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现实 践行幼教使命

2022-04-06范懿

时代报告 2022年2期
关键词:通辽市教职工幼儿园

是善念、智慧和呕心沥血的兢兢业业,铸就了民族幼教事业的丰碑。

——题记

当我走进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的时候,被园里的一个个主题教育展厅所震撼。那里充满了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所特有的幼教文化氛围。从红色教育到感恩教育,再到人文关怀,无不让人为之敬昂。

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核心文化教育的一些基础设施设备,在筹建初期面临资金匮乏。园长吴晓红不仅把自己的国务院津贴和平日积攒的工资拿来搞建设,她还亲自动手搬砖施工。看到这些来之不易的教学设施,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吴晓红,蒙古族。看上去50多岁的模样,慈祥的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流畅的普通话里充满了巾帼的睿智。她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党员、正教授。197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1年党龄、40年的工作经历。40年来,她持之以恒地坚守在党的幼儿教育工作战线,并为其呕心沥血,做出一次又一次令人可歌可泣的辉煌成绩。只要听说过她这段精彩人生经历和先进事迹的人,无不为之赞叹,无不为之敬昂。

吴晓红的女儿阿如汗自豪地说:“妈妈就是好多人都想拥有的好领导。她领导出很多人都羡慕的好单位。她就是我早起已经走了、晚睡还没回来,没有周末、没有假期,见一面还得去单位看她的好妈妈。她用尽全部精力给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创造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培养他们走进了各个重点学校。她不遗余力地把一个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培养成了多才多艺的骨干教师。妈妈还带他们大开眼界、外出参观学习,我只想说,妈妈,我当初怎么没去您单位啊!”

园里的白雪老师说:“吴园长用万能的智慧与慈母般的爱承载全部重担,精心抚育园里的每个生命。她用智慧与才华、赤诚与热血,为孩子们打造出自由成长的世界,她赋予了我们教职工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自己拥有了多少,而是有多少个人通过她得到成功,有多少个人因为她得到鼓舞和感动;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做几件好事容易,可一辈子连续不断地做好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吴晓红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舍己为人、舍己为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照亮别人的好园长。她有焦裕禄的精神,她有孺子牛的意志,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20世纪80年代初,吴晓红以满腔的青春热血,走进刚刚兴建的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开始了她人生的职业生涯。走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为零起点的新建幼儿园献计献策。白天教学,早晚、节假日及业余时间,投入园舍建设及教材编写的高强度劳动和写作工作,为日后蒙幼发展壮大做出了历史性的功绩。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农民的女儿,无依无靠的吴晓红,以自己杰出的工作成绩和德才兼备的高尚品质,被推荐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1994年,吴晓红被任命为通辽市蒙幼分管教学副园长;1998年,组织上根据她的工作表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她,将她调任至通辽市实验小学任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她的聪明才智。在她的引领下,实验小学少先队很快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大队”。在她事业正风风火火、蒸蒸日上的时候,2003年,组织上又是一声令下,叫她打道回府回到蒙幼任园长兼党支部书记。

2003年,吴晓红再次回到离开5年的蒙幼,这时的蒙幼跟昔日的蒙幼截然不同,变得门庭冷落,破旧不堪;人心涣散、生源断流。80名职工只看管70名幼儿,濒临倒闭,危在旦夕。临危授命的她,面对一盘散沙,负债累累、百废待兴的老根据地、老家园,心里说不出的感觉,思索了几天之后,她大胆提出幼儿园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故步自封与世隔绝,首先要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改革创新,必须改变狭隘的民族主义,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必须摒弃因为是蒙古族幼儿园,所以只招收本民族语言授课幼儿的理念。

