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诗说文

2022-04-06张永权

壹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散文诗人艺术

◆张永权

赤子心 诗人情——读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作为诗论家、编辑家和诗人的杨志学,过去虽然不时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诗歌作品,但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其诗学论著《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等,以及他主编的《新中国颂》《太阳要永远上升》《中学生朗诵诗100首》《小学生朗诵诗100首》和多年主编的诗歌年选等诗歌选本。近日,当我读到杨志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荣获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的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后,对杨志学作为诗人的一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原来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是一位佳作迭出、成就显著、风格独具的诗人。吉狄马加认为杨志学是“以自己的歌唱汇入时代交响”的诗人。特别是杨志学在诗歌理论研究与创作上的互补互动、相辅相成,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又如叶延滨所说的“有准备”的诗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学者型诗人。

在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中,我们可以读到一名生在新中国、成长于新时期的诗人热爱祖国、故乡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高远情怀。作者以一名祖国赤子的敏锐目光,以一腔真情的浪漫抒写,表现了对理想的坚守、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大地上美好风物的歌吟。诗人曾在解放军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后来又走进了中国作家协会这个文学殿堂,先后担任《诗刊》编辑部主任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部主任。他是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诗论家和诗人,讴歌祖国和人民,成了他的文化自觉和光荣使命。同时,他为出作品、出人才,特别是在各少民族中发现文学人才,尽心尽力。云南的不少作家诗人,都得到他的帮助和关注。但他的作品,是我系统地读了这本诗集,才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诗集第一辑里的诗作,大多为聚焦理想信念之作,如《䃼课》《第一步》《关于四渡赤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长征写实或写意》《想起主席》《新路》等作品,既激情饱满,又构思新颖,有具体的细节和很好的切入点,读来感人至深。一些诗作看起来写的是历史,但落脚点是现实。当我们今天面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伟大里程和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以及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时,我们是不是也会产生和诗人一样的想法,到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于都河畔去走一走、䃼补课呢?如此,诗里抒发的“去寻找红军的身影和足迹”的情感,所升华的“长征的第一步,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第一步”的思想,也就会获得我们心灵的共鸣。《关于四渡赤水》是一首值得关注和品味的诗。它高度概括,语短情长,以少胜多。千万别小看那一渡到四渡的表达,每渡都只有两行诗句,那可是红军鲜血凝结成的诗句,也是诗人真情抒写出的诗句。诗人回望烽火岁月,驰骋诗思,一气呵成,升华出“四渡之后/就四通八达了”的境界。毛主席把四渡赤水看作他一生指挥重大战役的神来之笔。而诗人关于四渡赤水的表达,也颇有一股巧劲。诗人的提炼词语从容悠闲,却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也可以说,诗人这里的表现比较理性。相比之下,《想起主席》这首诗就显得感性多了:“想起主席/便想起一种超凡的手势/那手势是风格是语言是气质/手势下有欢呼有战栗/手势过后是天地的翻覆。”诗人以他敏锐的发现,从一个小细节,写出了伟人扭转乾坤的伟大革命历程。诗的结尾,诗人更从心灵深处,自然流出了引人共鸣的诗行:“想起主席/又想起许多亲切熟悉的歌曲/东方红太阳升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讲啊主席”。亲切朴素的话语中,渗透着诗人对伟大领袖的一片深情。

