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水果车
2022-04-06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幼儿园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幼儿园 王 宁
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因此我专门创建了小车区,投放了汽车拼装玩具、轨道玩具、关于车的书籍等材料。孩子们也从家中收集了各种大小不同、种类不同的车,在小车区玩各种有意思的游戏。
潼潼来到小车区后选择了用小车运载“水果”的游戏,引发了“在水果车上垒高并平稳运送”的一系列探索,并通过不断尝试、调整寻找出了“垒得高、垒得稳”的办法。
图1.“小车区”
※ 活动实录
故事一:小车还能运“水果”?
潼潼来到了小车区,随手拿起一辆小车在桌面上快速滑动,兴奋地喊道:“我最快,我最快。”旁边玩车的幼儿看着潼潼的样子也跟着学起来。只见他们一起拿着手里的车在桌面迅速地滑动着,并争先恐后地说:“我最快,我最快。”他们就这样你追我赶、你争我抢,乐此不疲地玩着(见图2)。过了一会儿,潼潼开始四处张望(见图3)。这时她发现旁边有一个小朋友在玩“串水果”的玩具,于是走过去抓了一把水果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她拿起一个水果放到了车头小滑坡的位置上,结果水果从车头滑了下去;她再次拿起水果放在车头上,水果又一次掉下去;第三次,潼潼改变了放置水果的位置,放在了车顶上,水果稳稳地停住了。潼潼高兴地一边推着小车前进,一边说:“水果车送鸭梨喽!”由此她再次发起了新的游戏内容:水果车(见图4)。
图2.潼潼在小车区游戏
图3.潼潼开始四处张望
图4.潼潼自发玩“水果车”的游戏
故事分析
潼潼两次随机发起游戏,表明她具有主动探究的能力,并且具有出较强的创造力。用水果车运水果时,她通过三次调整,最终找到了放稳水果的位置,可以看出潼潼能关注事物的特点变化,可以通过多次尝试解决问题。在孩子的游戏中,“暂不参与”的等待成了我最主要的支持策略,这个“不参与”其实是在时间上等待他们通过漫长的忙、乱,甚至是无序的过程来解决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发现、创造。
故事二:一次运很多“水果”
玩了一会后,潼潼在车顶上先放了一个葡萄,又放了一个鸭梨,放好后推着小车前进,嘴里还高兴地喊着:“水果车来喽!”送完两个水果后,她站了起来,和旁边的宁宁说说笑笑,同时一手按着桌子一手飞快地向上垒高水果,但每次垒高五六个水果的时候,水果就会全部倒下。看着倒塌的水果,潼潼显得更兴奋了(见图5)。正在潼潼享受着水果哗啦哗啦倒塌的乐趣时,源源突然大声地叫道:“老师,你看我运的水果多多呀!”潼潼听闻也朝着源源的方向看过去(见图6)。
图5.水果倒塌后,潼潼很兴奋
图6.潼潼开始关注同伴的水果车
潼潼看到源源的小车后,一手扶着自己的小车,一手拿起水果往自己的水果车上垒。垒好了7个水果后,她满意地推动小车向前走,可刚没走几下,水果哗啦一下就倒了。潼潼看着倒下的水果,撅起了小嘴巴(见图7),低着头伤心地说:“老师,我的水果又倒了。”
图7.潼潼再次尝试失败后,情绪失落
就在我思索如何回应潼潼时,源源得意地说:“我的不倒,我的不歪。”潼潼看了看源源的水果车,若有所思的样子,然后开始继续垒高她的水果。这次她一边垒一边左右挪动水果的位置,试图摆得更正。经过努力,潼潼终于垒好了13层水果,并成功地运到终点,接着她开始再次垒高新的水果车,并不断向着更高、更稳去挑战。
故事分析
通过潼潼垒高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她能较好地抓握比较小的物品,并且具有垒高的能力。从游戏进程来看,潼潼先尝试垒高,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笑笑,最后看了别人垒高后再次挑战,可以看出潼潼的游戏目的性不强,但是垒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专注的。在受到源源启发后,潼潼又尝试垒得更高,可以看出她的动作协调,能基本控制垒高动作的力度和方向。
下一步游戏拓展及方向
1.幼儿尝试运载更小材料,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垒高、垒稳(见图8)。
图8.运载更小材料
2.幼儿探索一辆车可以运载更多水果的方法,发展探索能力。
3.教师创设游戏情境“给小兔子送水果”,变换不同的线路图,提升幼儿识图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见图9)。
图9.不同路线
4.教师创设给月亮姐姐送水果的游戏情境,锻炼幼儿垒高、垒稳的能力。
发现与思考
1.尊重:儿童自发生成的游戏比教师预设的活动更具有游戏精神
在儿童游戏之前,教师往往会预设游戏目标,对于游戏的走向和发展有一条预设的线路,但是当儿童作用于一个材料、一个玩具时都可能会发生超出预期的“化学反应”。因此,当儿童的游戏没有按照预期发展时,教师不可轻易干预和盲目打断,而应在一旁耐心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思考和判断。自发性游戏没有老师的介入,依然精彩,我们要尊重且相信儿童的力量。
2.等待:等待儿童,也是在等待无限的可能
在儿童游戏时,教师总是急于介入、指导,这一行为会在干扰儿童的思考。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式的暂不介入、暂不参与也是一种策略。暂不参与的等待可以让教师发现儿童的真实需要、真实能力、真实想法,只有看到真实,教师才能给予幼儿真正的支持。
3.材料:调整材料,引发儿童持续探究
在儿童的游戏中,材料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案例中,教师在幼儿玩“水果车”后投放了情境游戏卡“给小兔送水果”,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又通过情境性的游戏内容支持了幼儿更深一步的探索和发展。因此,当幼儿对班中某一玩具不感兴趣时、遇到困难放弃游戏时,教师都可以通过调整材料,引发儿童更加持续地探究和学习。
通过本次对潼潼的游戏观察,我看到了儿童的力量,在那些看似随意、结构松散,甚至有些无序的游戏中,其实蕴含着儿童许多的发展契机。儿童游戏中,“多等一会儿”以及把握儿童游戏中材料“变”与“不变”的智慧都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时常发现、时常反思,才能真正地支持儿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