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语境下偶像选秀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以《披荆斩棘的哥哥》为例

2022-04-06石钤萍

声屏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偶像哥哥消费

□ 石钤萍

2018年被称为偶像选秀节目元年。《创造101》《青春有你》等综艺节目播出后,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引发收视热潮。在工业化复制了数批偶像之后,大众审美也逐渐疲劳。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推出,作为国内原创年龄30+女明星偶像选秀节目,它开辟了偶像选秀新的纪元,但其后期因过度迎合市场导致文化宰割,突出选手矛盾、偏离节目价值内核等问题也为观众所诟病。2021年8月12日,《披荆斩棘的哥哥》在众人看戏的期待中上线。“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演唱会”首日播放量即达到1.4亿,上线四天播放量突破4.48亿。截至12集,豆瓣评分为7.4分,亮眼的数据和优良的口碑宣告着《披荆斩棘的哥哥》的成功。

在以往用消费文化解析选秀偶像综艺时,常得出泛娱乐化、同质化、乱象化等结论,而主打中生代男性偶像选秀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在消费文化语境之下展现出与以往“小鲜肉”偶像选秀节目的不同之处,值得深思和探讨。《披荆斩棘的哥哥》以“男人的质感”为象征性符号,构造出消费文化下的综艺奇观。

偶像选秀节目迎合消费新风口

建构“梦想”符号,衍生精神消费。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产品从实物形态到无形的文化意义转变,即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在消费领域则是从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有形的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无形的文化消费为主的新阶段的转变。偶像选秀节目以梦想为符号,刺激着观众为实现选手的目标为其投票,衍生出新的精神消费。《披荆斩棘的哥哥》通过对梦想、滚烫、兄弟等符号的塑造,展现了33位选手的魅力,如57岁的黄贯中出道以来首次跳舞。成员们不断完善、积极进取、追求出道的精神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观众将自身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希冀寄托在选手身上,这种情感让渡便是观众所追求的符号价值。

权力结合传媒,引诱身体消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各种权力关系的操控下,新型的符号同身体之间展开了一种奇特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人既是主动的创造者和控制者,同时又是被动的被宰割者和牺牲者。在消费社会中,身体不仅仅作为生物上的意义存在,还有着社会及文化意义。美国学者克恩曾提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痴迷于外表美丽和青春的时代,电视、电影图画和占主导地位的视觉媒体不断地提醒我们,优雅自然的身体和面带笑靥的脸庞,是获取幸福至关重要的因素。”许多选秀节目把成员的身体作为塑造的符号之一大肆展示,将身体消费的诱惑展现到极致。如在《创造101》中,女成员身高几乎都在160—170cm,体重在50kg以内。大众传媒通过塑造了一批批年轻、美丽、富有欲望的身体,在偶像选秀节目中进行唱跳表演吸引广大受众,从而引发一系列有关于发型、脸庞、身材的消费。

偶像选秀节目之困境

陷入群体狂欢,缺乏价值内涵。无论是最早引起风暴的《创造101》,还是2020年强势出圈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偶像选秀节目都有着现象级的传播,但在传播内容上如微博热搜评论和弹幕内容并非都具有实质性。观众每日打卡签到、给选手加油和纯粹发送喜欢、不喜欢等内容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些数量众多、不断刷屏、能够引起热烈讨论的评论和内容将狂欢的氛围推向极致,观众陷入群体的狂欢之中就会花费大量金钱、精力、时间来实现情绪表达和压力宣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感官快感的满足上,缺乏对理性和现实的思考就很容易走向虚妄、缺乏实际意义的狂欢,陷入过度娱乐化的窠臼。同时,偶像选秀节目中对于离别的悲情渲染、成功的大肆炒作、激烈竞争的描写无不在向观众传递着“一定要赢”“出名要趁早”的观念。“一夜成名”的幻想助长了浮躁风气,偶像选秀节目背后传递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容易引起观众对于成名的盲目追求,价值观错位、伦理失范问题是众多偶像选秀节目都存在的弊病。

