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早早行动,癌症的早期发现要从这些细节做起
2022-04-07胥林花
胥林花
2021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分析及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 占全球的23.7%;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 占因癌症死亡总人数的30%。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新发癌症病例与因癌症死亡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正如今年宣传周的主题“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每个人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都应该重视癌症的早筛早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认识癌症,谈癌色变没必要
很多人被确诊罹患癌症时,感觉像被判了“死刑”,内心十分恐慌。早在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中已将癌症列入了慢性疾病名单,不能再把癌症与死亡简单画上等号。
除了癌症之外,有很多疾病也很难完成治愈,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但是群众对这些疾病的认知更全面,知道可以通过有效的药物控制其发展,不会因此而产生恐慌心理。其实,对待癌症也应如此。在我国,早期癌症患者大多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而言,虽然不能完全消灭肿瘤,但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措施的干预,也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很多患者甚至可以做到长期无症状地“与瘤共处”。所以,面对癌症,不要恐慌,科学防治最重要。
科学防治,三级预防很有效
近10年来,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已从30.9%上升到40.5%。美国癌症协会(ACS)发布的《2020年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5年,美国癌症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为67%。有报道证实,1991年至2017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29%。这不仅是因为两国高发癌谱不同,三级预防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一级预防:在肿瘤尚未形成时进行病因学预防,根据不同的致癌病因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控烟努力,使成人吸烟率明显下降,而吸烟正是肺癌等16种癌症的主要诱因之一。除此以外,近年来,美国民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率较高,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等HPV相关癌症的发病率。
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美国癌症早期筛查工作开展得比较全面,因此很多早期癌症得以被发现,越来越多患者实现早诊早治,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死亡率也因早诊早治而大大降低。我国正在全面推广癌症早期筛查工作,特别是女性的“两癌筛查”在早诊早治方面成效明显。
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目的是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医疗资源分布、临床诊治同质化水平、个性化精准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普及创新诊疗手段、新药应用等方面还略有差距。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癌症三级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使得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逐年提高。
发现癌症,警惕身体“早期信号”
在我国,癌症患者确诊时70%以上已是中晚期,这是因为癌症的症状隐蔽,患者对其认知不足,导致很多症状被忽视或误治。
●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身体浅表若出现各类软组织隆起,颈部出现肿块,皮肤或黏膜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都有可能是肿瘤的表现。
● 突然变深长大的“痣”或疣
伴随身体多年未变的“痣”或疣突然颜色变深,范围变大,出现表面破溃出血、瘙痒、压痛等症状,要警惕黑色素瘤的可能。
● 吞咽不适感
吃干食时下咽受阻,出现梗噎、打嗝,或进食后胸骨后有疼痛、烧灼感,可能与食管癌有关。
● 食欲越来越差
很多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患病初期会出现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等症状,大多被误认为是胃炎,反复治疗无效才想到做胃肠镜檢查,但为时已晚。
● 排便改变
大便突然次数变多,或者本来有规律的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大便变细、不成形,或出现血便(晚期伴有恶臭),有可能是肠癌的表现。还需注意的是,很多人便血会被当作痔疮误治,肠癌多排暗红色血便,有时伴有坏死物质,而痔疮为便后鲜血。
● 嗓子变哑
喉癌、下咽癌以及其他肿瘤转移侵犯喉返神经,都会引起声音嘶哑,经久不愈。而长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要警惕肺癌的可能。
● 鼻涕带血
鼻涕回吸时带血、听力减退、耳鸣、背气、鼻塞等症状有可能是鼻咽癌导致,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 阴道出血
非月经期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者是停经后出血,以及夫妻同房或妇科检查时出血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妇科肿瘤症状。
● 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70%的肾癌患者会出现无痛性血尿,而膀胱癌患者出现该症状的概率则为75%。40岁以上的人出现无痛性间断血尿时,应排除泌尿道恶性肿瘤。
●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除了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初期很少发热,但到了中晚期常伴有中低度热。此外,肿瘤是消耗性疾病,消耗的糖类、蛋白质远远大于机体合成,患者会出现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等症状。
