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战“疫”胜利,我们在一起
2022-04-06叶盛珺
叶盛珺
共青团,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工作岗位。在这份事业中伴随着我的,有欢喜、泪水、挑战、压力,更有许多个惊心动魄的第一次——
紧急封校!全员核酸检测!疫情就是命令。在学校发现外地疫情关联病例的第一时间,根据省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命令,一个占地面积5800余亩、日常活动人口数万的校区进入了紧急封闭管理状态。
我们接到了紧急任务:马上组织志愿者,协助全员核酸检测。
学校团委牵头成立了学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专班,紧急联系了部分学院开始志愿者招募报名。
通知发出1个小时后,350名志愿者在剧场集结,开始了一场没有PPT、没有教材的动员培训会。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简单培训了核酸检测采样流程、信息录入专用App的使用方法。大家参加培训的心情可能是忐忑、紧张的,但所有人都以战斗的姿态,投入这场战“疫”。
当晚,志愿者们分赴紫金港、玉泉、西溪等校区的多个点位进行信息采集、秩序引导志愿服务工作,最晚的一批志愿者坚守到凌晨4时。
这个夜晚,在网上刷屏了的,是一边排队等待核酸检测一边看书复习的浙大学子,沉着、从容、淡定。
这个夜晚,在网上传开了一份物资需求互助共享文档,不同岗位的浙大学子都在为抗疫做着贡献。
这个夜晚,校园里路灯全开,平时只在校庆和跨年等重大时刻亮起的“灿若星辰”灯,破例亮起,照亮了志愿者们、医护人员和全校师生一起努力的这个难忘之夜。
这一次特殊的工作任务,让我有了专职从事共青团工作4年多来许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连续3天坚守工作岗位、第一次“近在咫尺”地抗击疫情、第一次协调调配在杭5个校区千余名志愿者……
多天连续作战,1158名志愿者艰苦奋斗,经过多轮的全员核酸检测,浙大紫金港校区解封,迅速恢复了数万名师生员工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我们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这场战“疫”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各单位部门第一时间入驻,高效指导工作有序开展;一车车来自各方的物资陆续抵达。冲在一线的我们知道,有无数校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坚持一盘棋、调动各方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始终相信,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取得胜利。
这场战“疫”充分彰显了科学精准的现代化治理优势。从2021年11月25日下午杭州市通报2例无症状感染者,到28日晚学校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7000余名跨校区滞留人员有序离开校区,这场用“小时”计的快速响应,依靠的是精准識别、精密智控,考验的是科学精准的治理水平,是现代化治理的生动实践。
这场战“疫”充分彰显了青年群体敢闯敢拼的力量。“我报名!”“党员先上,医学生先上。”坚守、逆行、出征、冲锋!多次请缨、枕戈待旦、勇往直前、毫无怨言,无论是在寒冷的操场上维持核酸检测秩序,还是搬运应急物资,或是录入检测信息,虽是临危受命,他们都能立马适应岗位,出色完成任务。在疫情前主动“出列”的背影,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青年无惧挑战、心怀大局、奉献坚守的有生力量。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生逢伟大时代,必然要经历伟大斗争,在实践中砥砺奋进,担起时代重任。
在思想认识上要强底气,必须坚定信念,具备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从开始的慌乱,到逐步寻找到工作方法进行有序有力的指挥协调,离不开的是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始终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睡在办公室的3个夜晚,也是我和同学们共同成长、携手努力的时光,团干部作为志愿者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必然要冲在最前线,同时也承担更多压力和责任。
在品格塑造上要重引领,必须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团干部要在广大青年中树立威信、形成号召力,首先要高扬理想旗帜。”引导广大青年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是共青团的责任和使命。平时思政教育的成效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体现出来——青年到底是不是能第一时间在团的号召下挺身而出?青年到底能不能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坚定信念、坚持到底?作为一名团干部,我感到欣喜和自豪,青年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坚定地给出了这些问题肯定的答案,也是对共青团工作的实绩打出了高分。
在能力建设上要求突破,必须具备适应变化、应对挑战的能力。我作为当时身在校内的团干部,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志愿者组织的任务。虽然之前没有具体分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但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没有理由退却。在逐步地摸索中,我们找到了一些适应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例如成建制地派出志愿者队伍、优先派出班团骨干和学生党员、志愿者之间进行互助辅导培训,等等。这些工作经验为团省委制定《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应对处置疫情志愿服务工作操作指南》提供了实操依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青年多元化的成长需求,团干部必然要掌握在不断变化中摸索规律的本领,在直面挑战中把经历变成成长经验。
在日常工作中要厚基础,脚踏实地、扎实用功,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不是口号,而要依靠一支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饱满志愿服务热情的庞大志愿者储备力量。让大学生愿意做志愿者、擅长做志愿服务,离不开日常扎实的工作积累和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的塑造。在浙大,同学们有机会成为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大型赛会的志愿者。学校将志愿服务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公益意识、服务能力均显著提升,在校内形成了“志愿服务时尚、做志愿者光荣”的文化氛围。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成体系的志愿服务队伍,奠定了这场战“疫”的决胜基础。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浙大志愿者们仍然活跃在防疫一线——寒暑假返家乡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线上开展云支教活动、承担学校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有朝一日,疫情终将结束,但志愿服务的精神将镌刻在每一个经历过这场战“疫”的青年身上。再过几个月,我们将站上更大的“舞台”,在杭州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中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打造最美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