过度商业化,收割粉丝。近年来互联网大火的选秀综艺无不彰显这样一种“文化工业”套路:互联网搭建平台,资本打造“流量明星”,平台培养粉丝喜好,粉丝买单打榜投票……最后资本方收割流量变现。在消费文化语境下,资本对大众文化的控制已由显性控制转化为隐蔽、大众不自知的幕后控制。打榜机制中看似公平、平等,实际却暗含着“氪金”规则。当追逐名利的号角愈发嘹亮,各家粉丝竭尽全力打榜,甚至走向极端,如“倒奶打投”事件,粉丝为获取投票码将新鲜牛奶倒入沟渠。除了直接投入金钱外,剪视频、制作海报、消灭和压制负面数据已成为粉丝的家常便饭,为此耗费大量心血,粉丝沦落为免费的“打工人”。粉丝经济产业链的日臻成熟的当下也面临着粉丝文化异化的风险,数据压迫、消费异化和无下限的情感劳动等已经侵蚀年轻一代追星族的价值观,粉丝沦落为被收割的“韭菜”。

工业化生产,内容单一化。目前已有的《创造101》《青春有你》《偶像练习生》等系列偶像选秀节目实质上就是消费文化下的产物。偶像选秀节目的密集化竞争和其机械的工业化生产,使得观众在面对数档偶像选秀节目的几百位选手时眼花缭乱难以选择,缺乏足够的精力和金钱持续挑选参赛选手,导致市场逐渐疲软,不少成员在出道后面临着名气低、广告代言少甚至工作难以维系的窘境。在这些节目的后几季,其节目制作流程可谓是大同小异,缺乏亮眼的创新。这些偶像选秀节目中出道的团体,就像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缺乏辨识度。

偶像选秀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建构独特符号,提高观众认可度。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产品逐渐转向无形的文化意义。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中,节目组不厌其烦地强调“少年”一词。开场的文案,如“赤手空拳的少年总是如此/困顿又骄傲热情又锋利”强调了哥哥们也曾为少年;“昔日少年如期归来/没有灯塔就自燃成星夜/无人掷臂就孤绝地升起狼烟/去见荆棘炙烈于野火燎过的荒原/披荆为冠斩棘为袍”叙述了如今成熟的哥哥们将褪去光环重回少年,披荆斩棘夺冠。在幕后生活日常记录中,节目组也极力展现哥哥们一起打电游戏机,如童年般趴地玩棋子,躲在门后吓人等“孩子气”的一面,从而建构“男人至死仍是少年”的形象。

除了“少年”这一符号的建构,《披荆斩棘的哥哥》还注重突出每个哥哥的不同侧面加深观众印象。如赵文卓的关键词是“老大哥”“武侠”“一身正气”,节目中通过对赵文卓精通武术、江湖义气,每次出场都配备武侠背景音乐,大气的处事风格塑造出其正义凛然的大哥形象;大湾区五人组的关键是“塑料港普”“傻”,后期剪辑多次突出大湾区五人组由于普通话差、听不懂规则而失利,看似精明的大湾区实际上却因此屡屡犯傻,由此成为观众的快乐来源,人气爆棚。画面中哥哥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构成了他们的专属符号,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观众由此甘愿为其进行投票、购买广告产品、直播间商品等消费。

多维度创新,打造视觉盛宴。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为偶像选秀节目带来了稳定的模式和受众,但也使其陷入同质化的怪圈。《披荆斩棘的哥哥》从多维度进行创新,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比赛规则上,节目组在哥哥们表演之前将防“油腻”的舞台提示清单投放在LED屏上,突显节目组的用心。投票规则上,首创“跑票”规则,观众在投票后,如果后期遇到心目中认为更优秀的则可以改投。“跑票”规则确保观众可以选择最喜爱的表演,更加公平。演唱会表演曲目的选择上,也采用与以往不同的“竞拍”方式,不仅需要哥哥们争取票数,还需要善于谋略,通过博弈竞拍扩大优势。