筛查癌症,做到有的放矢
同类癌症,不同分期者5年生存率差别极大。以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肺癌为例,肺癌5年生存率I期为50%~70%, IV期仅为2%~5%。可惜的是我国 70%以上的肺癌发现时是中晚期,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20%。因此开展癌症筛查,特别是开展针对性的高危人群筛查,是实现早诊早治的关键。
1.肺癌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肺部疾病患者;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有高危职业暴露史、慢性肺疾病史者。
筛查方法:进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能够发现约95%的肺癌患者。普通人群自40岁起每2年做1次(初次检查尤为重要,相当于是底片留存,和持续检查作对比),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查1次。
2.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盆腔放疗史、家族遗传史者(腺瘤性息肉史、结直肠腺癌家族史等);持续患有炎性肠道疾病的患者;肉食过多缺少膳食纤维摄入者;爱吃高盐食品、腌制食品者;久坐少动、不按时排便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50岁开始检查肠镜,如无异常,可每隔2年查1次;高危人群检查开始的年龄要提前10岁,每年做1次,有症状随时查。
3.胃癌
高危人群: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病史者; 胃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橡胶工人、煤炭工人; 酗酒、吸烟者;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左上腹不适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自40岁左右起做胃镜检查,如无异常每2~3年查1次。 高危人群每年查1次,有症状随时查。
4.肝癌
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感染、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患者;长期酗酒者;经常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筛查方法:常规体检,可做血清甲胎蛋白及肝脏彩超。40岁以后,建议每半年筛查1次。
5.乳腺癌
高危人群: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家族史者(含男性乳腺癌患者);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患者;既往有胸部放疗史者;初潮早(小于12岁)、绝经迟(迟于55岁)者;雌激素替代治疗者。
筛查方法:普通女性自30岁始进行医生触诊+乳腺超声体检,40岁开始加做乳腺钼靶检查。50岁左右乳腺钼靶每年检查1次,延续10年;高危人群自20岁始,每年筛查1次,40岁以后半年1次,截止时间比普通人群略晚。
6.食管癌
高危人群: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慢性食管炎、不典型增生者;长期抽烟、饮酒者;原因不明的食管或胃内隐血试验阳性者;爱吃辣、烫、腌制食品或生活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45岁起做胃镜检查,无异常每2~3年做1次;高危人群每年做1次。有症状随时查。
7.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儿童时期接触过高剂量放射线者;摄碘过量,吸烟或是精神压力过大者;自身有桥本甲状腺炎病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40歲以上,每年做1次甲状腺B超,如发现结节,则每半年至1年复查1次。高危人群30岁起每年检查1次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功能。
8.胰腺癌
高危人群:经常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肥胖、缺乏运动者;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70岁以上人群。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自50岁起可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进行腹部薄层增强CT检查。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的筛查年龄要比患病亲属的发病年龄提前10岁。
9.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偏高者;5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前列腺癌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男士应自50岁时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应自45岁开始,首次PSA检查正常者,间隔2~3年进行第二次检查;首次即数值高者,则应该根据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筛查频率要高于普通人群。
10.宫颈癌
高危人群:有艾滋病病毒(HIV)、HPV、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者;初次性生活过早者;多孕、早产或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有宫颈病变者(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等);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者;吸烟、吸毒、营养不良者;有宫颈癌家族史者。
筛查方法:普通人群30岁前每1~3 年做1次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及HPV检查,结果若为阴性,30岁后每2~3 年查1次;高危人群要在适宜年龄接种HPV疫苗,增加筛查频度。大于70岁女性,以往检查结果正常则停止筛查;有症状随时查。
(编辑 董玲、周逸宁)
受访专家
鲍军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任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精通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内科临床诊治规范,擅长消化道癌前疾病及消化道动力性疾病的诊治,包括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