无论是昨天千山万水的来路,还是我们今天正在开拓奋进的新路,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诗人以满腔的热情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反映他们的创造和贡献,讴歌他们的英雄业绩,使这部诗集更显思想和艺术的厚重。多难兴邦,苦难辉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冰雪灾害,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新冠肺炎,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三只鹰》抒写了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中抢修电网而牺牲的三名电力工人。平凡中的英雄,在冰雪的高空“站成鹰的姿势”,那是多么平凡而又非凡的英姿啊!鹰一样的勇士在风雪中意外坠落,这是何等令人悲痛的事情啊!诗人怎能不用最美好的诗句去歌颂他们:“三只坠落的雄鹰/开出三支壮美的花朵//……三只鹰/是三个为了他人更好活着的人//雪后活着的人/会永远把他们抬举到鹰的高度”。人心为碑。这是诗的力量,是壮美的旋律,是鼓舞人奋进的号角。类似的作品,还有写战争年代救子弟兵伤员的《沂蒙红嫂》,写面对灾难领袖牵挂人民的《目光》,写人民警察搭救受困群众的《他们在冰上行走》,写军嫂美好心灵的《一个军人妻子的札记》等。这些新时代的颂歌,摒弃了假大空,摒弃了一般的套路,都有诗人的角度和匠心,因而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共鸣效应。

诗人在祖国的大地上行走。日新月异的祖国让他动情,山青水秀的风光和众多名胜古迹也常常赐给他灵感。我们跟随诗人,和他《骑马进入朱仙镇》,去“品读千古名镇的神韵”,感受文明古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沿着诗人行走的足迹,“自由地来,自由地去”,去品味龙门石窟“苍茫”的高格,去欣赏“天然”如画的“清丽”,惊叹龙门风景的“精致”、领略龙门精神的“厚重”、品味龙门门径的“深奥”,从而深层次走进龙门,进入到“彼岸”的“祥瑞”境界。诗人机智地抒写祖国的名山大川,真诚地讴歌日益美好的生态环境。在《你是清水》《秋之湖》《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置身清绿中》等诗篇中,不仅呈现一个江山如此多娇的美丽祖国,也是抒写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之邦,更是表现一个历史文化深厚悠久的文明之国。

一个心怀祖国和人民的诗人,自然也会热爱他的故乡和父老乡亲。一直流淌在诗人心中的母亲河——沁河,也流来了他童年写春联的记忆,流来了永远的乡愁。诗人的乡愁,在一张母亲发黄的照片上,思恋如水,平静的流水也会掀起情感的波澜。诗人的乡愁,是对父亲那一声声遗憾而深情的呼唤:“父亲,您怎么这样/不经我们同意就走了?”诗人的乡愁也在故乡的神农山上,也在龙头两翼的朱载堉、李商隐身上找到寄托。当然,诗人的乡愁也包括初恋时的一次次错过,一次次折磨的等待中,甚至是那个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痛苦”的坐在岩石上的少女……

纵观整部诗集,既有国的宏大境界,也有家的儿女情长。“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赤子心,诗人情,使这部诗集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

