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二)*

2022-04-04ChinaSeismicExperimentalSite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预测科学

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署的重点区域是哪里?

A: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经过多方面专家和部门的“交换、比较、反复”,目前确定了“一带五区”的布局(图1),这一布局,考虑了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国家重大工程地震安全、城乡地震减灾的需要,并兼顾了1980 年以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2014 年以来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的发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丁志峰、李 丽)

图1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部署略图Fig.1 Schematic map of scientific deployment of the CSES state key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什么选在川滇?与其他实验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川滇地区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东缘;邻近“喜马拉雅弧东构造结”;有压缩、剪切、拉张等各类断裂系统。实验场区范围从川甘交界到云南南部,即(21°—32°N,97.5°—105.5°E)范围的国境内区域,面积约78 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有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小江、红河、丽江—小金河等重要断裂带。在这个地区曾发生过2008 年5 月12 日汶川8.0 级地震、2013 年4 月20 日芦山7.0 级地震、2014 年8 月3 日鲁甸6.5 级地震等。从1965 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的历史看,这里每10 年约有14 次6.0 级以上地震,包括3 次7.0 级以上地震;与这些地震的“短兵相接”,为面向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地震科学实验场提供了难得的“战机”。

同时,实验场建在川滇,并不具有地理位置上的“排他性”。环境科学领域早有这样的概念,为了克服样本数太少、控制因素太多的困难,采用“协同分布式实验”(CDEs)的方式来开展全球范围的研究。地震科学所面对的问题与此相似,因此,CDEs 的概念也可以借鉴到实验场中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现在是一期工程,其二期及后面的发展,至少要考虑天山、华北等地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还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实验场的比较研究,推进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吴忠良、邵志刚)

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怎样为地震预测科学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A:地震科学实验场,在相当意义上是原来的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继续和发展,地震预测也始终是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核心科学议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怎样为地震预测科学难题的解决做出贡献,可以从3 个方面来考虑。

(1)野外实验始终在地震科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测量精准性的限度和连续、重复测量的困难,一直是地震科学野外实验所面临的严重挑战,结果是地震科学相关的野外“实验”中,“实验”两个字总是摘不掉引号的“帽子”。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精准测量开始成为可能、密集观测开始成为可能、连续动态监测开始成为可能、半可控地震过程开始成为可能、在十年尺度上“捕捉”地震并进行“贴近观测”开始成为可能。这样,建设更加直接地面向地震的孕育—发生—致灾过程的“野外实验室”开始具备必要的条件。

(2)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AI)、分布式光纤地震观测系统(DAS)、主动震源技术等新的技术(系统)逐步进入地震科技,并形成新的生长点,使基于野外实验基地的系统试验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从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传统源流的角度来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需要同时重视两个方面的建设,一个是面向对地震的系统性科学认识的科学实验场(experimental site),另一个是面向新技术应用的野外试验基地(test site)。

(3)地震预测的目的,说到底还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面向2035 年国家现代化目标和2050 年现代化强国目标,比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考虑中国自身的特色优势,我们需要以科技发展为先导,促进全社会的防震减灾理念,特别是地震预测预报的理念,对标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根本性、重塑性的改造。这方面,实验场要发挥先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实验场考虑了一个“全链条”的预测问题:地震的中长期预测、地震的短临预测、诱发/触发地震的预测、地震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地震灾害的预测、地震链生灾害的预测。

实验场中的地震预测研究与常规地震监测预报业务有关,但边界还是很清晰的。以面向短临预测问题的研究为例,在实验场中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有了地震,如果某个模型是对的,那么应该能够看到什么情况,特别是应该看到(什么时空尺度上)什么现象和什么现象同时出现的情况,这种预测是不是正确。实验场要解决的是两个层次的预测:面向地震预测(这是研究的目标)的关于应该能够(在野外)观测到的现象的理论预测。实验场要对这两个层次的预测进行野外实验的检验,再通过检验来验证、修改模型,并推进将可以转化为应用的模型应用到地震预测业务中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吴忠良)

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南加州地震中心之间的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建设中,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它有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SCEC在很多方面是不一样的。决定这种不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支撑实验场的科学研究活动的项目,和多种项目所形成的“项目生态”。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项目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科技形态”。

地震科学实验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研发、基础探测、应用试验等诸多环节。研究资源是实验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实验场工作既要考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一“龙头”工程,也要考虑与之配合的其他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星火计划”项目等,以及国际性的科技项目,同时,还要考虑积极争取国家基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基地类项目。(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车时、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吴忠良)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预测科学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