责任重于泰山,建设家园舍我其谁,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鉴于这种思想,吴晓红一边组织大家大搞招生宣传,一边狠抓教学质量;一边大搞义务劳动建设家园,一边安顿债主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千头万绪,事情错综复杂,当时的情景和所发生的故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难以用言语表述。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气必定压倒邪气,她的一身正气、满腔的热血、执着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人,感动了社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快,蒙幼旧貌变新颜,教职工看到了实惠,社会看到了希望,政府看到了什么是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吴晓红用惊人的毅力、超人的胆识,忍辱负重,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使发展无望、山穷水尽的幼儿园又见到了曙光,柳暗花明。短短一年,扭亏为盈,转危为安。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发展,很快把一所生源不足百人的幼儿园,建设成为具有1800余名幼儿的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全国巾帼文明岗。2012年,政府授予吴晓红国务院特殊津贴奖。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授予她全区“三八红旗手”;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她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她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1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授予她第五批草原英才等殊荣。翻阅众多劳模的事迹,在他们身上,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对得失的傻,交织在一起,这正是国家发展所需的定力、闯劲、韧劲。这些熠熠发光的品质,共同绘就了共和国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奋斗的底色。吴晓红没追求过名利和地位,但党和人民给予了她很多的荣誉,对此,她感恩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像铁人一样马不停蹄,一张蓝图绘到底。

获得很多荣誉的吴晓红,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感党恩、跟党走,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像保护眼睛一样去呵护,去践行。2015年,在原有一所幼儿园的基础上,在新城区再建一所分园;2016年,把原址上的幼儿园也重新翻盖,两所崭新的幼儿园相继拔地而起。新园所新气象,条件改善的幼儿园,更叫她信心倍增,大有作为,在入园难、入公办幼儿园更难的情况下,吴晓红解决了2450名幼儿的入园问题,260名大中专毕业生及下岗待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两所幼儿园现占地面积24000多平米,教职工有358名,師生来源有汉、蒙、满、回、羌、鄂温克、达斡尔、朝鲜等8个民族。大小近3000名各族师生和上万名各族家长,情同手足和睦相处,典型的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因为她工作做得出色,201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共自治区委员会授予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她被选为自治区70年大庆参会代表;201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授予她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2020年,幼儿园被评为全国第六届文明单位。

岁月更替痴心不改,时代变迁热情不减。吴晓红经常讲的一句话是:“工作没有好坏之别,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功到自然成。”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吴晓红于1983年从通辽市师范学校幼师班毕业,择优分配到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工作以来,从一名最基层的普通老师到教研组长、团支部书记、保教主任、主管教育教学的副园长,再到园长、党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家长、感动员工、感动孩子。在幼儿园经济几度困难的情况下,吴晓红把自己家的洗衣机、电脑和所有的积蓄6万元拿到幼儿园使用。带领教职员工到建材街及拆迁的废墟上,捡砖头瓦块铺院落,动手粉刷楼体墙面,缝制幼儿行李用品,自制玩具布置环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晓红奋不顾身,不畏艰难,撸起袖子带头干,毫不利己一心为公的模范行动,不仅带动起了自己的教职工,还感动了家长和周边的好心人。很多社会上跟幼儿园没有关联的离退休人员,主动到幼儿园做义务劳动,还赞不绝口地说:“社会主义大跃进,就在幼儿园。”得道多助,一段时间好多爱心人士为幼儿园主动献爱心,关心幼儿园的人日渐增多,从而使幼儿园涅槃重生,进而让教职工、家长、社会看到了希望。那些曾经对幼儿园失去信心、观望和等待状态的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园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觉到幼儿园发展有望,都纷纷把孩子再次送回来。对此,园里作出承诺:“我们一定用我们的优质服务,来一个生源,就留住一个生源。”就这样未经多长时间,幼儿园人气大增,来园的幼儿愈发多起来。

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一个能人能振兴一方。吴晓红不仅挽救了蒙幼,还缓解了更多幼儿入公办幼儿园难的问题。她带领团队把陈旧破落的幼儿园建设成了绿树成荫、花草芳香,处处是景点、景景皆教育的具有田园式环境、家园式氛围、乐园式心境的幼儿园,成为培养幼儿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园内玩具设施更是花样繁多,游泳池、高架桥等趣味好玩的设施、设备,室内除标准的教室以外,还有大型红色教育基地,植物科技劳动园区、演播大厅、美术室等益智区为幼儿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目前,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是国内规模较大、生源较多的家长们赞不绝口、孩子们向往的公立幼儿园。从2000年开始,蒙幼就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发挥了蒙古族幼儿园蒙汉兼通的优势。在保证民族幼儿入园需求的前提下,招收了其他各族幼儿,让各民族幼儿从小同游戏、同欢乐、共成长。这种做法挽救了当时生源断流、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老蒙幼。2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跟现在的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相吻合,而且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自从实行蒙汉合校以来,蒙古族幼儿园的发展没有任何障碍,又使他们的路子更宽、朋友更多、发展更快、包容性更强、民族之间更亲密无间。更令他们欣喜的是,民族文化与先进文化的交融,使他们的园所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对此,社会各界都予以好评。

