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意义上的峨边

2022-04-06林雪尔

时代报告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里人报告文学干部

林雪尔

在乐山市脱贫攻坚颁奖晚会上拿到这本《冲出横断山》,翻了几页,被作者大气惊着了,虽然成书之前也看过书稿,但是在电脑上的呈现和在书上的呈现,效果大不一样。待后来看完这本书,好像眼前有个巨大的沙盘,装着峨边,装着乐山,也装着中国。在那个生长着大山和密林,也生长着传说和传奇的峨边,在沙盘上熠熠生辉。

《冲出横断山》书写峨边的扶贫事,也像一本峨边的百科书,涵盖了峨边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地质地理到一棵树一株中草药,从远古的传统文化到今天的彝人组合,从书记县长、村第一书记到黎民百姓,可能很多峨边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

作者本人也曾在峨边工作过,心里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峨边人,字里行间都透出她对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的深情。我熟识的作者是个有些柔弱的文艺女青年,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写过一些细密谨慎的散文,更多的是个人情感。作品入选省作协扶贫重点作品后,总担心她能不能完成。从2019年春天持续到冬天的长时间采访,也让我一度着急,怕她不能按期完成。没想到疫情期间几个月的冲刺,交出这么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祝贺作者冲出了自己的横断山。

作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如何让作品立起来,作者动了心思。书名与章节标题都掷地有声,有豪气。在结构上,很多篇章都以地域诗人写地域诗作为开始,一下把读者带进一个异质文化的氛围中。作者地理先行,给峨边定了位,从修路开始,路上来往的扶贫年轻人,给山里带来的变化,到作为峨边脊梁的农林产业发展,第一书记和来自浙江的支援,以及山里人自身的奋进开拓,层层递进,展现给读者一个立体的峨边。语言也有张力,开篇磅礴大气,山的气势和质感扑面,“横断山山脉全身都是硬骨头”,但是大山深处的交通人是更硬的骨头。绕来绕去的60多里公路就是为了翻过山去,这个山是地理上的山也是精神上的山,承续了千年的生活,山里人只是为了活下去。今天遇上一个好时代,只为600多人,也要修一条穿过5条断裂带,可能有煤气瓦斯、涌水突泥、岩溶岩爆的公路。通过路,山与山相连,山与山外相连,扶贫的年轻人一个一个走进山里,山里人不再是孤军作战,有一双拉你的手,有一个可依靠的国。作者在感叹时代时,用了一个词闪闪发光,这个时代改变了封闭的神秘的村庄上千年的生存方式。

细节上,作者发挥她的散文细密写作优势,又有跳空灵动。比如开篇中突然跳出来的抽兰花烟的老人;《公路活字典》中的蹬下石子的山羊;《同心共建幸福村》中乐山峨边来回跑奶孩子的扶贫母亲;《种下梧桐树》中村庄势力人物张元信的转变;《甜蜜的山峰》中织羊毛的老阿妈;《逆流而上的鱼》中因为妈妈不在身边忘记穿秋裤感冒的扶贫干部;《缄默的天使》中选择性缄默者小伊开口唱歌;《灿若星辰》中以手当脚,身残志坚的帅玉琼等,看似不经意的闲笔,潜藏着更多内容,为章节增辉。

通读文本,会在许多地方感受到作者本身的善良和家国情怀,她赞许人民的公仆们,不畏随时发生的风险在路上的奔波,为最底层的人们朴素的維护青山绿水的情怀感动,也直面当地一些人“等靠要”的恶习,怜惜年轻的扶贫干部们的实际困难。有些地方的文字优美,也彰显作者眼里的美好世界,比如“他手中的兰花烟腾起一股袅袅的青烟扩散到无边的壮阔的大山,身旁的苹果树正开着艳丽的花朵……”“她总是穿着漂亮的百褶裙坐在新家的门口等着丈夫归来,仿佛年轻时等待丈夫打猎或者采药归来”“温暖的春天,纺羊毛的老阿妈陪着村口那棵绽放红色花朵仿佛绝世独立的巨大辛夷树,在湛蓝的晴空下讲述这个村庄的前世今生”等这些描写,是文本的润滑剂,增加了可读性。我曾写过关于扶贫的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从人出发来写扶贫这个事,因为人是设定的,可以给他许多故事和冲突,写起来有趣和应手。但是对于一个26万字的报告文学,是从事出发,来写一个地方的扶贫脱贫事迹,还要包括方方面面,这个村的脱贫故事与那个村的脱贫故事可能差不多,这个扶贫干部的贡献与那个干部的贡献也差不多,如何在这种差不多的故事中写出差别来,很考验作者。如何区别这个故事是峨边的不是延边的,作者做到了,她通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彝区文化,让“这里”和“那里”有了区别。而且扶贫干部的事迹侧重点不一样,她不仅了解他们的工作,也关心他们的家庭和婚姻,她的笔墨关注他们的心灵,写出了各自的风采。也许是因为采访过多过杂,作者又心软,放不下采访的每一个人物,在文本的取舍上,显得过于庞杂,有些人物相对平面了一点。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写作,能兼顾方方面面,实属不易,祝愿作者的路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山里人报告文学干部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大山里的教育,始于“山里人”
山里人的实在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辉煌与重生
鲶鱼换手机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