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海上侦察史

2022-04-05姜森

检察风云 2022年5期
关键词:乌拉尔苏军舰队

姜森

一支以帆船为主力创设的海上侦察部队,最终发展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排水量达3.6万吨的大型核动力侦察舰——苏联的海上侦察史贯穿整个冷战时期。

2022年是苏联海军创建海上侦察部队70周年。俄罗斯《军工信使》杂志根据曾任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的赫瓦托夫,以及太平洋舰队侦察部队首任指挥官卢卡什两人的回忆录发表专题报道,回顾了苏联侦察舰队的历史,披露了苏军在冷战中执行海上侦察任务的内幕。

1952年,冷战大幕拉开。苏联海军元帅、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提出,苏联应发展海上侦察力量。在准备了近一年后,苏联太平洋舰队情报部于当年12月成立了第525海上无线电技术大队(营级编制,简称第525大队),部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支大队下轄两个分部:无线电侦察中心和无线电技术中心。

1953年7月,第525大队派出第一批驻外分队,运营海军无线电技术站,陆续在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萨哈林岛以及各滨海区设立无线电技术站。

海上侦察部队的职责是摸清外国海军的装备和战术。为此,侦察部队的海上行动必须得到保障。然而,作为陆上军事强国的苏联,其由陆向海的进程十分缓慢。直到1953年底,苏军才认识到,有必要在第525大队中配备特种侦察船,用于海上侦察。不过,苏军当时根本没有专用侦察船,只能把侦察设备放置在小船上充当侦察船。首先编入第525大队的是“小蜜蜂”快艇,每艘只能搭载3名艇员。此后编入该大队的包括“舵”号帆船(排水量120吨)、“克尔日涅茨河”号帆船(排水量70吨)和“快速”号帆船(排水量52吨)。此外,还有吨位很小的“伊尔捷克”号猎潜艇、“科比”号帆船以及“洛茨—75”号帆船等。这支以帆船为主力的侦察船队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由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部长负责指挥。

1956年7月19日,按照苏联海军总参谋部的指令,第525大队内部设立第169独立侦察船大队(代号“20444部队”)。这是苏联海军第一支侦察船大队,配有4艘侦察船:“风速计”号、“翁戈河”号、“快速”号和“克尔日涅茨河”号。1957年,按照苏联海军总司令部的命令,第169独立侦察船大队改名为海军特种部队第169大队,仍隶属第525大队。

在建立海上侦察力量的同时,苏联岸基无线电侦察设施不断发展。从朝鲜半岛以东的苏联东海岸,到堪察加半岛(包括苏联滨海边疆区)的所有航行路线,都被苏军的无线电设备(雷达网)覆盖。由此,苏军可以快速知晓太平洋舰队辖区内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苏军的海上侦察船队发展缓慢。

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中)力主发展侦察舰队

1959年10月1日,第525大队更名为第19海上独立无线电分队(代号“09719部队”)。在此后的3年间,终于有中型侦察舰加入该部队,包括4艘排水量870吨、由中型拖网渔船改装的侦察舰——“鲑鱼”号、“维季姆河”号、“粉红鲑鱼”号和“鲢鱼”号。

在1964年4月至1974年12月的越南战争期间,09719部队的侦察舰曾在南中国海、北部湾和关岛海域频繁活动。为了给苏联海军指挥部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提供有关美国军机袭击越南的预警信息(当时美军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袭击越南,美军战略轰炸机从关岛基地起飞轰炸越南),苏军侦察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执行跟踪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任务。它们不间断地向上级指挥部提供美军舰载机、驻关岛轰炸机起降的信息。

09719部队的侦察舰还为在越南作战的苏联防空部队提供情报。1964年4月29日,苏军“量角器”号小型侦察舰率先进入越南水域。自此,该部队的舰船每年完成20—32次侦察任务。每艘舰每年执行2—3次任务,某些情况下要执行4次任务,每次任务时间为3—4个月。

