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地表水水质及关联分析
2022-04-06陈善荣董广霞张凤英李一龙周密马广文何立环林兰钰
陈善荣,董广霞,张凤英,李一龙,周密,马广文,何立环,林兰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市),面积约205万km2,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均超过全国的40%,是中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2]。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相继开展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长江经济带总体水质进一步改善,但局部仍存在一些环境问题。
很多学者从政策[3-4]、环境形势[5-7]、社会经济发展[8-10]、污染治理[11-13]、水环境承载力[14-17]、水质[18-20]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或长江流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以“十三五”时期水环境质量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污染排放及治理进行关联分析的研究较为鲜见。笔者基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以“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地表水1 178个可比断面的21项水质指标监测结果为样本,结合人口、社会经济、污染排放等数据,开展长江经济带地表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变化及关联分析,总结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水质数据来源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为月度监测数据,包括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NH3-N)、总磷(TP)、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等21项指标;污染排放及治理数据来源于《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1],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及TP、COD、NH3-N产生量、排放量,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社会经济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22],包括GDP、产业结构、人口;国土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网[23];地表水资源量数据来源于长江水利网长江公报[24]。
1.2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表水水质研究时段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按照《“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25],“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有1 178个可比断面(河流断面995个、湖库点位183个);污染排放研究时段为 2016—2019年,2020年因污染排放数据按照新的制度进行核算,与前4年不可比,为保持可比性与一致性,采用前4年数据进行分析;其他社会经济等数据研究时段均为“十三五”时期。
1.3 研究方法
按照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要求,各断面单项指标类别评价依据GB 3838—2002,分为Ⅰ类~劣Ⅴ类6个类别;各断面水质类别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评价指标为GB 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和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通过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断面超标率按照GB 383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要求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为断面超标率,%;n为某评价指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个数,个;N为断面总数,个。
GDP采用不变价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DPm为m年不变价,亿元;GDP1为2016年当年价,亿元;k1为以1978年为基期的2016年GDP指数;km为以1978年为基期的m年GDP指数。
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强度采用2019年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为i省(市)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强度,t/km2;Mi1、Mi2和Mi3分别为i省(市)TP、COD 和NH3-N 排放量,t;Si为i省(市)国土面积,km2。
污染物单位水资源量排放强度采用2019年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i为i省(市)污染物单位水资源量排放强度,t/亿 m3;Di1、Di2和Di3分别为i省(市)TP、COD 和NH3-N 排放量,t;Vi为i省(市)地表水资源量,亿 m3。
各项污染物去除率采用2019年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ij为i省(市)j项污染物去除率,%;Pij为i省(市)j项污染物产生量;Dij为i省(市)j项污染物排放量。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关联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Pearson乘积矩相关系数;x和y为2组样本值,和为2组样本平均值。0.8<|r|≤1为高度相关,0.6<|r|≤0.8 为显著相关,0.4<|r|≤0.6 为低度相关,0.2<|r|≤0.4为微弱相关,0≤|r|≤0.2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
使用STIRPA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为废/污水排放量;P1为常住人口;P2为城镇化率;A1为GDP;A2为人均GDP;T1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2为第二产业占比;α1、α2、β1、β2、γ1、γ2分别为各驱动因素项系数;C为模型常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地表水水质变化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总体水质稳中趋好,优良水质(Ⅰ类~Ⅲ类)断面比例上升,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1 178个可比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76.2%升至2020年的86.5%,上升10.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3.7%降至2020年的0.4%,下降3.3个百分点。优良水质中,Ⅰ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3.0%逐年升至2020年的7.0%,Ⅱ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40.8%逐年升至2020年的50.6%,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6年的32.4%逐年降至2020年的28.9%,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断面中优的水质(Ⅰ类~Ⅱ类)断面比例进一步增加(图1)。
