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的背后是心理在作祟
2022-04-07钱琦
钱琦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下班或忙碌完之后,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或电脑前,等待某部电视剧的开播,追完这一部便接着找寻去追另外一部。晚上的时间完全被电视剧所左右,有时播出的晚了,甚至会追到凌晨一两点。或许你并不觉得这些电视剧有多么好看,只是不由自主地追完一集又一集,追完一部又一部。这种无节制的马拉松式的追剧行为或是因为孤独、抑郁在作祟。
追剧上瘾和玩游戏上瘾的原因一样,都是为了逃避痛苦、追求快乐。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诸多压力又无力改变时,有人便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快乐感和成就感。心理学研究发现,成瘾高发期一般是在一个人压力最大、挫败感最强的时候。处在高压的状态下,人们容易游戏成瘾、追剧成瘾、烟酒成瘾。
追剧之所以会上瘾,是因为剧情的设计跟游戏的设计一样,精準地拿捏了用户想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心理诉求,持续激活大脑的奖赏通路。这个奖赏通路,正是上瘾行为的生理基础。
影视行业总结了创作规律:女性观众喜欢看“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故事,男性用户喜欢看“草根逆袭成英雄”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获得完美爱情和事业有成并不容易。但在影视剧中,你只要将自己想象成男、女主人公,那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影视剧创作者深谙观众心理,他们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哪种情节能让观众获得快感、怎样设计剧集能让人上瘾。
追剧成瘾的人,很难忍住不超前点播。因为有一项能力他们是相对欠缺的,这个能力叫作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否为了长远收益,暂时控制自己的即时满足冲动。追剧成瘾且忍不住购买超前点播的观众,普遍都在寻求即时满足。延迟满足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不被满足,意味着被剥夺,这种感觉非常难受。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于1966年起,在一家幼儿园进行了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糖果实验,以研究延迟满足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糖果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4岁左右的孩子。研究人员让这些孩子每个人单独待在一间陈设简单的小房间内,并给他们一块好吃的糖果,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糖果,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工作人员会再奖励他们一颗,也就是能吃两颗。有些孩子忍不住马上吃了糖果,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忍住糖果的诱惑,他们用睡觉、唱歌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直到研究人员回来,他们获得了额外的奖励。
研究人员追踪了这些孩子几十年后的表现,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和事业成就,他们的抗压能力、冲动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为了长远目标抵御短期诱惑,更容易成功。而缺乏耐心、需要即时满足的孩子容易急躁,遇到挫折易退缩,也更容易放弃。
别看超前点播只是花了几块钱、几十块钱,但若对欲望不加以控制,放任即时满足,就会给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过度超前消费。《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我国的90后人群只有13.4%没有负债,其余则平均负债12.7万元。
要克服即时满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发展延迟满足能力,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同时,我们要学会用看书、冥想、运动、社交等方式来排解压力。
此外,还可以借鉴即时满足易使人成瘾的机制,把它用在学习、工作上。比如,把学习、工作任务分解成多个易完成的小任务,在每个小任务完成后给自己及时地奖励,让自己获得即时满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成就感,减少对追剧、刷短视频的依赖,以更加自信、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