因为在越南战争中表现出色,09719部队大多数侦察舰的舰长都受到苏联政府的嘉奖。

1966年,一批从其他舰队调过来的侦察舰编入09719部队,包括“萨雷契夫”号中型侦察舰,以及“水文地理学家”号、“方位”号小型侦察舰。

同年,苏军在雅罗斯拉夫尔地区建造的两艘侦察舰——“真空”号和“航向记录器”号被移交给太平洋舰队,编入09719部队。

1969年9月30日,根据苏联海军总参谋长的指示,苏军成立了太平洋舰队情报部第38独立特种舰艇支队(简称第38支队)。这是苏联海军历史上第一个特种舰艇支队。两年后,苏军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也组建了类似的特种舰艇支队。

1969年10月1日,第38支队和09719部队联合组建了太平洋舰队特种独立舰船支队(旅级编制)。在苏联海军历史上,这是第一支联合侦察舰艇编队,直接由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部长指挥。

“普韦布洛”号成为苏联的研究对象

苏军迅速增强海上侦察力量,与20世纪60年代末的“普韦布洛”号事件有关。

“普韦布洛”号是当时美国海军7艘侦察舰中的一艘。它原本是一艘排水量900吨的运输船,经过改造,装备了两门12毫米口径机关炮和大功率侦察设备。机关炮安置在舰体上层,并被精心伪装。1968年1月23日,伪装成“海洋调查船”的“普韦布洛”号侵入朝鲜领海,对沿岸军事设施进行侦察,后被朝鲜海军俘获。

针对这一情况,苏联派出专家组赶赴朝鲜。1968年2月初,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又派情报总局的几名军官(布宁上校、基里洛夫中校和罗季切夫少校)去了平壤。他们在平壤停留了10天,对“普韦布洛”号上的技术设备,如译码装置、编码器和录音机等进行了研究。

苏联专家组从朝鲜回国后,向克格勃情报总局作了汇报。克格勃得出结论:“美国非常重视以侦察舰为阵地的电子情报战,而我们(苏联)目前还没有实力对等的侦察舰。”克格勃指出,苏联必须有像“普韦布洛”号那样具备较强侦察能力的舰船。要大力发展海上侦察部队,以便获得遥远的海上目标的信息。

克格勃的建议得到了苏联国防部和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支持。1968年12月1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发布命令:建造4艘大型电子侦察舰。位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下同)的苏联海洋通信设计局承擔了设计开发侦察舰上的电子设备的任务。该机构正是从那时开始从事设计侦察舰舰载设备的工作。由于之前该机构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课题,苏联的工业部门也从来没有在舰船上安装过大型电子侦察设备,所以设计开发工作只能从零开始。侦察舰的建造与改装任务由塞瓦斯托波尔设计局承担。该设计局在大型拖网渔船的基础上改装、升级大型侦察舰。侦察舰的舰体、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内建造。为了开发、制造舰载设备,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尼古拉耶夫和沃罗涅日等城市的众多苏联国有企业及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目。

在多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苏联海军第一艘大型专用电子侦察舰——“克里米亚”号诞生了。1970年新年前,即1969年12月30日,排水量达4000吨的“克里米亚”号上升起了苏联国旗,正式加入苏联海军黑海舰队。伊万·鲍恰林海军中校被任命为“克里米亚”号的首任舰长。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舰上的其他军官和舰员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作为苏联海军第一艘专用大型侦察舰,“克里米亚”号能对敌方的水面舰艇、潜艇、飞机和岸基电子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搜索和分析。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高加索”号、“滨海”号、“贝加尔湖”号等专用大型侦察舰陆续加入苏联海军。“高加索”号加入黑海舰队,“滨海”号和“贝加尔湖”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就这样,苏联海军翻开了海上电子情报行动的新篇章。