图1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水质状况变化Fig.1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质均呈好转趋势,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均不断下降。其中,四川、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上海、安徽和四川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幅度超过7个百分点,水质改善明显。个别地区改善空间仍较大,从2020年情况看,云南、安徽和江苏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尚低于80%,云南还未消除劣Ⅴ类水质(图2)。
图2 “十三五”时期11省(市)Ⅰ类~Ⅲ类(下)和劣Ⅴ类(上)水质断面比例变化Fig.2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grade Ⅰ-Ⅲ (below) and inferior to grade V (up) water quality sections in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地表水TP、COD和NH3-N断面超标率相对较高,2020年断面超标率分别为9.8%、4.6%和2.3%,是主要超标指标,也是未来水质改善的重点指标。总体来看,3项指标浓度均逐年下降,TP浓度由0.111 mg/L降至0.075 mg/L,下降32.4%;COD由 12.8 mg/L降至 11.4 mg/L,下降10.9%;NH3-N浓度由0.45 mg/L降至0.21 mg/L,下降 53.3%(图3)。
图3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TP、NH3-N浓度和COD变化Fig.3 Annual variations of TP, NH3-N and COD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1省(市)中,TP和NH3-N浓度均显著下降,TP浓度下降幅度为16.0%(江西)~53.8%(四川),NH3-N浓度下降幅度为30.8%(江西)~72.6%(上海);浙江和上海的COD分别上升2.0%和17.1%,其他省(市)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5.6%(湖南)~24.8%(贵州)。各省(市)比较而言,安徽、江苏和上海等中下游省(市)3项指标浓度均相对较高(图4)。
图4 “十三五”时期11省(市)TP、NH3-N浓度和COD变化Fig.4 Annual variations of TP, COD and NH3-N in 1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of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20年与2016年相比,1 178个可比断面中,分别有24.4%、37.9%和12.6%的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上升(图5)。其中,23个断面TP浓度上升幅度超过100%,主要分布在湖北(7个)和云南(6个);23个断面COD上升幅度超过100%,主要分布在浙江(9个)和湖南(6个);23个断面NH3-N浓度上升幅度超过100%,主要分布在云南(8个)、江苏(4个)、安徽(3个)、湖北(3个)和浙江(3 个)。有41个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均上升,主要分布在湖北(9个)、江苏(6个)、云南(6个)、安徽(5个)和江西(5个);有505个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均下降。
图5 2020年与2016年相比长江经济带可比断面TP、NH3-N浓度和COD变化Fig.5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TP, NH3-N and COD in comparable sections of YREB in 2020 compared with 2016
2.2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经济高速发展,GDP和人口均逐年上升,给环境改善带来巨大压力[26-27]。
长江经济带GDP逐年上升,年均增幅为4.7%(图6)。其中,第一产业贡献率较小,且年际间变化不大,在6.6%(2018年)~7.6%(2016年)波动变化;第二产业贡献率逐年下降,由42.1%降至38.7%;第三产业贡献率5年间均超过50%,且逐年上升,由50.3%升至54.0%(图7)。
图6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GDP变化Fig.6 GDP Change of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图7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变化Fig.7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长江经济带人口逐年上升,5年间总人口增加854万人。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56.3%升至2020年的63.2%(图8)。11省(市)中,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江西和安徽城镇化率提高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上海城镇化率一直略高于89%,重庆、浙江和江苏城镇化率高于60%,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图9)。
图8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人口变化Fig.8 Population changes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图9 “十三五”时期11省(市)城镇化率变化Fig.9 Changes in urbanization rate of 1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3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排放及治理情况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排放量总体上升,但国家持续加大治理力度,治理设施运行费用逐年大幅提升,工业源TP、COD和NH3-N去除率总体较高,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增速明显,有效去除废/污水中TP、COD和NH3-N,持续改善长江经济带地表水环境质量[28-29]。
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排放量总体上升,2019年相较2016年上升6.1%,且以生活污水排放为主。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下降,4年间下降21.3%,说明工业废水治理成效显著;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上升,2019年比2016年上升14.3%,说明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长江经济带生活污水排放量远超工业废水排放量,其比值由2016的3.4倍逐年升至2019年的 4.9 倍(图10)。
图10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排放量Fig.10 Wastewater discharge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逐年上升,2019年比2016年上升30.2%;工业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略有上升,4年间总体上升7.6%;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增速明显,年增幅接近15%(图11)。
图11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Fig.11 Operation cos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1省(市)中,TP、COD和NH3-N 3项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强度上海最高,达到12.2 t/km2;其次为江苏,为5.5 t/km2;再次为安徽和浙江,为2.6和2.5 t/km2(图12)。TP、COD和NH3-N 3项污染物单位水资源量排放强度江苏最高,达到3 836.6 t/亿m3;其次为浙江和上海,均超过2 000 t/亿m3;再次为安徽,为809.8 t/亿m3(图13)。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下游省(市)TP、COD和NH3-N 3项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和单位水资源量排放强度均较高。