这部诗集在艺术上的特点,我认为就是两个结合。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结合。诗人飞扬的想象和一些奇妙的联想,不仅使生活的细节和现实的场景变得鲜活,而且创造了深远的意境,流露出博大的情怀。《想起主席》,那挥动的手势,是人物细节,但诗人从这手势上联想到他的语言、气质,手势过后的天地翻覆,手势下人民群众的欢呼,手势下敌人的战栗,手势下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与史同行的诗句,手势下的那些发自人民心中的歌声……从中又可以让读者去回味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神奇的手势便转换成了浪漫的诗歌意象。又如《雪赋》,不仅有许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句,更有诗人在雪的飘落飞舞中,驰骋的想象,宇宙万物,大千世界,文化的、现实的,甚至童话的,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意象,在雪花中蔓延、燃烧……一股浪漫主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诗人之梦》中,诗人的想象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飞扬,从屈原、李白等古代诗人的梦到郭沫若、艾青等现当代诗人的梦,在浪漫的气息中,呈现出中国梦的历史源流与美好传承。通览整部诗集,作品大都以诗人为抒情主人公,把“我”的一腔赤诚热血,“我”的真情实感,融汇在诗歌的意象和境界中,形成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浓郁艺术氛围。既有现实生活的亲切感,又有神采飞扬的诗意升华,达到了现实与浪漫的糅合与融汇。二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诗歌表现手法的结合。作为文学博士的杨志学,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诗词文化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但现代新诗在发展中滋生的一些新的表现手法,他也拿来借鉴,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段,形成了杨志学诗歌作品既有传统诗歌的精炼与神韵,又有现代诗歌的新奇与超拔。他不少作品有很强的现场感,有的用口语写诗,甚至也不一定押韵,但却注重口语的自然生动、精炼和诗意的流动,这和现在有些毫无诗意、拖沓杂芜的口语诗又完全不同。《关于四渡赤水》,我认为就是一首口语诗。但口语却很精炼,在几个“为什么……”之后,升华出“四渡之后/就四通八达了”的诗句,虽然仍是口语,却又包含了思想内蕴,可读可品。这就是诗人把传统的诗歌艺术与现代口语诗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的一首有现代感又有思想有诗味的好诗。诗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彩的,但无论用哪种手法写诗,我认为必须遵循诗就是诗的艺术规律。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出真正的诗来。诗人的一些小诗,炼字炼意,营造境界,具有很大的艺术张力。如组诗《一个军人妻子的札记》,每首都只有三四行,不仅具有一种精炼、精致美,而且首首含蓄有味,有很大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其中的《夫归》只有三行:“船儿靠岸/泊在 不冻的港湾//一阵阵潮水 向我涌来……”其中隐喻和象征的意象,加上炼字中的 “冻”和“涌”字的妙用,更显这首《夫归》的奇巧。又如小诗《月亮》也呈现出诗歌含蓄有味的艺术魅力:“月亮若不在天上/或许她就在水里//如果她不在水里/我想,她会在你的心里”。月亮象征的内蕴,可让我们去发挥,去想象,有着很宽广的艺术空间。一句“岁月是酒”,是诗人从人生经历中感悟出的诗歌之眼。岁月是酒,岁月如诗。品酒、品岁月、品人生,不也就是在品一首如酒的诗吗?这些都可让我们看到,杨志学的诗歌创作,坚守着“诗就是诗”的艺术底线。他的《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就是一本这样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诗集。

散文的创新与传统的弘扬——读散文集《大地上的居守》

陈洪金,被散文界誉为“新世纪以来新散文写作的重要作家”。最近读到他的散文新著《大地上的居守》(红旗出版社2020年1月版),就是他在新散文创作路上探索前行,奉献给读者的一部最新成果。

在《大地上的居守》这部新散文的主要作品中,我认为,陈洪金的新散文之创新,并没有完全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对优秀传统散文写作的继承上的创新,是弘扬与吸纳的创新。读他的这部散文新著,我们既看到他致力于新散文创作的不懈追求,也从中读到传统散文中经典美文对他深深的影响。创新,使他的散文保持着艺术的魅力与生机;坚守,使他的创新有着坚实的基础与动力。哪怕是有的作品,在一些段落看似没有任何修饰的名词、事物、人物的排列组合,如《出身地》第4 部分写村外垃圾的杂乱景象,也是新散文写法和口语诗中常用的手法,但却充满了乡村式的幽默感,从作品的整体上看,仍是属于中国气派的散文。