舞台呈现采用了大量钢架包围四周,贴合哥哥们硬朗的形象。在舞美上,丰富的数控结构和实景搭建带来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堪称MV级别,使得观众对《披荆斩棘的哥哥》赞不绝口。如第三期曲目《凄美地》采用实景丛林搭建,哥哥们一身黑白站在“绿野仙踪”中低吟浅唱,画面和内容上都极具质感,引人入胜;《花祭》的舞台是个实景的秋天小树林,枯黄的树叶铺满地,营造浓浓离别气息,演唱过程中伴有落叶飘摇落下,镜头放大处树枝上还有蚂蚁攀爬,为哥哥们的表演大大增加了感染力。创新性的实景搭建让观众看到了《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组满满的诚意,同时也使观众不知不觉地代入表演曲目,像是在欣赏艺术品,视觉听觉体验达到巅峰。

打破年龄禁锢,强调“男人的质感”。传统的偶像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此前多为“小鲜肉”,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年轻男生。但《披荆斩棘的哥哥》成员年龄跨度极大,从60年代到90年代出生不等,平均年龄为39岁,40岁以上15人。其中歌手黄贯中以57岁的年龄居首,年龄最小的是Rapper布瑞吉。不同年龄段的组合赋予了节目新的活力和看点,未播先火,正式播出后更是创下了首日播放量高达1.4亿次的记录。

作为一款不以青春、美貌为噱头,而是强调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精彩的偶像选秀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传递给大众的观念是即使年龄不断增长,哥哥们人生的火依旧不熄,有成熟男人的质感。节目组反复强调哥哥们要靠实力和性格圈粉,不用刻意学习选秀里的“小鲜肉”,并且慎做眨眼、顶胯、扭胯、咬嘴唇等动作,否则镜头可能会被剪。《追光吧!哥哥》观众诟病其“油腻”“辣眼睛”,但《披荆斩棘的哥哥》“清爽”“不油腻”却与之形成强烈反差,也凭借“男人的质感”获得优秀口碑。

弘扬中华文化,丰富节目内涵。近年来,韩流文化盛行,其重物质、重享受、轻内涵、轻责任感的风气对我国观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构成了挑战。为此,偶像选秀节目应注入价值内核,传递正能量,同时延续自身生命力,形成良性循环。在传承中华文化上,《披荆斩棘的哥哥》表现亮眼,如舞台《好春光》将武术、中国舞、剑术、立式大鼓等中华元素融入其中,水墨元素服装、传统吹奏乐器“笙”的加入,更是增添中华韵味,彰显豁达肆意的人生态度。曲目《悟空》节目糅合现代摇滚、传统京剧、传统乐器尺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如孙悟空般桀骜不驯、无所畏惧的精神。《披荆斩棘的哥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曲目、表演形式完美结合,使得观众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增长了文化素养。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偶像选秀节目还应引发观众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思考,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顿娱乐的“快餐”。《乘风破浪的姐姐1》播出几期后口碑急剧下滑,重要原因之一是节目组刻意制造选手之间的矛盾,把节目的关注度放在选手的性格、人际交往上,偏离了选手的业务能力和节目核心价值观。《乘风破浪的姐姐2》仍是如此,导致收视率和口碑双双滑坡。相比之下,《披荆斩棘的哥哥》更多的是团结协作和光明磊落的竞争,面对失败也能坦然视之,毫不矫情。哥哥们身上流露出的率性真实、选手间的互相尊重、对竞赛的全力以赴,才是节目组应该宣扬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偶像哥哥消费
哥哥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偶像报
哥哥的生日
40年消费流变
还猪哥哥
新消费ABC
我的偶像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