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的翅膀

2022-04-05十月

三月三 2022年1期
关键词:云盘树木梦想

今年春节前夕,高耸的云盘山终于有了一条攀沿及巅的道路。沿途登顶,心飞神驰。今年的云盘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闹,更有春意。山道上走着车辆和行人,山间点缀着种植山茶果树、松木、杉木的人们。山风习习,草木清香阵阵,不时传来村民种树的声息,偶尔还有高亢旷远的吆喝:“喂——种树啦!”“喂——种山茶果啦!”

路通了,村民和山风一样变得更加积极,大山耸了耸厚实的肩头。

靠山吃山。对山民来说,山上种有树,如同在银行有存款。云盘山有丰富的山地资源,绿色是最壮实的底气,最成色的是村民种植的山茶果、松树、杉木。山上有古战场遗址,有历史传说故事,有矮在脚下的近色,有远在天边的盛景,它们拥簇着激活村民的诸多念想。同合村布里屯队长王应朝说,这是一条产业路,有了路,到云盘山上种树的村民会越来越多,村民的梦想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实现。

然而,实现梦想是要交付时间和生命成本的。山民的根在山,种树得耐着性子等十年,如果不种树就什么希望都没有,就连养命之水都变得越来越少。在缺土缺水缺路的年月,山民总是把梦想寄托在山外的世界,同时又不想让梦想埋没在大山的皱褶里。没有路,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瘦弱,仿佛一点一点的细沙渐渐离开瘦弱的山谷,山民们一个接一个奔走他乡。云盘山脚下的同合村同样难逃这样的命运。

在燕洞镇北面连片的大石山区里有交乐、龙甲、龙凤、龙田、同合五个村,故名“五弄片”。同合就是五弄片中的一个山村,因这里有汉、壮、瑶三个民族聚居,他们团结一致,同心合力,故得名。五弄片里,缔造“人敢拼命,山河听令”精神旗帜的龙田村始终走在前列,紧挨龙田的同合深受龙田精神的感染与熏陶,追着龙田走,总有一天能跟上。同合村党支部沈书记说,贫困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拼的精神。只要在走在闯,总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2018年前同合村还是贫困村,全村26个村民小组659户人家,幾乎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儿女也得带到身边读书。这便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他们掐着指头算:房子,是外出务工建起来的;车子,是外出务工跑起来的;本事,是外出务工长起来的……村里有老人讲,同合村是走出来的活路,赶出来的生活。不走,守在山里穷活着。不走,永远赶不上时代!

走,就是向着远方;走,就缩短差距;走,就是迎来美好的明天。

2016年我们走进同合村结对子。调研时,几个村民小组组长说,同合可以发展山茶油,可以发展茶叶,可以发展旅游。听得出,山村的希望还是在山,在云盘山。同合村东南北三面环山,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只有西南面的云盘山是土坡地区,自然就成为村民播种希望的地方。然而,云盘山山高路陡,海拔1048.6米,没有像样的路,靠双脚很难走出好前景,推进山区产业发展的前程难以预知。据说,有好游者,听云盘山这名字特别诱人,同合这村名也很赏心暖人,还听说山上有个古战场遗址,便慕名前来。可是,因为山高路远,来一拨走一拨沉一拨,没有哪一拨能爬到山顶,没有哪一拨留痕存迹。后来又有老板前来考察,看到山间云雾盘绕,仿若仙境,还真萌生了开发云盘山、发展云盘山茶的设想。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弄成。有人说,如果有老板来开发,上山的路自然会通的;也有人说,如果同合人真正同心合力,不用他人,自己一样能够干成;还有人说,如果同合人同心合力,老板早就进来开发了。不管是哪种原因,有一点始终是绕不开的,那便是村里能够讲得话有点能耐的人大多外出务工了,要碰头合计合计也还真不易哩。

就这样,上山的路和山里的梦想慢慢冷却下来。然而大山在,村子在,房子在,父母在,家就在,那种振兴家乡的念头就不会断。同样,外出务工的脚步也不会停。每年春节一过,大多数年轻的劳动力匆匆地赶往打工的地方,接近年关如候鸟一般匆匆返回家乡。也有春节不回来的,任由思念与劳作匍匐他乡。与其说是他们在追赶着时间走,还不如说是时间逼着他们赶。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山村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在这样的追赶下生发的。

外出只是短暂的忘却,在哪都离不开手脚,奋斗是他们的一辈子。他们依然胸怀远大美丽的梦想,像大山里葱郁的树木,在温情盛大的阳光下,一代接着一代不离不弃。近几年来,人们发觉回家的车辆越来越多,像春节探亲的队伍。很多时候父母们不希望孩子走老路子,希望孩子像山鸟一样,飞出一片新天地。有的孩子会通过读书走出大山,通过创业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王家两姐弟很懂事也很争气,父母为了他们长年在外打拼,他们一起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成就自己的梦想。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人生走向,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姐姐读完大专又升本科,弟弟顺利考上一所211重点高校。雨露计划就像雨露,在成长的季节里给予他们滋润。每逢佳节,他们都给我发来祝福和感恩的信息,字里行间写满温暖。