自强不息的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永远是党和国家放心、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的一所经久不衰的好幼儿园。是什么力量使蒙幼发展得这么快?是吴晓红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教育大志;是吴晓红大公无私、忍辱负重的人格魅力;是吴晓红凝聚人心、资源共享的大将风范。她以智慧把握全局,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使一度漂泊不定、无园可归的幼儿,重返校园,重见光明。人们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这是对女性的轻视和偏见,谁说女子不如男,蒙幼如今300多名女性教职员工,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业务量大,义务劳动接连不断的情况下,无一人抱怨,各个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她们积极开创幼儿园发展的崭新局面,真正做到了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是,吴晓红含辛茹苦地做到了。

文化力量使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充满生机。吴晓红不仅是个优秀的管理者,还是一个知识渊博、专业技能超人的德艺双馨的专家型园长。这些年,她做好幼儿园全面管理工作的同时,更注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她始终坚持红色教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主线的综合性主题教学实验实施工程。对幼儿实施感恩回馈教育,告诉孩子们月亮、星星、太阳是天空的宝宝,山河、森林、草原是大地的宝宝,汉族、蒙族、各族小朋友是祖国妈妈的宝宝;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老师阿姨,更要热爱爸爸妈妈;爱就要说出来,爱就要付出,付出就是帮助她们做事,分担她们的辛苦。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粗浅道理,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体谅别人,知冷暖的情感;使他们从小成为有爱心、明事理、爱劳动、会生活的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培养出有爱心、懂感恩的人,首先要有一批懂感恩、会感恩的老师去培养和造就孩子。于是,吴晓红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教职工学习革命传统故事、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幼儿园永恒的主题,并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通过这些载体对教职工实施感恩教育,让他们树立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思想。围绕感恩教育与民族团结两大主题,建立了幼儿园特色文化。以崇真、尚美、求精、创新为幼儿园的园训文化。她告诫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吴晓红为蒙幼树立家和万事兴的思想观念,有目的、分步骤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为了使这一教育思想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她带头编写幼儿喜闻乐见的园本教材。针对季节特征、传统节日、民族团结的需要,用蒙汉两种文字编写出六套幼儿学习丛书和教材,全部在内蒙教育出版社、辽宁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书还被选为自治区幼儿教材目录,为幼教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红色文化教育”中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又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性、思想性和文化性,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厚重的精神力量。学习它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懷,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内涵,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最终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意志品质。更有助于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豪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吴晓红还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工分期分批地到革命根据地江西井冈山、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上海红船遗址,延安、云南、湖南韶山、满洲里、丹东、延吉、西柏坡、白洋淀等红色根据地及国门参观学习,继承革命遗志。

在此基础上,还让教职工去深圳、珠港澳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感受祖国强大发展的动力,从心底产生教育发展的使命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吴晓红就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蒙幼这片沃土上,使其生根开花结果。通过听、说、读、写、看、演等形式,带领全体教职工及少年儿童学党史、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在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弘扬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赓续了红色血脉。这样不仅把老师的基本功练出来了,才艺展现出来了,更把爱国情怀培养出来了。经过多年的感恩教育研究實践探索,终于在2016年,“感恩教育”立项成功,课题指导专家王敏勤及教研室白宝玺主任等,实地观看课题实施状况时都感到震惊,赞不绝口地说:“这才叫知行合一、生根开花结果。”

以活动为载体,筑牢人才基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通辽蒙幼的标配,是吴晓红始终坚持实施“感恩教育、红色教育”沉淀下来的结晶。每逢节假日和一些重要节点,她都组织职工进行庆祝活动。三八妇女节开展“做好事、敬妈妈、献爱心”活动;清明节举行“讲红色故事,缅怀革命烈士”主题活动;五四青年节“唱响青春之歌,走向大自然”的踏青活动;六一儿童节举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那达慕大会;七一建党节搞“欢歌颂党恩,豪情献事业”党在我心中篝火晚会;教师节搞“教师大计、师德为魂”主题演讲会;十一国庆节搞“爱祖国、爱家乡”红歌演唱会;元旦举办“经典永传,蒙幼人心向党”亲子演唱会及“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为主题的联谊会,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的蒙幼情怀。

