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标题在大众传播中的语义障碍分析

2022-04-06杨喆俊

声屏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语义符号

□ 杨喆俊

当今时代,移动网络设备的高度普及拉近了网民与信息源的距离,各类网络媒体以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等特点跻身社会主流媒介,成为新闻媒体传播消息的重要渠道。大众传播作为一种面向受众的社会互动行为,通过对符号进行操作来达到某种传播效果。语义障碍指语义沟通障碍,大众传播中的语义障碍即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总能被受传者所理解和接受,这一现象在网络新闻报道的标题中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以2021年7—9月新浪微博、腾讯新闻、一点资讯等平台上的官方网络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存在语义障碍情况的新闻报道标题进行收集整理,将语义障碍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并尝试寻求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

网络新闻标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语义障碍现象

地图现象。在传播过程中,受众会把传播的内容当作客观事物本身,从而造成语义障碍。如一则题为“美国多只猩猩感染新冠病毒”的新闻,标题中的“美国”一词易使受众理解为美国整个国家,而实际上,感染新冠病毒的猩猩集中于“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这种把“美国”等同于“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情况就是语义障碍中的地图现象。

标签化现象。在传播过程中,人们用特定的符号给某类对象贴上标签,掩盖了对象间的具体性和差异性,使受众看不清对象间的差别。如一则题为“网红餐厅被爆食材以次充好:已停业整顿”的网络新闻,标题中的“网红餐厅”是标签化称呼,实际主体指的是“上海一绪寿喜烧”这家餐厅,模糊的标签使受众对新闻主体信息的理解造成偏差。

两极化现象。网络环境中常存在一种语言指示两极化的现象,如把气质佳形象好的女性称为“女神”,形象不突出条件普通的女性叫做“女屌丝”,并用这两个词分别指女性的两种对立状态。用符号把对象分隔在一个两极框架中区分对立,掩盖了对象个体间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使受众在理解内容时产生语义障碍。如新闻《青春校园剧:学渣爱上学霸》,把“学霸”和“学渣”置于两级框架内,使受众在认知上进入“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模式。但在现实中,客观对象并不是只存在于两级范围内,多数处于中间状态,这便导致了语义障碍的产生。

隐晦现象。有些网络新闻报道的标题用一些曲折、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事件和传播信息,致使受众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如“二师兄集体中暑,消防员送水淋浴”中的“二师兄”是“猪”的隐晦表达,“淋浴”是“喷水降温”的隐晦表达,该标题用隐晦的表达方式来叙述,很容易造成受众在语义理解上的偏差。

产生原因

网络新闻标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产生语义障碍的原因可从语言符号、网络传播及参与者等几个角度来分析。

语言符号角度。一、语言符号具有空间位移性。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与动物的交流系统不同。动物的交流源于它们对外界刺激的当下反应,其手段是即时的、当下的,而人类语言对刺激的反应可以延迟,人们能用语言讲述历史也能展望未来,因而语言和它所描述的客观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人们用语言表达的事情只是一种对信息的提示,而非还原客观事实本身,这便是语言的空间位移性。大众传播通过对语言符号进行操作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语言的空间位移性必然导致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是语义障碍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二、语言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是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是抽象的概括,而非指具体事物。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语言符号不是静止的,而是承担着交际意图的交际工具,此时它的意义是由具体交际语境决定的,同一语言符号可能被用于指称不同的具体事物。在新媒体平台中,网络新闻报道的标题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时,每个受众所处的具体环境是不同的,因而人们都倾向于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语言,这是导致语义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语言交际和思维紧密联系。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而是通过人类的思维把两者联系起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语言保留下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思维的结果。每个人对同一概念或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或角度都有差别,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人们对语言符号的所指和意义并不一定会与信息传播者言语编码时的思维状况保持一致,若受众没有接收到预定的交际意图或者传播效果,就会产生语义障碍。

四、语言符号具有相对稳定性。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为确保社会正常交际和稳定发展需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突然发生变化。但语言要表达的对象却是在不断变化的,用稳定的语言系统去指称和表达不断发展的客观事物时,难免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网络传播角度。一、网络传播媒介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跨时空性。网络传播媒介的作用空间是虚拟的,以网络技术发展为依托,以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打破了原有信息传播的单向格局,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丰富,具有超强的开放性和跨时空性。网络新闻报道的受众与信息源之间存在更远的传播距离,在传播过程中现实环境的同一性作用降低,语言符号的作用大大加强,人们不得不在抽象思维环境下对信息进行解码,这为语义障碍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征。科技飞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数量和速度,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和快节奏的城市化生活催生出网络传播“碎片化”的特征。具体而言,这种“碎片化”既体现在人们的阅读时间上,也体现在信息的传递方式上。随着生活和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长篇新闻内容,因此标题便成为获取点击量的关键。在市场驱动下,标题更加追求如何引人注目,于是“谐音梗”“标题党”等层出不穷,新闻报道的实质性内容常常被忽略。人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信息的真实含义,或者只瞟一眼题目便广泛传播等,都为大众传播途中语义障碍的出现甚至各种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参与者角度。参与者既包括网络新闻的传播者,也包括相关信息的受传者。不同参与者在社会经历、性别、职业、心理等方面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使他们在认知上存有偏差,当他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表述和理解时,语义障碍便随之而生。具体交际中,人们往往存在从众心理,一些所谓的流行语就是该心理下的产物。这种产物对没有接触过它的大众来说是陌生的,易引起理解上的障碍。此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网络新闻工作者为了标题可以吸引眼球,往往会套用标签化的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等,小众化的词汇、模棱两可的表述或被赋予新意的词语,也十分容易造成语义上的理解障碍。

解决策略

语义障碍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语言的空间位移性决定的,彻底克服是不可能的,但人们仍能从其他角度出发,探索最大限度避免语义障碍的策略与方法。

个人层面。一、传播者角度。传播者在网络环境中发布新闻报道时,要正确认识传播中使用的语言符号并加以谨慎选择,在拟定网络新闻标题时,避免使用语义笼统的、标签式的词语,而应选取指示明确、清晰简明、契合事实、突出事件核心信息的语言符号,以更有效地传播信息。

此外,网络新闻传播者还要有坚定的新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网络信息传播有关公约,充分挖掘所在网络平台的特色与潜力,依据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优势来打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实现信息谨慎周密的传达,这是最大限度避免语义障碍产生,从而使网络新闻报道在大众传播领域进行有效传播的前提条件。

二、受众角度。人们日常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时,要尽可能从信誉度高、发布平台正规、有官方认证的渠道来阅读新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正确地理解和筛选信息,要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研读判断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不被新闻传播表面的符号所蒙蔽。在接收信息时还要避免从众心理,看到有争议性的新闻标题时要有求证态度,要对那些不求实的、只求标新立异的“标题党”持坚决抵制态度。受众加强自己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是避免语义障碍带来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

社会层面。限制网络新闻标题中语义障碍的影响还需要管理部门和媒体共同努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一味追求流量、忽略真实性、争当“标题党”的网络新闻传播者予以规范和管制,而媒体则可以通过媒体公约来约束媒体人的网络行为,树立典范的网络新闻报道作品,加强相关研究探讨,对规范的网络新闻报道内容予以嘉奖肯定,对不规范的内容加以抵制。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降低语义障碍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语义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语言与语义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