有梦想懂奋斗就像鸟儿,总能飞到理想的森林,或翱翔广阔的天空。

贫瘠的山地不能生产稻谷,只有玉米、黄豆、山茶果,不能满足村民更多的愿景,只够让山民不饥饿。村里有句民谚:长种树,短打工,不长不短养桑蚕。村里年纪偏大不便外出的,才选择守在山里侍弄庄稼,种桑养蚕。长年累月在外奔走的山民,背着大山寻找新的出路。年轻有文化的进厂做工,年纪偏大没什么文化的就蹲在街头做零工,像觅食的山鸟,一有机会就扑上去,这日子就算丰富踏实了。曾家夫妇重建新房后又外出打工了,他们盘算着,自家的地赶不上他们的愿望,原来种植的桑地流转给本屯未能外出务工的人家。种植的油茶,已经在春雨过后薅了一次草,还能享受到政府的产业奖补资金,这是曾家获得的第二笔产业奖补。他们说这是及时雨,说这话时他们的脸上有春天的模样。

天气好不好,看天空就知道;人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看他们的脸庞就知晓。好时节好环境下,人们前进的脚步都在加快,因而总会有一个个好的收成。曾家夫妇虽然没什么文化,没多少底气进厂,但实诚、勤奋,坚信“人勤地长宝,人懒地长草”的道理,不等不靠,户外的建筑、搬运之类的苦工是他们的首选,他们说这些工作的收入比进厂的还高。加上小额信贷资金入股,既不妨碍他们外出打工,还有一点儿进补。他们的儿子三年前读完高中就去广东一家企业做机器操作员,虽然收入不高,但是能够补给家用,岗位相对稳定还有上升空间。日子仿佛人体的肌体,一努力就滋润。曾家细数几年来最大的变化,还真的可圈可点:建起了理想的楼房,有了家庭水柜,女儿顺利上了初中,尤其是产业路子走活了。

不怕风雨,是因为阳光雨露多了;不怕困难,是因为有了更多攻坚克难的底气。同合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所有屯都通了硬化路,路灯都亮到家门,亮到了心坎上。家家户户都用上安全饮用自来水,云盘山上的清泉沿着自来水管汩汩地流进家里,流进人们充满渴望幸福的心田。他们细数着,同合村这几年共修建22条硬化路、13条砂石路,集中建设供水项目15个,家庭水柜200个,村屯和道路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文化体育活动也日益丰富。同合村委陆主任说,外出务工的青年每年返乡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开展文体活动,在文体活动里可以见到朋友见到乡亲,见到真实的自己。是的,家乡谁也不会舍弃,何况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了呢。

即使是在外面有了自己的世界与天地,有了更好梦想,他们依然会拿起手机探听家乡的发展变化,问候留守老人和儿童,打听作物的长势和农业的收成。山里的村民特别灵敏,当风翻过山梁,带着泥土和青草的香味传遍村庄,村民便明白这是大地怀春的气息。大年节,计划外出务工的村民总是反复思忖——走还是不走。如果走,他们就趁着大早赶紧上山,种植松杉、油茶树,填饱自家的土地后,好放心外出务工。树木也谦逊倔强,懂得坚守阵地,能理解村民的心思,落土之后顽强生长,不用人们侍候,只渴求雨水关照。只需春来的时候,村民能够回来除掉那些疯狂的草芥,给树木留下通透的光亮和成长的空间。郑兄夫妇连续打工已有23年,但坚决不让土地荒芜。每年趁着春节几天假,就上山种植油茶树,或者给油茶树薅草。今年春节过后他们得到一笔山茶果产业奖补。现在政策这么好,他们就想,十年树木嘛,到年老在外做不动了就回来陪伴这些油茶树,给它们捡拾果子。让郑兄幸福的事还有很多,女儿嫁了个好小伙子,生了个可爱的外孙;儿子也结婚了并给他添了两个孙子,孙子在老家的幼儿园里念书,享受国家的保教政策;儿子和儿媳正忙着重建楼房,前些日子刚封顶。

