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纠结”

2022-04-05肖赣贞

检察风云 2022年5期
关键词:罗森塔尔心理学家智力

肖赣贞

过分纠结会给人带来巨大压力

“好纠结啊”是很多人的口头禅,每当遇到难以选择的事情,他们经常会这样说。当我们陷入困惑或者混乱的境地,不知道该做什么时,就会出现这句口头禅。最近有肌电图研究表明,矛盾纠结感越重的人,颧部肌肉的活跃度就越低。这部分肌肉与控制微笑表情的展现有关,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纠结矛盾的负面性。在心理学中,这种行为被称为选择困难症:面对选择异常艰难,无法正常做出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时惊慌失措,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种程度的恐惧。

有研究表明,我们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都会消耗一部分意志力,出现疲惫感,很难做出选择。说实话,决策确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如果你一直纠结于哪个选择是正确的话,会让你对这件事失去本能的判断,会被很多因素所影响,久而久之出现逃避决策的情况,变成了拖延纠结症。人都有尽善尽美的心理,会因为个人完美主义性格产生选择性纠结症。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足够的时间等着去选择,总有要做决定的时候。如果因为长时间的纠结导致最终只能随随便便地选择,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越是纠结就越把自己陷入焦虑痛苦的状态中,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进行心理和药物的治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作为有机体,自身拥有一种自我评价的能力,它不依赖于外在标准,也不依赖于理性,而是基于自身产生的满足感作为评价参考。如果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做自己,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问题在于你还是一个社会人,在充当“自我”这个“角色”的同时还身兼多种社会“角色”,在个性化和社会化之间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其中最大的是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冲突,也就是说做自己还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例如,你是一个内向的人,更喜欢安静的独处,而不是喧哗的社交。但是工作环境要求你要多社交,多自我营销,家人朋友也认为你需要更外向些。于是冲突产生了,你既认同“外向的人更有前途”这个社会评价标准,同时又想坚持做安静内向的自己,于是你在要不要改变自己性格这个问题上纠结。再如,面对父母要求你必须结婚时,想要单身的你左右为难,纠结起来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越容易出现纠结情绪的人越容易陷入矛盾和冲突。但在某些情况下,持有灰色态度的想法会显得更加成熟。持灰色态度的人相对来说更喜欢事情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中。比如有些男生向女生表白后并不想知道对方的答案,这是一种心存希望却又害怕被拒绝的心理。也有一些人产生纠结是因为崇尚完美主义,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就会让他们非常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如果他们生活中展现的是黑白分明的状态,孩子也容易养成干脆果断的习惯。如果父母性格犹豫不决,孩子也容易在一件事情上反复纠结。另外,容易纠结的人深层的心理原因要追溯到小时候被父母对待的方式,如果大人不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他就只能够表现父母期待的样子。遇到事情时内心冲突不断,总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是自己真实的声音“我想要这个”,另一个则是父母的声音“不,这个不适合你,那个才是对的”。

预期是指事先的期望。预期能够影响人的幸福感,合理的预期可以恰到好处地激励你,争取自己能争取的东西;同时又能帮助你做出决断,放弃那些不够好的东西。你可能不曾意识到,自己感到失望和纠结,深陷在不快乐的情绪中,可能是因为缺少合理预期的能力。如果因为预期过高而难以实现,会使人在没有尽头中充满挫败感,病理性的完美主义者就有这样的问题。你不妨停下来想一想,你感到纠结,是否因为你没有明确的预期,或者你的预期不够合理。

心理学家指出,有时候稍高一些的预期对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人们会变成他人希望的样子。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他们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他们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关注的孩子,其智力的发展并不明显。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他们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教师对他们有不同的预期值来解释。

罗森塔尔的实验研究表明:一、“预期”应该有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实验结果中,预期效应的表现形式是这部分学生智力测验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并没有证明他们的智力的确变得比别人更优秀,只是跟自己原来的水平比较,进步更快。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进步,这一预期是合理的,是完全可能做得到的。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发人深省。

二、预期变为现实,是通过预期者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而达到的。在罗森塔尔之后,又有一些心理学家进行了几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告诉教师班里的某些学生极为聪明(这些所谓的“聪明”学生其实是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的),然后对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情况进行了录像。仔细观看录像就会发现,在很多细微之处,教师都表现出了对“聪明”学生的偏爱。

三、预期的影响作用还取决于双方的相互关系。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教师的“预期”只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比较明显。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影响因素,研究人员推测,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受教师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更依赖于教师的反应。这就是说,当我们对某人赋予期望时,效果如何,还得看我们对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大,他是否信任我们,是否愿意配合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来调整他的反应。

虽然适度的纠结可以让人更谨慎,但变得过分时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少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会犹豫不决,表现得很痛苦,只會想办法退缩。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或者避免纠结的产生呢?

了解自己。一是理性判断自己:究竟是胆小懦弱,还是不想承担责任,或者经历过某些事情让你产生选择恐惧心理?二是倾听内在的声音,了解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是父母和社会要求的,从而指引你找到纠结的原因所在,更清晰地知道该如何取舍,减少纠结。

容忍矛盾性。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指出,幸福总有中庸之道,这不是和稀泥,而是一种妥协、平衡和整合的能力。从个性的角度看,很容易将妥协视为一种自我牺牲式的退让。然而,如果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做自己,又要符合社会要求,那么妥协总会相伴相随。实际上,这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纠结因矛盾或冲突而起,最终必将被内在智慧化解。

理性选择。假如实在无法容忍矛盾,那就需要进行选择。这的确不易,因为选择的过程就是失去的过程,而失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不管多不舍,都需要去选择,并为选择负责。如果你陷入了选择困难,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分析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试着事先设计多种方案,然后分析其利弊,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随心随性。做了这么多理性的分析,还是纠结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从内心寻求答案,不断反思和探索自我: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想要什么?是他人眼中的“好”重要,还是自己内心的安宁更重要?如果依然纠结,那就跟着感觉走。即便不能事事如同期望的那样,也可以顺从一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可能有些不够完美却也体现出个性。

假如以上方法你都试过,还是纠结怎么办?那就只好接受纠结的自己,好在时间会给出答案。有些纠结具有年龄特征,当年让你纠结的事,时隔1年、10年或20年后在你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即使曾经的纠结现在依然没有答案,也不必耿耿于怀,因为时间会治愈一切,答案如何并不重要了。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罗森塔尔心理学家智力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谁更难过
李斯特钢琴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论罗森塔尔与达尔贝特的钢琴演奏及教学(上)
人生什么最重要
世间依然留有罗森塔尔的传说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学术交流工作手记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小饼干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