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鲁鱼辗转千里的寻党之路
2022-04-06吴刘娟
● 吴刘娟
漆鲁鱼(1902—1974),原名灵洁、宗羲,重庆江津人。1929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 世纪20 年代,漆鲁鱼在日本求学期间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萌生革命之志,归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之路,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在漆鲁鱼执著追随党的革命征程中,漆鲁鱼曾一度因被捕而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身无分文的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信仰,靠乞讨踏上了千里寻党的艰辛征途。漆鲁鱼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赴日求学萌生革命之志
漆鲁鱼幼年丧父,少年失母,在亲友的帮助下,得以间断读书,受在上海政法大学执教的叔父漆南熏影响较大。1924 年,漆鲁鱼在漆南薰支持下前往日本,进入东亚日本语补习学校学习日语,开启在日本的求学之路。次年,漆鲁鱼考进日本东京医学专科学校。留学期间,漆鲁鱼渐渐接触新思想,喜欢阅读郭沫若、成仿吾、鲁迅等人的文艺作品。这一时期,漆鲁鱼的政治思想还不是特别成熟,但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新知识。
身居日本的漆鲁鱼时刻关注国内时局,对国共分裂、国内大革命的失败感到惋惜,“我们在日本读书,由于自己祖国不强,常受日本人的欺凌,称我们为支那人、亡国奴,我心里异常的愤恨,对中国革命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革命思想萌发初期的漆鲁鱼爱国情怀异常浓烈,强烈期盼祖国能强大起来。1927 年,漆南熏在“三三一”惨案中被残忍杀害,这对漆鲁鱼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漆南熏曾在日本求学将近十年,极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回国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经济学的角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完成《经济侵略下之中国》。漆南熏的思想对漆鲁鱼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漆鲁鱼自传》记载:“《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一书,完全是由我给他缮写的。不能不在思想上给我以很大的影响。”此时,思想相对进步的漆鲁鱼深受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工人运动兴起、国内大革命失败等时代背景的影响,在经历漆南熏被杀害的变故后,开始反思国之不强,出路何在,“如果国家政治上搞不好,个人科学学好了有什么用?一个人能否独善其身?”
漆鲁鱼与堂兄弟漆相衡、漆宗棠一道刻苦钻研,阅读了更多的进步书籍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著作,以及《新青年》《创造周报》等刊物上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文章。这些理论学习让漆鲁鱼很受启发,思想真正出现转变,更加倾向于中国共产党。据漆鲁鱼回忆,其思想受瞿秋白、郭沫若、李初梨、彭康等影响较大,逐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革命思想悄然萌芽。1927 年,漆鲁鱼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支部的外围组织“中国留学生社会科学研究会”成立的“青年艺术家联盟”和“社会科学研究小组”,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越发成熟。郭沫若曾对“青年艺术家联盟”进行理论指导,期间,漆鲁鱼多次与郭沫若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得到郭沫若、夏衍等人的多方指导,让漆鲁鱼认识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才能救中国。1928 年春,漆鲁鱼在研究小组上大胆发言,表露革命之志,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同志的注意,他们与漆鲁鱼进行了谈话。
