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的传播伦理问题研究
——以《青春有你第二季》为例

2022-04-06麻蕾

声屏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综艺伦理青春

□麻蕾

研究背景

由爱奇艺出品打造的选秀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在开播前就获得极大了极大关注度。节目以选手的成长为主线,通过观众投票最终选出9位选手,以女子团体的形式出道。该节目于2020年3月12日一经开播就获得极高的话题度,在5月30日决赛当天获得近20个微博热搜,而在9位选手宣布出道后,微博热搜榜第一“青春有你2总决赛”阅读量高达6.9亿,足以证明这档节目在当时的火热程度。

从《青春有你第二季》的成功不难看出,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了综艺市场的“香饽饽”,大量网络视频平台也纷纷加入制作。虽然节目获得很大的成功,但笔者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存在着一定的传播伦理问题,商业化、泛娱乐化严重,大量博人眼球的话题为观众制造了一种“乌烟瘴气”的拟态环境,影响了节目内容的良性发展。本文以《青春有你第二季》进行分析,探究节目中存在的传播伦理问题。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存在的传播伦理问题

综艺人设塑造:刻板印象的形成。《青春有你第二季》作为一档选秀节目,整个节目一共有109位参赛选手,面对如此庞大的选手数量,观众的注意力难免会分散,节目若要留住观众就必须增加节目与观众的粘性,给选手营销一个独特的“人设”,在选手与节目组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制造话题的方式影响舆论,让选手的“人设”逐渐丰满,达到吸引观众的作用。

例如,虞书欣的“小作精”人设,节目开播时虞书欣就获得大量的镜头,即使作为台上观众,虞书欣也凭借有趣的反应获得了大量粉丝,爱撒娇、说话有些做作是她在节目中展现的人物性格。在节目以外,关于虞书欣家境优越的热搜则塑造了豪门娇女的形象,但在后面几期节目则展现了虞书欣乐于助人、刻苦练习的形象,让观众明白她并不是只是一个只说话不做事的小公主,说话有些做作却讨人喜欢,提升了观众对她的好感,完成对“小作精”人设的正面塑造。

节目塑造这样一个敢于吃苦的富家小公主的人设,看似是为了打破观众对于富家女的刻板印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节目又塑造了一个新的刻板印象。因为在节目前期虞书欣大量说话、逗趣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爱闹腾、喜欢抢镜头、没真本事的印象,使观众产生误解。但是也正因为虞书欣的另类表现让节目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于是在后期节目中出现了许多其他选手类似于虞书欣那样充满乐趣的镜头,这些镜头大量多期的给予让观众认为,选手只要在节目中表现出很强的综艺感就能获得更多的镜头,实力再好也只能默默无闻的刻板印象,忽略了选手本身实力的重要性,违背了选秀节目应该以“选”为重的基本点,错误传递以“秀”至上的观念。

全民狂欢:情绪迷失陷阱的产生。巴赫金指出狂欢式的生活是一种打破蹈常袭故的生活方式,它冲破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以及与之关联的恐惧、敬畏、虔诚和礼节。互联网综艺的盛行正是符合了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需要,那些处于精神空虚、郁郁寡欢的人往往喜欢通过这样的娱乐综艺麻痹自己。

《青春有你第二季》节目给了观众“全民狂欢”的由头。在节目中,选手的命运与观众的投票数量息息相关,每一个观众都是明星制作人,拥有自由选择女团出道人员的权力,带给观众很强的参与感。节目中还设置了排名宣布的环节,宣布选手的名次和投票数,每当自己支持的选手成功进入下一轮比赛,以为是自己支持的结果,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在这样一个虚假狂欢中,人们可以暂时从现实苦闷中解脱出来,获得一时的欢愉。

为了扩大全民参与掀起全民狂欢的热潮,节目组不断制造话题,吸引受众参与讨论。例如节目播出期间“冰清玉洁四胞胎抱团”登上热搜榜,“鲶鱼精”“做人不能太冰清玉洁”的话题引发网民热议,网民对四胞胎进行外貌攻击,甚至有网民恶意P图制作恶搞表情包,四胞胎也成为网民不良情绪的发泄口。在这场全民网络狂欢的背后,是节目组利用恶意剪辑制造了一个个热点话题,网民以恶搞、辱骂或者嘲笑的心态参与其中,释放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尽情狂欢,不知不觉陷入情绪迷失之中,最终激发出观众的愤怒情绪,引发网络骂战。

商业利益至上:错误的消费导向。对于选秀类综艺节目来说,选手的实际作用是为了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可见偶像只是一个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成为资本之手操控下的游戏棋子。粉丝想让偶像获得出道机会、获得更多的曝光就必须让其拥有足够的商业价值,互联网让粉丝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遭受到“剥削”。在赛制的设置上,粉丝似乎拥有很大的决定权,但究其根本,只有商业资本的力量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节目通过设置各个环节与选秀规则,粉丝通过消费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利。例如爱奇艺VIP会员每日可以获得更多的投票资格,购买真果粒花果清乳可以获得更多的投票卡,买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票数暗示了资本在其中的重要性。一个选手获得的票数越高,表示她的商业价值也越高。另外,粉丝也会自行成立后援会与打投组,通过集资购买产品,获得更多的投票机会。节目过度强调资本的重要性,输出“没钱就没机会”的价值观,导致粉丝疯狂集资,甚至有达到上百万元的集资金额。这类节目主要面对年轻群体,其中不乏一些几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他们既没有认识到参与集资是一种极不理智的行为,更没意识到是违法行为。另外,后援会、打投组这些“用爱发电”的粉丝组织,其公信力和可靠性都难以保障,更难以保证所筹资金都去向明确,这对于年轻的粉丝群体来说具有很大风险。

偶像的去留、偶像的镜头量都是粉丝所在意的,而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便牢牢抓住粉丝这一心理,通过排名宣布环节刺激粉丝的消费。粉丝在获得主动选择的权利后便会产生一种虚妄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的背后隐藏着商业资本无止境的欲望,这种无底线的行为使观众逐渐沉迷在“掌握局势”的快感中,最终沦为商业资本的牺牲品。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传播伦理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避免互联网的流量游戏陷阱。节目组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在互联网的流量价值观驱动下,选秀评价的核心指标不再是选手的实力水准,而是选手的人设和自身带有的话题度。为让节目获得更多关注度,那些有爆点、有综艺感的选手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镜头,“实力C位”被迫让位于“话题C位”,这是互联网环境下眼球经济导致的结果。

节目组不能一味盯着流量,将流量作为节目成功的唯一标准。无节制地制造话题,通过剪辑的方式将节目中具有阴暗面的事件作为节目爆点展示出来,并且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娱乐化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所揭示的环境。这样乌烟瘴气的拟态环境虽然能带来极高的讨论度,却是以牺牲选手的利益为代价的。当节目为了获取流量不断迎合受众的娱乐诉求时,那么伦理失范问题可能已经遍布其中了。

避免综艺女性形象的刻板塑造。《青春有你第二季》节目组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某个人设都能吸引到某个特定的粉丝群体,符合资本选择的需求,看似风格各异,但其实一开始就被放置于资本设置之中,在资本建造的性别围墙里,女性偶像个性的丰富性是缺失的,而观众所消费的也不过是经由资本包装好的一个个偶像的设定而已。因此,节目组应该敢于打破大众对传统女团的固有认知,而不是挑选几个特定的形象去进行固化。

结语

全媒体时代既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多样的娱乐消遣的内容,也为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人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充分发挥受众、媒体、社会的作用,趋利避害,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综艺节目传播中减少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综艺伦理青春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