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型粳稻新品种安粳315 的选育

2022-04-06张家洪朱速松谭美林罗招等肖春光

贵州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粳稻区域试验抗性

张家洪,朱速松,谭美林,罗招等,肖春光

(1.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0 引言

【研究意义】粳稻是我国北方地区水稻主要种植品种,具有抗倒伏、耐肥、直链淀粉含量低、米饭柔软、口感好等特点。近年来,在西南高海拔地区粳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耐冷粳稻新品种的选育上也取得较大进步,但在粒型、品质、抗性和丰产性上与北方粳稻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贵州省粳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的毕节市、六盘水市等海拔较高(1 300~2 000 m)地区,以及安顺市、贵阳市、黔西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部分海拔较高区域,均以一季中早熟粳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5万~8万hm2,该地区气候特点:春暖迟、秋寒早、夏季温凉;年平均温在11.0~14.0℃,年日照时数1 360~1 790 h,水稻生长期内的太阳辐射量314.0~334.9 kJ/cm2,高产潜力大[2]。目前,贵州省生产上应用的粳稻品种不多,粒型以圆形为主,品种品质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异,且贵州中高海拔地区倒春寒和秋风秋雨频繁,因此,选育食味品质好、耐寒、丰产性优的粳稻品种对贵州粳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长期以来,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致力于优质、高抗粳稻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先后育成安粳9号、安粳314[3]、安粳698[4]等优质粳稻品种并应用于生产;“十三五”期间创制15份新质源粳稻材料,选育出优质粳稻新品种安粳1580(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余本勋等[5]选育了贵州山区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毕粳43,并展开了应用研究。这些对贵州中高海拔优质粳稻的生产及加工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研究切入点】热粳35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长江上游耐热高产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在高温伏旱的重庆稻作区表现出高产、高结实率、米质优等特点[6]。为丰富贵州粳稻种质资源来源,对优质粳稻资源材料进行异地培育与系统选育,对适宜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将起到一定的补充与提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和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粳稻热粳35,在海拔1 400 m生态条件下,拟通过系统选育法获得适宜贵州省粳稻种植区域种植的粳稻新品种,为提升贵州粳稻生产品质及贵州入选国家粳稻品种资源库提供创制新种质资源。

1 安粳315亲本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亲本是杂交粳稻品种热粳35,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

1.2 选育方法

系统选育法的基因自由组合,可为选择稳定水稻新品系提供丰富的杂交后代,具有较强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通过加代对目标性状进行选育,选择方法简便可行[7]。采用系统选育法,围绕适宜贵州中高海拔区域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等特点的粳稻新品种选育目标,于2013年选择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产量性状及抗性性状较好的热粳35进行混收,对其后代进行加代系选。

1.3 选育过程

2013年在贵州省粳稻区试组合中选择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产量性状及抗性性状较好的热粳35进行混收;2014年在贵州安顺加代F2,大群体分离选择,并进行单株选择;2015年F3在安顺建立株系进行选择;2016年春 F4在安顺选择优良单株,同年冬季在三亚F5建立株系进行目标选择表型一致的株系进行大群体鉴定;2017年春 F6在安顺进行株系间抗性和丰产性比较鉴定;2017年进行品比试验,2018年择优繁殖,通过多代建立株系进行目标择优选育、繁殖、鉴定,至2018年成功选育,2019-2020年参加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图1)。2021年8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图1 安粳315 新品种的选育过程Fig.1 Breeding process of Anjing 315

2 安粳315 的产量及生育期

2.1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从表1看出,安粳315在2019年参加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7 159.7 kg/hm2,比对照(滇杂31)增产8.52%,增产点率为80.0%;2020年续试的平均产量为7 668.3 kg/hm2,比滇杂31增产3.68%,增产点率为66.7%;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7 413.9 kg/hm2,比滇杂31增产5.96%,两年累计增产点率为72.7%。2020年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为7 806 kg/hm2,比滇杂31增产19.3%,3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达100%。

表1 安粳315 在贵州省2019-2020年粳稻区域和生产试验的产量Table 1 Yield of Anjing 315 in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in Guizhou during 2019-2020

2.2 生育期

2019年初试全生育期168.6 d,比对照(滇杂31)晚熟5.6 d;2020年续试全生育期176.0 d,比滇杂31晚熟3.3 d;两年区试平均生育期172.3 d,比滇杂31迟熟4.5 d。

3 安粳315 的主要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安粳315属常规粳稻。全生育期为172.3 d,比对照(滇杂31)晚熟4.5 d。株高91.2 cm,株叶型较好,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绿色。分蘖力中等,有效穗220.5万/hm2。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20.1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6.2 g。粒型椭圆、粒重一般,颖尖黄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3.2 米质

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安粳315米质主要指标:出糙率82.3%,精米率68.9%,整精米率65.6%,粒长4.7 mm,长宽比1.6,垩白粒率45%,垩白度9.5%,胶稠度65 mm,直链淀粉14.8%,碱消值7.0,透明度2级,有香味。贵州省水稻专业委员会食味鉴评为77.86分。

3.3 稻瘟病抗性鉴定

2019年在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稻瘟病毕节田间自然鉴定为中感(MS),在贵阳人工接种鉴定为中感(MS)。2020年在稻瘟病毕节田间自然鉴定为中感(MS),贵阳人工接种鉴定为中感(MS)。安粳315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综合抗性指数5.3,综合病级5,综合评价为中感(MS)。

3.4 适应性

安粳315在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在海拔900~1 400 m区域种植均比对照(滇杂31)增产5.96%和19.3%,表现出较优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适宜在贵州省中高海拔一季早、中稻区推广应用。

4 安粳315的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安粳315属中晚熟品种,宜在清明前后5 d播种,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技术;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拱棚盖膜,防倒春寒,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以秧龄40~45 d为宜,采用拉绳打点栽插方式,适宜密度在24万~30万穴/hm2,每穴插2~4粒谷秧,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安粳315株型紧凑,穗呈直立或半直立,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有效穗,以夺高产。

4.3 科学肥水管理

安粳315营养生长期相对长,移栽时大田要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及时晒田,以提高成穗率,从而获得高产。进入腊熟期后,田间不宜过早脱水,以免影响分蘖穗弱势籽粒灌浆,导致其籽粒充实度不够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4.4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水稻生产病虫害发生特点,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秧田期做好稻水象甲的防治工作,分蘖高峰期重点防治稻纵卷叶和螟稻飞虱,孕穗期至始穗期主要防治二化螟,抽穗扬花期至成熟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科学管理,确保丰产安全,达到增收增效。

猜你喜欢

粳稻区域试验抗性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常规粳稻品种(系)裂颖性状的初步探究
Pib、Pi9、Pi2、Pi54和Pish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亚洲玉米螟Bt抗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