1928 年春,在外留学的漆鲁鱼收到家里的来信,希望他回家主持其伯父漆树乾五十寿诞。同年4 月,漆鲁鱼从日本回到上海,遇见了叔母(漆南熏的妻子)。叔母告知他,伯父因家里负担过重,不能再支持他留日,漆鲁鱼决定不回江津,先留驻上海,待条件成熟后返回日本。在这期间,漆鲁鱼进一步学习查阅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离开上海时,漆鲁鱼将中共中央出版的杂志《布尔塞维克》带到日本。该刊物是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机关被迫迁到上海后出版的刊物,主要登载中共中央的诸多重要决议、指示,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等内容。《布尔塞维克》编辑委员会由瞿秋白、王若飞等5人组成,后扩大至26 人,增加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当时的漆鲁鱼还是一名学生,缺少革命经验,到达日本神户时遇海关检查,发现他携带共产主义性质读物,日方海关因此怀疑他是共产党员,不准登岸,并对他进行审问。面对审问,漆鲁鱼称“刊物是自己在上海旧书摊上买的”。日方没有获得其他证据,但依然怀疑其身份,便将其拘留7天后遣返回上海,漆鲁鱼的留日求学生涯由此结束。回到上海的漆鲁鱼,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若祖国不强,则要受欺凌,他对国内政治局面的混乱深感痛心,对无产阶级革命充满向往。
回国入党投身革命斗争
1928 年7 月,漆鲁鱼回到江津,次年10月由中共地下党员陈群生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李市坝支部负责支部的理论学习和宣传品起草工作。同年12 月,江津县城内有同志因散发传单被逮捕,供出了漆鲁鱼的名字,组织及时安排漆鲁鱼离开重庆前往上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30 年1 月中旬,漆鲁鱼来到上海,被分配到中共上海市闸北区第三支部,担任支委委员,不久任支部书记。漆鲁鱼在第三支部工作期间,运用之前在日本参加团体组建的经验,结合当时上海的革命时局,建立了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会。1930 年5 月,漆鲁鱼调任中共闸北区区委秘书长,在区委书记陈云同志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8 月,陈云、孟超等人都调往江苏省委工作,闸北区区委人员全部调换,鉴于漆鲁鱼曾在日本学医,组织决定派他前往上海附近一个游击区做医务工作。
在前往游击区前夕,漆鲁鱼因在北四川路一带写标语,被租界一个日本暗探追踪抓捕,送到狄思威路巡捕房。外国巡捕怀疑漆鲁鱼是共产党,便将他送到租界法院进行审问。面对咄咄逼人的审问,漆鲁鱼毫不畏惧,机智应对,谎称自己名叫欧阳德,到上海是为了读书,拒不承认写标语,没有暴露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租界法院虽然没有收集到更多相关证据,但最终仍以漆鲁鱼有“聚众写标语的共党嫌疑”判有期徒刑1 年,将他押往提篮桥西牢区坐牢。当时,提篮桥西牢区关押了几百名“政治犯”,中共党员彭康、吴黎平等人亦被关押在此。在狱中,中共党员建立了秘密支部,采取各种各样的斗争方式。漆鲁鱼担任秘密支部宣传委员,并设法与外面组织取得联系。在上级组织的指示下,漆鲁鱼等人不再采取过于暴露的方式,而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进行自我学习、提高革命修养和理论水平上。1931 年10 月,漆鲁鱼获得释放。经组织考察决定,漆鲁鱼被派往位于鄂豫皖苏区的信阳,然而,国民党在信阳设立了剿共基地,当地工作环境极其复杂与危险,故组织让他暂返上海。1932 年3 月初,淞沪抗战刚刚结束,回到上海的漆鲁鱼仍然感到时局异常紧张,由于路途劳累,膝盖浮肿,关节疼痛,只能在治疗中等待组织分配新的任务。
1932 年4 月,按照组织的决定,漆鲁鱼离开上海前往广东汕头,负责建立中法药房汕头分行。该药房是通往江西中央苏区的一个秘密联络站,一方面供给或转运各种物资,如无线电器材、印刷器材、西药器材;一方面输送干部到苏区。1934 年春,白色恐怖加剧,汕头的环境恶化,组织决定关闭该药房,派漆鲁鱼前往中央苏区。1934 年5 月,漆鲁鱼到达江西瑞金后,根据组织安排,任中华苏维埃政府卫生部保健局局长。1934 年9 月,在第五次反“围剿”突围战斗中,陈毅负伤,漆鲁鱼留下负责其伤病治疗及苏区的卫生工作,任江西军区卫生部长。之后,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中,漆鲁鱼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但他仍坚持与小分队并肩战斗。在前往寻乌的途中,不幸遭遇国民党的伏击,漆鲁鱼被捕。此后,漆鲁鱼先后在寻乌县、瑞金县接受审问,他巧妙地冒充国民党军医身份,几经周折才得以脱险。
辗转千里坚定信念寻党
1935 年6 月,脱险后的漆鲁鱼由于身无分文,只好乞食度日并踏上寻找党组织的艰难征程,从瑞金出发,经会昌、寻乌、定南、和平,到达兴宁,但一路未能顺利找到党内同志;只得再行南下,经丰顺、揭阳、潮州,到汕头寻找党组织仍未果。漆鲁鱼决定设法回到上海,因为那里环境较为熟悉,找到党组织的机会更大。