在山里,玉米、黄豆显得娇嫩高贵些,必须留意天气,也需要经常侍候。业兄夫妇年纪偏大不能外出了,他们半辈子的努力就是让儿女有点文化,谋求更好的出路。他们守在山里,侍候房前屋后的蔬菜、玉米和桑地,还有他们的“蚕宝宝”。儿子大学毕业、女儿高中毕业,都到广东创业打工。儿子利用小额信贷开了一家蛋糕店,自己当老板,生意不错,后来周边的学校搬迁,生意淡了,不得不关了蛋糕店进公司谋职。他说反正不亏,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创业经历与“资本”,为他进公司就职积累了一些经验,说不定哪天再重新创业。好政策给他壮了胆、鼓了劲、引了路。后来业兄夫妇听从儿女的选择,易地搬迁到县城,便流转桑地,随儿子到广东休养。

没有苦就没有甜,不奋斗就不知道幸福。

贫困是相对的,贫困家庭的困难程度和贫困原因各有不同,因病、因残、因学等。谁都不愿意贫困落后,谁也不敢保证永远不会落后,就像云盘山上的树木,种类、大小、高低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块玉米地,每一棵玉米的长势也不一样,玉米棒的大小也不一样。但它们都在享受着同样的阳光雨露。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奋斗着朝那一丁点的希望去努力。山上的树木不因自己的矮小而放弃成长,也不因所在土地的肥瘦不均而抱怨,坚忍着,坚挺着,阳光和风都会适时馈赠它们,给予它们一样的关爱,热忱地陪伴它们成长。章兄的儿子儿媳很拼,他们长年在广东电子厂做工,熟业务,懂技术,在车间里做中层管理人员。章兄近年来身体不好,只能在家带孙子孙女。他养了一百多只鸡,还种了几亩山茶果。

在这几年的结对联系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大家都在奋斗,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向上的树与向上的树互相支撑,拼搏的人与拼搏的人在互相激励,大家头顶上是温暖的阳光,脚下是通向诗与远方的大路。

在贫瘠的大山里,每一个生命都很珍贵,每一棵生命之树都值得鼓励和珍惜。贫瘠山地里的树木会在迁徙中不断更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些从大山深处移植而来的树木花草,以独特的姿态屹立。易地搬迁到小城居住的山民,也如树木一样生机勃勃。只是在他们的精神境域多了一份对家乡的怀念,怀念像山林一样在夜间疯长。业兄说想不到大半辈子了还有老家,说的是布里屯,搬迁之前的那个村庄。有时,他会一个人沿着社区小溪边向老家的方向散步,到拐弯处的一个石墩独坐,陷入怀想。那些长年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搬迁出来的人,每个重要节日里都返回老家。他们在与兄弟姐妹的叙旧中,都亲切地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温暖光辉,走与不走都同样充满希冀。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在易地搬迁点,每家每户都在盘算往后的日子,有的开小店,有的做门卫,有的做清洁工,有的进小区工厂,有的到了晚上还加入广场舞之中,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小城。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感觉到他们都有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和主意。有的在城乡的差距里找到发展的缝隙,把大山里的特产带到城里,交换他们的所需,在城镇乡村之间奔波,制造一些生气。孟龙兄在一家企业找到了门卫的工作,五十几岁的人了,想不到还能找到一份工作,很知足。他说不管收入多少,只要是一份工作,让他不停下来就好。他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

特殊因素致贫的农户都比较敏感,不太乐意诉说他们的苦衷,也不愿接纳他人给予的同情。很多时候,他们隐忍并默默地拼搏着。这让我想到山里的树木,有心事的树木。大山的植物面临生长的竞赛,森林世界优胜劣汰的法则极其残酷,它们看来相当弱小,但十分顽强。在自然生态规律下,人类的怜悯往往无济于事,还不如学阳光和风,自然而然地来到它们的身边,不伤害它们,不破坏它们的生态,但让它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希冀。靠近这些敏感的农户,我就当自己是一棵山里的树木,与他们互相鼓劲,一起迎着春天张开翅膀。

大山有梦,沐浴的是太阳。树木需要时雨,滋润成长的勇气;需要阳光,点燃奋斗的精神。山民何尝不是如此。挥洒一丝丝雨,不用待到他们饥渴难耐时;播撒一缕缕阳光,不用等到他们寒冷难受时。在温暖的阳光雨露里,他们最能够感受到爱的恩典与力量,也知道如何在爱里奔向美丽的远方。

这是一个值得怀梦的时代,也是一个兑现梦想的时代。这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期盼,每个人都有每個人的梦想。在同合村新春文艺晚会上,我看到舞台上有别于往年的丰富与生动。流畅的舞姿,优美的旋律,五彩的画面,一如山风捋过山头轻轻摇动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勃勃生机。

作者简介:十月,本名谭文胜,壮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诗集《审视与谛听》《面对一株芦苇起舞》。

猜你喜欢

云盘树木梦想
云盘不再单打独斗,阿里云盘生态体验
辨认树木
树木也睡觉
梦想
阿里发布SSD云盘 性能大幅提升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