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
2022-04-04梁娟
梁娟
(北京北咨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4)
为更好地满足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加大公路工程建设及高等公路的翻修、重建力度。众所周知,公路工程建设阶段施工工艺十分复杂,为使来往车辆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保障,通常会对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可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二级公路,全长28.5km,该公路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2001年进行局部大修,拓宽整改,改建以后的路面结构是“16cm 厚二灰碎石基层+5cm 厚中粒式沥青砼+4cm 厚细粒式沥青”。2010年时,该公路收费站被撤销,车流量明显增加,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发现沥青路面存有纵横向裂缝、龟裂、坑槽等质量病害,对道路使用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
2 处理方案
结合道路质量病害的调查状况,结合不同路段编制相应的检修方案,一共有10.17㎞路段应用了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具体处理方案如下:破损处理原沥青路面、基层,掺入5%水泥,进行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采用新基层作为再生层。新形成的路面结构如下:4cmAC-13C+5cmAC-16C+20cm 全深式就地冷再生。对于冷再生混合料做出如下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3.0MPa,压实度≥95%。
3 就地冷再生技术原理及特征
3.1 技术原理
冷再生的原理是在对原有路面的改建作业中,尽可能地使用原道路的面层沥青物料,在不实施面层拆除、重塑的情况下,参考原道路沥青结构层的设计比,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如水泥物料、石灰物料等,同时,还可掺入一些稳定物料,如泡沫沥青物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就地实施混合料拌制、路面找平、路面碾压等作业。采用冷再生技术方式,必须要应用专业的再生设备,其核心为一个组装数个硬质合金钢刀具的切削转子构件。转子运转时,朝上方切削处理路面物料,转子削切的同时,软管将再生机前的水罐车内储备的水输送给再生机,配合机载计算机系统调控喷洒过程。在再生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协助下,能实现对喷水量的准确剂量,拌和罩壳中和切削掉物料能实现充分混合,便于压实后达到工程建设所需的最佳含水量[2]。
3.2 特征
3.2.1 连续搅拌
确保原路材料与稳定材料两者充分拌和。利用微机系统,控制水与其他液态稳定材料,应用喷嘴,在转子整个宽度范畴中实现均匀撒布[3]。
3.2.2 准确调控铺层厚度
在设计好作业深度后,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协同控制转子的切削深度,接触方式获得十分准确的再生铺层厚度。
3.2.3 加快施工进度
再生机及其他设备的生产效率均较高,每天完成的任务量约5000㎡,和常规基层施作相比能减少10~15d。
3.2.4 气候因素形成的影响较小
即便是在不确定的气候条件下,就地冷再生技术也能实现连续施工,雨天时暂停施工,雨天过后即可恢复施工活动。
3.2.5 改善交通中断状况
由于就地冷再生工艺过程较简单,不会投入较多的施工机械设备,在交通量不大的工况下,能实现半幅施工、半幅开放交通。
3.2.6 基层强度相对较高。
因为这种施工工艺应用阶段显著增强了基层承重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配合比、严控施工过程等,进而能使再生层强度达13~15MPa。
4 再生混合料配比与施工技术
4.1 混合料配比
混合物料的配比需要参考原道路面层结构的实际情况,利用旧沥青路面的物料,掺入再生剂、新物料,严格把控含水量。
第一,本工程需要对旧路的物料实施筛分,同时进行试验,核实具体的配比数值。结合试验数据,可以确定铣刨部位的物料配比情况,同时需要符合作业实施标准,全部物料采用加入铣刨料,进行再生作业。