汕头与上海相隔千里,如何才能回到上海,这对于一个囊中空空如也的人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幸运的是,漆鲁鱼在途中找到一家慈善机构,通过该机构的资助,漆鲁鱼以难民身份坐上返回上海的轮船,继续设法寻找党组织。此时的上海,白色恐怖笼罩,漆鲁鱼发现他所熟悉的同志基本上都联系不上了,不得不在闸北区北四川路一带讨饭度日。闸北区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希望在此能找到熟悉的同志联系上党组织。但在北四川路附近寻找了两个多月,都未遇见熟悉的同志,漆鲁鱼只好另想办法,他用讨来的钱给电影艺术家沈西苓写了一封信。然而,白色恐怖形势下,沈西苓收到来信后分不清是敌是友,没有贸然前来相见。直到1935 年11 月,漆鲁鱼在北四川路遇见社会科学研究会成员何鸣九,在他的帮助下,漆鲁鱼找到在复旦大学教书的堂兄漆相衡。就此,漆鲁鱼结束了长达近半年的寻党行乞生活。
漆鲁鱼由于长期乞讨、饮食不洁,感染上痢疾,身体极度虚弱,所幸的是到漆相衡家后通过治疗,身体逐渐得以恢复。据《漆鲁鱼自传》记载,“在讨饭时期由于吃的东西不清洁致感染上了痢疾,肚子每天要泻下二三十次,自己是个医生,但没有钱来医治,如再过些时日碰不上相衡就有生命危险了”。可见,漆鲁鱼即使沦为“乞丐”,病卧街头,也从未放弃寻找党组织的信念。漆相衡向漆鲁鱼介绍了上海的情况,告诉他此前参加革命的同志多已离开上海,且自己已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劝其早日回江津好好养病。面对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和亲人的劝说,漆鲁鱼并未动摇寻找党的理想信念,但无奈之下于1935 年底离开上海,辗转回到自己家乡。
1936 年2 月,来到重庆的漆鲁鱼以“鲁鱼”为笔名,采取“投稿问路”方式,写了诸多评论国际形势和批判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在《商务日报》副刊上发表,从而结识了温嗣翔、甘道生、丁雪松等进步人士,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发起救亡运动的必要性。不久,漆鲁鱼的文章引起《新蜀报》总编周钦岳的注意。后经叔母(漆南熏的妻子)的引荐,漆鲁鱼成为《新蜀报》的国际新闻编辑,开启了记者生活。
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中共中央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面对新的形势,漆鲁鱼认识到广泛组织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紧迫性。此时,漆鲁鱼仍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曾担心没有向党汇报就行动会不会犯错,但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主张抗日救国是不会犯错误的,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才容易找到党,于是更坚定的投入抗日救亡宣传行动中,将《新蜀报》《商务日报》作为宣传阵地,团结有识之士,呼吁各界行动起来抗日。
1936 年6 月,在漆鲁鱼的推动下,重庆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重庆救国会)正式成立,成员有漆鲁鱼、温嗣翔、陶敬之等人,漆鲁鱼被推选为总干事。7 月,重庆救国会以《商务日报·副刊》名义,开办“新文字暑期讲习班”,宣传抗日救亡,传授马克思主义,吸收大量人才进入救国会。9 月,张曙时来到重庆,通过学运领导人刘传茀与漆鲁鱼取得联系,指示重庆救国会应努力团结各群体,发展统一战线。重庆救国会在抗日宣传方面,开展了鲁迅先生追悼会、救灾运动、援绥运动、抗议国民党逮捕七君子运动等抗日救亡活动;在组织群众方面,组建了学生界救国联合会、妇女界救国联合会、职业青年救国会、工人救国会、文艺界救国联合会、自强读书会、民众歌咏会(唱救亡歌曲)、课余农村宣传队和戏剧团体等各种各样的群众团体。重庆救国会还注重对进步青年的培养,积极引导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输送100 多名优秀青年前往延安和抗日前线。重庆救国会积极开展的各项工作,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在中共四川省工委指示下,刘传茀回到重庆对漆鲁鱼进行考察。1937 年,经中共四川省工委讨论审查批准,漆鲁鱼恢复了党籍。
恢复党籍后的漆鲁鱼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投身革命事业。1938 年,漆鲁鱼任中共川东特委宣传部长,后被派往康定任《西康日报》《西康经济研究社》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漆鲁鱼调往西南地区工作,先后在西南新闻出版局任副局长、重庆大学任秘书长、西南文化教育委员会任秘书长;1953 年底,调往国家卫生部任职;1961 年9月,任成都市副市长,后任成都市政协副主席;1974 年5 月,因病逝世。
漆鲁鱼从求学立志树立革命理想,到革命活动中英勇斗争,再到坚定信念千里寻党、为党终身奋斗的经历,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写照,也必然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