图12 “十三五”时期11省(市)TP、COD和NH3-N单位面积排放强度Fig.12 Discharge intensity of TP, COD and NH3-N per unit area in 1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图13 “十三五”时期11省(市)TP、COD和NH3-N单位水资源量排放强度Fig.13 Discharge intensity of TP, COD and NH3-N per unit water resource in 1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9年,从生活源来看,长江经济带TP、COD和NH3-N去除率总体较低,分别为57.6%、53.2%和45.3%。11省(市)中,生活源TP去除率为25.9%(贵州)~75.3%(浙江),COD 去除率为24.3%(江西)~85.1%(上海),NH3-N去除率为22.9%(江西)~62.6%(上海)。从工业源来看,长江经济带TP、COD和NH3-N去除率总体较高,分别为94.1%、94.1%和92.9%。11省(市)中,工业源TP去除率为73.6%(江西)~100.0%(贵州),COD 去除率为89.6%(湖南)~99.1%(浙江),NH3-N 去除率为89.3%(江西)~99.8%(浙江)(图14)。
图14 2019年11省(市)生活源和工业源TP、COD和NH3-N去除率Fig.14 Removal rates of TP, COD and NH3-N from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sources in 1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in 2019
2.4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地表水水质与关联指标相关系数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十三五”时期,TP浓度、COD、NH3-N浓度均与COD、NH3-N和TP排放量呈高度正相关,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与上述3项污染物排放量呈高度负相关;TP浓度、COD、NH3-N浓度均与废/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高度负相关,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废/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高度正相关;TP浓度、COD、NH3-N浓度均与地区GDP和人口呈负相关,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地区GDP和人口呈正相关。充分说明“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国家进一步加大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治理力度,持续投入治理资金,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使在GDP和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水环境质量依然持续改善。
表1 “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地表水水质与关联指标相关系数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d related indicators in YREB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1省(市)中,湖北、江苏和上海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低于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废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安徽和浙江接近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南和江西等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较高。总体来看,长江上游省(市)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较高,中下游省(市)排放强度较低(图15)。
图15 2019年11省(市)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Fig.15 Wastewater discharge intensity per unit GDP of 1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in 2019
基于STIRPA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岭回归方程如下:
由岭回归方程可知,当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GDP、人均GDP、3项污染物排放量和第二产业占比的对数值发生1.000%的变化,所对应的废/污水排放量分别产生2.256%、-0.625%、0.084%、0.039%、0.778%、1.003%的变化效果。导致废/污水排放量变化效果最大的驱动因素依次为人口数量、第二产业占比和3项污染物排放量。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废/污水排放量增加;城镇化率的提升将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压力有一定积极作用;第二产业占比的增加会增大废/污水排放量,因此加快产业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有效缓解环境压力;3项污染物排放量与废/污水排放量呈正相关,提高污染物收集处理效率有助于减少废/污水排放。
3 结论
(1)“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水质总体稳中趋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0.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3.3个百分点;水质为优的断面比例上升13.8个百分点。11省(市)水质均呈好转趋势。四川、上海和安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幅度超过7个百分点,水质改善明显。个别地区改善压力仍较大,从2020年情况看,云南、安徽和江苏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尚低于80%,云南还未消除劣Ⅴ类水质。长江中下游省(市)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相对较低,改善空间已较小,建议关注上游省(市),通过技术和设施更新,持续推进减排和质量改善。
(2)2020年与2016年相比,1 178个可比断面中,分别有24.4%、37.9%和12.6%的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上升。其中,有23个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上升幅度超过100%,主要涉及湖北、云南、浙江、湖南、江苏和安徽等省。有41个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均上升,主要涉及湖北、江苏、云南、安徽和江西等省;有505个断面TP浓度、COD和NH3-N浓度均下降。
(3)“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GDP年均增幅为4.7%,总人口增加854万人,城镇化率上升6.9个百分点,废/污水排放量总体上升,这些因素给水环境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逐年增加,上升30.2%,“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在GDP和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水环境质量依然持续改善。
(4)“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排放以生活源为主,且生活源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活源TP、COD和NH3-N去除率总体仍较低,分别为57.6%、53.2%和45.3%。工业源排放量逐年下降,但有1/2左右省(市)TP、COD和NH3-N去除率不足95%。需进一步提升各省(市)不同类型污染源的污染物去除率,尤其是生活源收集处理效率。
(5)根据STIRPAT模型相关性分析,导致长江经济带废/污水排放量变化效果最大的驱动因素依次为人口数量、第二产业占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需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第三产业占比,加快产业转型和环境保护技术革新,进一步减少废/污水排放量,降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