第二,本项目使用P.042.5级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当作再生物料的添加剂,参考原道路的设计配比,核实水泥的添加量为4.5%,通过击实试验之后,得到稳定的含水量,其最高的干密度值为8.8%、2.05g/cm3。综合上述数据,参考作业道路的实际含水量,对应添加并调节冷再生设备的加水情况。
第三,综合稳定含水量、干密度数据,实施试件的加工,最佳温度在(20±2)℃的情况下,进行7d 的养护作业,后续浸水1d后,对其实施无侧限抗压的强度检测,最终的试件强度为3.3MPa,满足项目的设计标准[4]。
4.2 准备工作
首先,依照工程设计要求,准备好各种施工材料,把集料堆放在干净、干燥、排水状态良好的场区内,规格不同的集料要做到分类堆放。
其次,清理掉原路上存在的杂物,结合再生层厚度、宽度、干密度等指标测算出单位面积新集料用量,均匀撒布。试验路段设定成100m,通过试验路的铺筑施工情况,确定施工工艺、质控、施工管理等内容,现场施工作业设计成2.3m。
4.3 再生作业
第一,在位于作业实施的起步点,将作业所需的机械进行收尾相接排序,将需要的传输管道、水车、冷再生设备连接好。
第二,打开再生设备,实施系统的预热作业,持续1~1.5h。结合试验段的详细数据,进行再生部位的铣刨作业,拌和原有面层的二灰碎石,大约深度为15cm。作业实施环节,再生设备务必要匀称、缓慢且不间断地实施再生摊铺(见图1),设备的前进速度要把控在5~6m/min。再生设备的拌和环节,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拌和的深度进行检查,保障其拌和的范围满足作业实施标准。
图1 旧路铣刨
第三,单幅道路再生作业实施结束之后(100m),需要将再生设备与传输管道、水车等运送到下一个作业起步位置,实施第二路段的作业,直到所有路段的再生作业全部完成。
第四,接缝的设施点需要避开快车道的部分,横向接缝处的相邻作业区域需要让其重叠大约100mm,不能低于该数据,水平接缝的重叠铺设需要把控在2.0m左右,同时,在重叠铺设的部位撒上适量的水泥物料。该项目两个路段的作业,其接缝的衔接处理方式都使用了上述的重叠铺设方式,上一层与作业一侧铺设后,分别留出5~8cm、10~20cm 的缝隙,加入一定量的水泥物料后,再实施搅拌,然后与下一层及另一边的道路一同压实[5]。
4.4 碾压与修整
物料铺设匀称后(见图2),需要紧跟碾压工序,采用轮胎压路设备,在铺设作业结束后的道路面层快速压实1 次,这一步的操作是为了把控路面的总体平整程度。第一遍的压实作业完成后,需要使用压路设备进行面层的修正(见图3)。倘若修正的路段是直线形态,那么应该从路面的两边同时向中间实施压实作业;倘若修正的路段是弯曲形态的,那么应该从道路的中间向两边实施压实作业。修正的环节需要循序渐进,直到总体路面的平整度、压实性能符合设计的标准。在对路面修正的期间,该路段需要封闭处理,不能出现行车。需要参考道路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天气温度,合理地把控压实作业流程,同时,压实作业的标准要根据道路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对于特殊路段,有需要的情况下,应该实施2~3遍的压实作业。压实环节中,需要对路面进行含水量的检测工作,当含水量的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该选择轻型和重型的压路设备,实施交替式作业。如果发现路面凸起、松散的状况,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挖开问题路面,然后实施再次铺设、压实的作业,同时搭配协助方式,避免出现再次的病害问题,进一步确保道路项目的总体质量[6]。
图2 摊铺施工
图3 碾压施工
4.5 养护
面层的冷再生压实作业完成后,需要安排7d的养护时间,在此时期,作业实施单位需要选取尺寸、类型合适的布料,将作业实施路段覆盖处理,并且按时洒水(见图4),保障该路段在总体养护期间可以保持很好的含水量,防止出现暴晒的情况,同时,需要封闭该路段的交通,禁止车辆行驶。沥青结构面会对气温的变化呈现出极高的敏感度,因此,在冷再生作业实施期间,需要把控好物料的温度[7]。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作业,就会不好把控再生面层的物料性质,气温过低同样会改变物料的性能状况,所以,需要综合天气的温度状况,选择气温适宜的情况下作业,同时完善沥青结构层的养护作业环节[8]。
图4 洒水养护
5 结语
近些年中,我国道路养护事业持续发展,更多精细化施工标准与新理念融合至水泥冷再生施工活动中,这就要求施工方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加强各工序规范化指导及质控,在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减少资源用量,更好地落实节能、环保理念,实现文明、高效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