《大地上的居守》本是作者写大理云龙县充满文化魅力和厚重历史感的篇名。作家用这篇文章的篇名,作为他这部新散文集的书名,我想一定是有其特别的含意的。读完全书,我们发现,这部散文集除了一篇《苗族的血性》是写贵州的外,其余作品全部是写云南大地的,而且大都是以作家生生不息的滇西北那块神秘奇异和厚重的大地、奔腾不息的金沙江为题材创作的。彩云之南这块大地,有作者的故乡、亲人和父老乡亲,他们世世代代居守于斯,发生了许多既平凡又惊天动地的故事。大地上的居守,是作者的居守,父老乡亲的居守,也是云南各民族的居守。作者认为无论用怎样的笔墨,也难写出居守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和这块土地的神圣、壮丽与奇异。于是便用他追求的新散文艺术形式,去叙述,去呈现,去歌吟,去抒发一个大地子民的生生之情。也许这种散文形式,也是能最真实、最真诚、最适合反映这块大地的艺术方法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传统散文,还是新散文,要能感人,都离不开作者的真情和书写中的真诚。陈洪金在这部散文集中,首先感动我的,就是对生他养他那块滇西北大地故土的热爱和血缘至亲与父老乡亲的无限深情。我们从散文集中的《出身地》《后山》《百衣》《南岸》《抽象的童年往事》《池塘里的魂》《阁楼》《青楼》《祖母在她归途上稍做停留》等众多文章中,读到的是作家从童年到青年时代,让他刻骨铭心的故土往事。《百衣》中,作者用最真实的笔墨,记录滇西北在中华民族7月的祭祀中,对逝去亲人和先祖的盛大祭奠,在虚虚实实、鬼魂飘移的幻景中,把风情、乡情、亲情融汇在祭典的文字中,呈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血缘亲情,让人共鸣,实际上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忘来路的美好情怀。这种情怀在后山的亲人墓园,在南岸亲人们之间关于土地、故土、家产上的矛盾与和解,在一个故乡池塘中那些游泳的欢乐与一个孩子为寻一把钥匙成为池塘鬼魂的悲剧,都有直逼灵魂的表现。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纪录中,却熔铸了作者欲哭无泪,让人刻骨铭心的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陈洪金把用他对新散文的执着追求,几乎全都化成对彩云之南,金沙江畔、滇西北这片大地的书写,用精彩的地域文化之美,呈现出云南故土山河的神奇,大地的美丽,历史文化的深远厚重,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一座关隘迷离的前生今世》,作为一篇文化散文,作者探寻神秘奇异的云南永胜他留山他留人的来龙去脉、沧桑往事,考证他留人先祖与南诏、大理土司高氏的历史渊源,叙述他留少女短暂而浪漫的“青春棚”生活,描写他留人6000 多座墓园的宏大规模。这是他留人给后代“惊心动魄的馈赠”,使之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这样的文化传承,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这类似的作品,在《镜庐笔记》《翅膀掠过滇西雄关》等作品中,也书写得各有特点。像后者把地理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相融合,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文学审美品位也很高,是一篇难得的文化美文。我认为这些作品的文化价值,通过文学而显现,这也是新散文的一个特征。这部散文集中的《卓玛》,那个叫卓玛的藏族姑娘的歌声,让人听了大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震撼。这位从天而降的藏族仙女,伸开双臂,“手掌上的河流,发出汹涌澎湃的水声,它们在为你的歌声而此起彼伏”。同时也让我们从她的歌声中,听到了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哭泣。卓玛,善良、美好的象征,滇西北的大地,各民族居守的大地,会永远像卓玛姑娘所希望的,“所有的江河都鱼鳞闪烁,所有的牛羊都乳房沉重,所有的荞麦都须茎通红,所有的崖壁都生长灵芝……”吗?但愿作者抒写不尽的乡愁,不要成为山川大地被破坏了的哀愁。也许这也是这部散文集中,作者所寄托的一个美好愿景。

陈洪金作为新散文的一个代表作家,在他这部作品中,对新散文的艺术追求,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用原生态的描写,去呈现滇西北大地上山川风物、历史文化、人物生活等方面原汁原味的本色特征。像《车辙向着天空攀援》,描写滇西北乡街子山民挤坐报废汽车回家的情景,对报废车的来龙去脉,对山路上汽车颠簸中的众生相及作者被一女子挤压的感受,书写得尽显生活本相,令人唏嘘。