黑海舰队的“克里米亚”号和“高加索”号侦察舰,负责在地中海执行侦察任务,主要搜集北约国家和以色列的军事情报;太平洋舰队的“滨海”号和“贝加尔湖”号侦察舰,主要搜集美军导弹靶场试射洲际导弹和反导武器的相关情报。美军导弹靶场的范围从美国加州范登堡基地一直延伸到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值得一提的是,负责对美军实施侦察的两艘苏联侦察舰,专门配置了分管情报工作的副舰长,而其他侦察舰没有这样的“待遇”。

电子侦察舰加入苏联海军后,一直处于战备状态。它们经常远离基地进行情报活动。通常侦察舰出海远航,一去就是6个月,这对其动力系统、电子系统和人员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克里米亚”号侦察舰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期间经受了考验。该舰长时间在埃及塞得港附近活动,一度离岸仅50米,对毗邻埃及边境的以色列南部进行侦察。

苏军的4艘大型侦察舰服役时间都超过25年。它们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对冷战对手实施了有效的侦察。

1981年,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共同决定,采用“冰山”设计局的方案,由苏联造船工业部牵头,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全球最大的核动力电子侦察舰。该舰采用了“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舰体。这在当时堪称举世瞩目的创举,有望解决远洋侦察舰动力和空间不足的问题。

该舰于1981年开工,1983年5月下水舾装,被命名为“乌拉尔”号。1984年,苏联海军开始为“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挑选舰员。其首任舰长为克什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海军上校。1988年,“乌拉尔”号的主要建造工作基本完成,于当年12月30日被苏联海军接收。1989年1月7日,“乌拉尔”号被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成为该舰队海上侦察部队的旗舰。

“乌拉尔”号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侦察舰,舰长264米,宽29.9米,最大吃水深度9.6米,满载排水量达到3.6万吨,舰员编制为940人。

“乌拉尔”号始无前例地采用了蒸汽轮机和压水反应堆联合动力装置,舰上配置了两座压水反应堆、两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55兆瓦。它装备了较为齐全的武器系统,还配备了舰载直升机,这在侦察舰中是非常罕见的。

强大的侦察能力是“乌拉尔”号的最大特征。其巨大的甲板上布满了天线和探测设备,大都由保护罩遮盖。苏联海军还在舰上配置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核动力侦察舰“乌拉尔”号

虽然“乌拉尔”号是独一无二的侦察舰,但它对于整个舰队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该舰到达基地后,长期滞留在泊位上。由于太平洋舰队为核动力侦察舰建造的码头设施不完备,该舰获取淡水等补给需要很长时间。

1989年7月27日,“乌拉尔”号从波罗的海沿岸出发,经过南部海上航线,完成了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历时59昼夜的海上航行。舰上的情报侦察和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以及核反应堆冷却系统频繁发生各种故障。航行途中,该舰还发生了舰体向左倾斜5度的事故。

“乌拉尔”号准备驶往马绍尔群岛,抵近美军基地进行侦察,但最终未能完成这一既定任务,主要是因为其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故障一直未能彻底排除,而且舰载“珊瑚”特种侦察系统不断出问题。

1990年,“乌拉尔”号上的水兵乱扔烟头引发大火,导致锅炉受损,舰尾机器舱和电缆被烧毁,柴油机也发生故障。

冷战接近尾声,昙花一现的“乌拉尔”号由于缺乏维修资金,常年停靠在马加丹军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方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护这艘全球独一无二的核动力侦察舰。1992年,舰上核反应堆关闭。2001年,在闲置了近10年后,俄海军宣布,“乌拉尔”号侦察舰正式退役。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乌拉尔苏军舰队
无人舰队拼团记
超级舰队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乌拉尔甘草种子处理及滴灌肥水试验初报
俄陆军首辆乌拉尔—VV装甲人员输送车计划于2016年生产
中俄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理念对比——以乌拉尔、大庆地区为例
钼、硼、锰和锌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品质的影响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