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琥村传统龙灯
2022-04-05周斌
周斌
位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洛清江河畔的琅琥村,村庄两河相聚,四面环水。自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梁、姚、黄、李四个姓氏家族相继定居繁衍。
琅琥村背靠洛清江(简称“大河”),是绕村最长最宽的一条河,相传在上河段岸边有座正圆形山头叫“上金珠”,在下河段岸边有一座正圆形山头叫“下金珠”,“金珠”也称“赤珠”。在村子的上下河段和中央均有沙洲,上下两片沙洲分别命名“上龙珠”和“下龙珠”,俗称“水珠”,也叫“上銀珠”和“下银珠”。在上金珠旁边河段有一个猫耳形状的潭渊,潭深数丈,称“猫耳潭”。与猫耳潭对接的是一片河滩,在下游东风坝没有筑成之前,冬季枯水期,在河水的中央河滩上显露出九条石壁,与江平行竖立。九条石壁前面的河中央有一个四方形状的“河盘”,河盘四周石壁镶嵌,河盘比周围的水更深,称“石盘”,并把这种自然格局之象称为“九龙饮水”,故命名“九龙滩”。
古时以刀耕火种、捕鱼为生,每当春汛洪水凶猛时,九龙滩之水直冲猫耳潭,并与猫耳潭边的“金珠”相撞,卷起丈高浪花,而金珠回水湾里的渔船、竹筏完好无损。
琅琥村的祖上信仰吉祥文化,他们相信通过扎龙灯,并把文化印记附化描绘到舞龙道具上能给村庄带来吉祥如意。为了避免和减少干旱及水祸的侵害,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琅琥村每隔数年自发组织人员到九龙滩恭请龙王,然后回村开竹剥篾、集资筹款进行舞龙灯。琅琥村以中华民族龙文化为依托,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本村地理特点,创建了优秀的琅琥村舞龙灯民俗文化——琅琥村龙灯,传承至今。
琅琥村龙灯由龙灯、龙伞、牌灯、鱼灯、抬阁、龙亭、灯笼、乐鼓等组成,编制完整,规模大,人员多,具有强烈的古文化印记和浓郁的地方民俗特点,是团结、拼搏和力量的象征。
琅琥村龙灯出游表演主要在两江镇、茶洞镇等周边区域,通过龙灯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增强凝聚力,也增进村与村之间的友谊和互进。对理解当地古代文化习俗,追寻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6月,琅琥村龙灯被评为桂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琅琥村龙灯习俗的基本流程:
1.请水、号龙仪式;
2.扎龙灯活动;
3.开光醒龙仪式;
4.本村请龙进屋祈福;
5.除夕跨年夜龙灯祈福活动;
6.出游走村舞龙拜年祈福活动;
7.元宵灯会;
8.还龙,送龙宴及灿灯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