采集者经常合作,以浓缩更具创新性的新闻采集和编辑结果。因此,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获取与编辑的综合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3.2 新闻采编的质量要求逐年提升

当前,各新闻媒体单位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新闻作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一些媒体单位的新闻平台被忽视,一些媒体单位的新闻平台访问量急剧增加。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收集和编辑的呈现方式和质量。只有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优化文本、图文,优化信息传播形式,新闻信息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高新闻编辑的综合竞争力。

3.3 创新新闻采编工作迫在眉睫

融媒体概念的出现,带动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网络新闻平台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着眼于区域新闻的特点、新闻受众的传播特点和媒体技术,全面分析和定位新闻采编工作,自觉向兄弟单位学习,尽可能将人力、宣传、采编、信息优化设计与多元化传播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渲染力和创造力的新闻作品。这样一个转型和探索的过程,无疑是融媒体下采编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4. 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优化措施

4.1 “短视频”为广播电视新闻调色添彩

“不喜欢就划走,喜欢就双击点赞”,时下非常热门的短视频,作为近年逐渐兴起的新媒体形式之一,受到了大众广泛的喜爱,其便捷的操作过程和平台内丰富的功能,让大众在浏览新闻的过程中乐此不疲。很多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这一形式,已经将自身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创新调整,这种方式不仅仅对新闻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产生了促进作用,并且媒体单位还能通过这一形式的运用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助于媒体单位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广播电视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短视频进行工作调整,比如在进行新闻采集时,广播电视工作者可以在诸如抖音、快手等等已经非常成熟的短视频平台中,浏览一些主流媒体的官方账号,通过观看最新的新闻类短视频作品来迅速对热门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并且在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涉及实地采访时,电视媒体工作者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中的“直播”功能,实时分享采访画面,保证新闻内容的时效性。“短视频+”的形式能夠丰富新闻编辑内容,并便利编辑模式,让以往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广告等等信息以新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通过这些元素让广播电视新闻在采集编辑后呈现出的效果更加多彩,有助于电视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

4.2 走“微博”桥梁深入群众吸收反馈

“随时随地发现新事物”的口号非常适合“微博”平台。微博作为近年来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新闻媒体渠道,其地位正在上升。在微博中,用户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看到的新闻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并可以通过微博与其他用户快速互动。广播电视工作者通过微博建立粉丝群,让继续关注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众可以在粉丝群中参与、讨论新闻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典型问题,广播电视工作者可以根据公众提出的反馈意见做出重点答复,引导舆论,改进采编工作。此外,一些涉及新闻和事件相关领域的人员还可以通过微博向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一些独家材料,方便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的收集和编辑工作。通过吸收群众的反馈,可以帮助电视媒体工作者快速确定收藏和编辑的方向。根据反馈进行的优化使新闻信息更加“扎根”,并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

4.3 积极参与合作活动积累资源拓展视野

融媒体的工作模式下,媒体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收集和编辑新闻时,电视媒体工作者应更多地参与与其他主流媒体合作开展的线上和线下活动,以加深对新闻内容的了解。例如,在爆破拆除后的商业区重建中,电视媒体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在线采访和线下实地调查活动,并跟随记者的步伐对新闻网站进行详细探索。其中,电视记者可以到周边地区进行走访调查,通过群众了解拆迁前商业区的结构和改造进度,通过其他主流媒体对项目负责人的采访,丰富自己的新闻采编内容。

4.4 合理分配采编工作方向提高整体效率

随着媒体领域的成熟,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加入了这个行业。对于主流媒体而言,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入无疑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减轻了当前新闻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电视媒体工作者应与其他采编工作者合理分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重复采集同一新闻信息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不同角度进行分工:第一组采访了城市地铁建设的相关部分,了解了地铁建设的总体规划、当前进展和后期调整,并采访了地铁建设负责人。第二组深入地铁施工现场,联系地铁维护和施工人员,并从第三人的角度拍摄他们一天的工作任务。在这个镜头下呈现的内容更能引起公众的共鸣。通过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新闻采编的整体速度,使电视媒体在整合媒体下高效发展。

5. 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想要有效进行转型创新,就需要新闻采编工作者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重视媒体合作为采编提供的助力作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电视媒体单位也应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学习进步的机会,实现媒体与个人携手共进,紧跟融媒体时代的脚步不断突破。

参考文献:

[1]郭雯璇.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4(24):73-74.

[2]杨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20(11):159-160.

[3]马新春.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探索[J].记者摇篮,2020(05):61-62.

[4]高天秀,崔殿书.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分析[J].传媒论坛,2020,3(05):81.

猜你喜欢

融媒体环境新闻采编广播电视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有关电视安全播出的思考初探
基于融媒体环境下高职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