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近年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2022-04-06陈树誉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合浦县北海市红树林

陈树誉

(广西北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广西北海 536000)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其具有防风[1]、消浪[2]、促淤[3]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减轻海洋灾害,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对象。在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以及港澳台等地。广西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省区,其主要分布在北仑河口、珍珠湾、防城港东西湾、茅尾海、大风江、廉州湾、铁山港湾等海岸地带[4]。北海市是广西红树林重要组成区域,拥有红树林5000 余公顷,红树植物21 种[5]。红树林因其特殊的生态功能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也成为研究热点。但红树林病虫害特别是北海区域红树林病虫害发生情况相关研究较少,仅有2019 年有过山口保护区内的红树林病虫害调查的报道[6],北海市其它地区红树林病虫害未见有报道。而红树林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局部地区的爆发,会使得红树林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通过监测红树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北海市红树林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北海市沿海地区连片红树林,主要包括银海区、海城区、铁山港区、合浦县沿海面积在500 m2以上的红树林。

1.2 调查方法

2017—2021 年,每年4—11 月开展实地调查,每月下旬调查一次。实地调查时,将监测区域划分成每个面积为10 hm2的样地(面积小于10 hm2的调查点算1 个样地),每块样地使用无人机低空巡视,如发现害虫发生面积超过0.5 hm2,则开展人工实地调查,根据采集到的害虫标本或者监测到的害虫为害状判断害虫种类,害虫发生面积则根据无人机监测数据记录。

1.3 害虫发生程度判定

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发生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 个等级。等级划分主要依靠害虫为害后的失叶率进行判断,由于受害叶片与正常叶片在颜色上有明显的区别,通过目测叶片受害面积,估算受害叶片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例即为失叶率。害虫为害后失叶率小于20%为轻度,失叶率大于20%又小于60%为中度,失叶率大于60%为重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海市近年红树林主要害虫种类

通过2017—2021 年的调查,发现北海市红树林有3 种害虫单次发生面积超过0.5 hm2,为主要害虫种类,包括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柚木肖弄蝶夜蛾(Hyblaea puera)以及白囊袋蛾(Chalioides kondonis)。前2 种害虫主要为害白骨壤,白囊袋蛾主要为害桐花树及秋茄树。

2.2 不同年份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并不是3 种害虫每年都发生(见图1),只有广州小斑螟为常发害虫,每年都有一定的发生面积。柚木肖弄蝶夜蛾在2019 年开始小面积发生,在2020 年较大面积发生后减少。白囊袋蛾则只有2019 年小范围发生,面积约为23 hm2。

图1 2017—2021 年不同年份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2.3 不同月份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从发生月份来看,北海市红树林害虫每年有两个明显的高发期(图2),第一个高峰期为4—6 月,第二个高峰期为9—10 月。不同虫害发生期也有所差异,广州小斑螟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高峰期,近些年第一个高峰期的发生面积占所有发生面积的68.87%;柚木肖弄蝶夜蛾和白囊袋蛾则均在第二个高峰期发生,第一个高峰期不发生或发生面积极小。

图2 2017—2021 年不同月份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2.4 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程度

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程度在不同种类间有所差异(表1)。其中广州小斑螟主要以轻度发生为主,轻度发生占所有发生面积的85.66%。而柚木肖弄蝶夜蛾以中、重度发生为主,中、重度发生占所有发生面积的57.32%。白囊袋蛾仅在2019 年有中度发生的情况。

表1 2017—2021 年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程度(hm2)

2.5 不同区域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北海市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区域分布并不均匀,在北海市四个区县,主要在合浦县发生,合浦县发生面积占所有发生面积的99.62%。而在合浦县各镇发生面积也不均衡(图3),闸口镇和白沙镇发生最多,两个镇发生面积占合浦县发生面积的50.99%,其次为山口镇、党江镇、公馆镇,廉州镇发生面积最小。

图3 2017—2021 年合浦县红树林主要害虫发生区域分布

3 结论

北海市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为广州小斑螟、柚木肖弄蝶夜蛾、白囊袋蛾。其中广州小斑螟为常发性害虫,每年均会发生,发生高峰期为每年4—6 月及9—10 月,其为害以轻度为主;柚木肖弄蝶夜蛾在2019 年开始小范围发生,2020 年较大面积发生后2021 年发生面积有所减少,其发生高峰期均在9—10 月,发生程度以中重程度发生为主;白囊袋蛾为偶发性害虫,仅在2019 年10 月在局地有中度发生。北海市红树林害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绝大部分害虫均发生于合浦县,合浦县发生面积也不均衡。

4 北海市红树林害虫防治对策

4.1 加强监测调查

4.1.1 增加监测调查频率

红树林分布县区应落实监测人员,加大监测频率,强化红树林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控红树林生长及灾害发生情况,建立红树林保护的长效机制。预测未来发生趋势和扩散范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准确掌握灾情动态,为科学制订防治方案和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防止灾害扩散蔓延。

4.1.2 明确监测调查重点

重点监测调查历年容易发生虫灾的红树林区,如合浦县应列为重点检测区域;同时在重点监测调查区中,应注意调查离海岸较远的红树林。

4.1.3 完善监测调查方法

除人工调查幼虫、蛹外,增加灯光引诱成虫。建议每个县(区)选择3~5 个点安装虫情测报灯,定点定时调查,及时准确掌握虫灾动态。有条件的县区要采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监测,确保及时发现灾情,掌握灾害动态。

4.2 及时组织防治

4.2.1 人工防治

主要害虫发生幼虫期,可采取人工捕捉、喷洒石灰水、高压水枪等方法,有一定防治效果。

4.2.2 生物防治

可采取喷施无公害生物药剂纯苏云金杆菌(BT)等对水生生物无害的措施防治幼虫。对常隐藏在树叶背面或嫩梢内的害虫,喷洒无公害药物要尽量做到均匀,才能确保防治效果。有条件的县区可在害虫的产卵期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让赤眼蜂寄生在害虫的幼虫或虫卵内,至幼虫死亡,虫卵不能正常发育。

4.2.3 灯光引诱防治

利用太阳能杀虫灯引诱成虫并将其灭杀。由于红树林生长的特殊环境,红树林区周边海滩养殖鱼虾,建议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防止污染海水,影响鱼虾生长。

4.3 做好宣传与应急药械储备

多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湿地珍贵树种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害虫危害的破坏性,防止病虫害的入侵不仅需要职能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共同防治。在做好监测调查、防治宣传等工作的同时,建议将红树林虫灾发生情况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提前采购防治所需的苏云金杆菌等无公害生物药剂,以及喷雾器、杀虫灯等防治器械,以便及时扑灭虫灾。

猜你喜欢

合浦县北海市红树林
那不一样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2018年合浦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分析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北海市冯家江水质监测与评价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