二是在作品中,把多文体的艺术表现手法,融为一体,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提升了散文的艺术空间和审美品位。在洪金的不少作品中,既有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现,也追求叙述语言和描写语言的形象生动,常把传统诗歌陌生化的语言艺术,运用在散文的语言中。他写故乡后山埋了许多先人的坟墓,就用“后山长满了坟墓”,“长满”一词,使死气沉沉的坟墓变得生动起来,这就是陌生化诗语的运用。还有“后山居住着死者”的“居住”,“洁白的浪花握住了你的头发,仔细地搓洗”的“握住”与“搓洗”等,都让读者品位到词语的魅力。在陈洪金的新散文中,还有不少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小说的人物刻画,细节、心理描写,增强了散文的阅读诱惑。像《楼阁》中的我,在那一神秘的窗口所窥视到的一切,使这篇散文非常吸引人。多文体艺术手法在新㪚写作中的运用,洪金作了很好的尝试,大大提升这部《大地上的居守》的审美品位。

三是故事散文在洪金的新散文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一种把讲述故事与散文写作的自由叙述相结合的艺术探索,它既和故事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它既有故事的吸引人的特点,又有散文自由活泼的文体本性,我便把它叫故事散文。这本散文集中有不少作品都有故事,像《后山》《出生地》《花惑》《南岸》《青楼》等,都在散文中有故事,或村庄的故事,或家族的故事,或人物,如奶奶的故事等。而《池塘里的魂》《楼阁》则是故事里的散文,或叫故事散文。特别是《楼阁》,一个少年从楼阁上的窗口所见到的人物春兰子的故事,在散文的叙述中,在一个少年的目光下,讲述了一个村姑命运的故事,这个故事虽无惊涛裂岸,却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考问着现实人性的失却。它不是小说,却又有比小说更让人品味的散文韵味。我认为故事散文,或许使新散文拥有更广泛的读者,也增加了这种散文的生命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散文的出现和兴起,正是这种文学潮流的必然反映。以新散文而言,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出现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当时的诗歌称之为新诗,散文就叫新散文。这个时代的新散文多以反对封建礼教,抒写人性的解放为主要内容,并盛行着无关社会的唯美散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新中国成立后,作家把反映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和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与英雄人物为主要题材,记得当时就把这类作品中的散文也称为新散文。现在的新散文无论在题材和艺术表现上,都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从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上看,每个时代的新散文,都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陈洪金的《大地上的居守》,在当代的新散文中,我想应该是当代新散文河流中的一朵浪花,自然这也是一朵美丽动人的浪花。

陈洪金的新散文之所以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在于作家既是当代新散文勇敢的探索追求者,在文体革命上勇于创造,敢于出新。同时,他又是传统优秀散文艺术的坚守者,在坚守中对其艺术长处加以弘扬,又在弘扬中吸纳古今中外散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开拓丰富新散文写作的艺术视野。一个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散文写作,很可能也失去了他新散文写作的文化厚土与源泉活水,也难保持艺术生命的活力。洪金则是在坚守中的弘扬,弘扬中的探索出新。他有一篇《私人经验》,反映他阅读中国传统古典散文经典名著《古文观止》的经历与感悟,让人眼睛一亮的是,他从古典名篇中吸取的养料,是在内心深处,不断思考散文本身“应该保持的本性”,同时进入这部古文经典的主题:做人。这样他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的养料,使他在新散文的写作中,能比较好地把做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做文,无论怎样追求散文的新,都应该保持着散文的本性。而做人体现在创作上,必须是一个对这片土地怀着挚爱的真诚,进行真情的书写。这样,洪金的新散文,大多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美好的散文境界,有优美生动的文字表现。他不少的新散文,我们仍可当成传统的美文来阅读欣赏,去获取思想和艺术的精神粮食。

陈洪金的散文集《大地上的居守》,是作者作为一名乡土赤子,对彩云之南这片美丽大地上的执着居守,也是他作为一名作家,对这片神奇故土的真情书写的居守。

猜你喜欢

散文诗人艺术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