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品种中棉所135 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2-04-06龚举武李俊文石玉真葛群周永航商海红巩万奎潘境涛刘爱英邓晓英范森淼李旭欣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萎病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域试验

龚举武,李俊文,石玉真,葛群,周永航,商海红,巩万奎,潘境涛,刘爱英,邓晓英,范森淼,李旭欣,袁有禄*

(1.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 455000;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成都 610000;3.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1 选育过程

中棉所135(原代号:中MB146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共同培育的优质转基因棉花新品种。母本是原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早熟常规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9 号[1],父本是在sGK9708×0-153 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质品系69307系[2]。 2008 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东场(河南省安阳县)试验地配制杂交组合,2008―2010年冬季在国家种质三亚野生棉圃(海南省三亚市)进行南繁加代,连续定向选择7 代,2011 年获得稳定株系。 2012―2014 年在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进行多点试验,该品系表现出高产、 优质、 抗性优良等特性,2014 年定名为中MB1460。 2015 年和2020 年分别获得在长江流域生产应用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 (2015) 第058 号]、[农基安证字(2020)第111 号]。 2018―2019 年参加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20 年参加四川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210003。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中棉所135 为转基因常规棉品种, 生育期132 d,株型松散,呈塔形,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铃呈长卵圆形(见封三彩版);株高103.7 cm,单株果枝数13.5,单株结铃数28.0,铃重6.3 g,衣分40.6%,籽指11.0 g。

2.2 产量性状

2018―2019 年在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 年结果(表1)平均:中棉所135 籽棉产量为3 797.88 kg·hm-2,比对照品种川杂13[3]增产6.91%;皮棉产量为1 541.19 kg·hm-2, 比对照品种川杂13[3]增产4.42%。

表1 2018―2019 年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棉所135 产量表现 kg·hm-2

2020 年在四川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中棉所135 籽棉产量为3 331.89 kg·hm-2, 比对照品种川杂13[3]增产12.84%;皮棉产量为1 346.04 kg·hm-2,比对照品种川杂13[3]增产10.12%(表2)。

表2 2020 年四川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中棉所135 产量表现 kg·hm-2

2.3 纤维品质

2018―2019 年四川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取样,统一委托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 (HVICC 校准),2 年结果平均: 中棉所135 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 mm, 马克隆值4.8,断裂比强度33.2 cN·tex-1,断裂伸长率5.7%,反射率80.7%, 黄色深度7.7, 长度整齐度指数86.6%,纺纱均匀性指数163.8。

2.4 抗病虫性

2018―2019 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栽培植保室在人工接菌的病圃中进行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中棉所135 枯萎病病情指数为9.46,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情指数为29.72,耐黄萎病。

2018―2019 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栽培植保室在人工接虫网室进行棉铃虫和红铃虫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中棉所135棉铃虫蕾铃被害率为6.23%, 蕾铃被害减退率为61.08%,抗棉铃虫;红铃虫籽害率为4.04%,籽害减退率为77.99%,高抗红铃虫。

综合分析,中棉所135 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品种。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四川省植棉区种植,应严格按照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时间与用种量

4 月上中旬育苗[4],用种量为7.50~11.25kg·hm-2;4 月下旬直播,用种量为15.0~22.5kg·hm-2。

4.2 合理密植

中棉所135 生长势较强,种植密度为2.25 万~3.75 万株·hm-2。

4.3 田间管理

中棉所135 在棉花生长期间对各种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对钾肥较为敏感。 播种前应掌握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的原则[4]。 底肥施用鸡粪45 m3·hm-2、复合肥(N、P2O5、K2O 质量分数均为17%)750 kg·hm-2。 6 月中下旬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600~800 kg·hm-2和尿素150~225 kg·hm-2。 7 月中下旬追施尿素75 kg·hm-2,后期用2%(质量分数,下同)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2~3 次,每隔7 d 喷施1 次,防止蕾、花、铃脱落及早衰[5-6]。

4.4 合理化学调控

中棉所135 苗期生长快、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化学调控应遵循前轻后重、少量多次、逐级调控的原则。 第1 次根据棉花长势适当使用,缩节胺用量为7.5~15.0 g·hm-2, 初花期和打顶后7 d 分别施用缩节胺15~30 g·hm-2和45~60 g·hm-2[5-7]。

4.5 病虫害防治

4-5 月气温较低,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中耕,结合平衡施肥法,选择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与棉萎克[8]复配使用,以防病壮苗。在棉花全生育期做好病虫害监测,做到及早发现、早防治,重点防治盲蝽和红蜘蛛;选择绿色、高效、低毒农药,合理使用,以确保棉花既优质又高产[5-8]。

猜你喜欢

黄萎病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域试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
不以山海为远 护守一方草原——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