春风化雨,以爱相守。吴晓红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让马儿跑得快,就要让马儿吃得好。蒙幼不仅有着规范的制度,更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每年她给职工坚持办十件好事:一是解决每个职工孩子的就业问题。只要职工子女大中专院校毕业等就业的,她都先招到幼儿园安排工作。二是给职工子女上学解决入校问题。三是每年让90%的教师外出学习。四是给职工解决早中餐两顿饭。五是每年举办一次慰问教职工家属及双方父母的活动。六是对困难职工适当捐赠一些慰问金、慰问品。七是每季度集中给职工过集体生日。八是对职工结婚、子女参军、直系亲属丧事,幼儿园第一时间安排人前去慰问。九是经常开展全园性业务培训及竞赛活动,以此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十是每逢节假日都要开展庆祝活动,让教职工感受做幼儿园职工特有的幸福感。以此让每个教职工在幼儿园充分感受蒙幼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做到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用一件件激励人心的活动和实事、好事感染职工,温暖职工,幸福职工,把党的温暖和祖国的强大让每个职工看在眼里。使主旋律唱得更响亮、正能量显得更强劲。

融入群众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吴晓红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为目标导向,一是设立幼儿园主题党日活动。二是创新党支部工作方法,认真做好加法法则,形成融入群众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幼儿园大党建的新格局。三是创新学习载体,拓展学习平台,使党的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吴晓红重视对团员青年的培养,针对幼儿园青年教师多的实际情况,经常开展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职工运动会、演讲会、基本功大赛,鼓励团支部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激活团支部自身活力,为幼儿园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新生力量。整合工会活动,丰富园所文化。党支部以园所文化建设,创建蒙幼品牌为重点,加强对工会工作的引导与支持,通过民主生活会、教代会等形式,密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根据广大职工的兴趣和需求,举办给职工献爱心、送温暖,妇女健康讲座,集体过生日等活动。依托党建项目,助推家长学校工作,她将家长学校纳入党支部指导和监督范围,利用党员走进课堂、参与测评、监督课程等方式,更好地帮助家长了解幼教理念,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孩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通辽蒙幼的崛起,搞活的不仅仅是一所幼儿园,更带动起我们当地各类幼儿园。吴晓红做事不保守、不封闭,经常对教职工说:“合则强,孤则弱;独行快,众行远。朋友多路好走,要树立天下幼教是一家的思想,更何况我们是自治区命名的示范类幼儿园,有义务带动和辐射其它幼儿园,我们要张开双臂欢迎四面八方的幼教同仁,前来我们蒙幼参观指导。薄弱幼儿园也可以借鉴我们的做法,搭乘我们蒙幼迅速发展的‘快车’‘便车’,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全市各族小朋友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无论幼儿园工作怎么忙,只要旗县各幼儿园提出前来学习,她都随来随接待,还组织教师送课下乡到村屯,做到大爱无疆。进而,她自然成为当地幼教界的大姐大,以点带面,把全市幼儿教育都带动起来。

吴晓红在40年的工作生涯中,凭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热情,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不忘党的栽培,把党的幼教事业作为自己人生最有价值的探索去践行。奔跑的人生总会有精彩的收获,她把自己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幼儿教育事业,用朴实无华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出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就是教育大树的根基,根基的土壤若是肥沃,大树就能茁壮成长。吴晓红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带领蒙幼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幼儿园创新主题实践课程》。她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在深入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充分融合五大领域教学理念;用实践课程的方式,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相信,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

范懿,工作于内蒙古通辽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新闻从业近26年,处女作《永恒的许诺》于初中时期发表在《现代中学生》扉页,获得刊首寄语奖励;高中时期,作品《收获》获得全国微篇文学大奖赛优秀奖;工作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湿地摄影大赛二等奖等文学奖项。

责任编辑/李慧

猜你喜欢

通辽市教职工幼儿园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王舒作品
爱“上”幼儿园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想念幼儿园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