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冰才是正经事

2022-04-04刘俞廷

环球人物 2022年7期
关键词:杨万里建安冰镇

刘俞廷

說起爱吃水果的皇帝,魏文帝曹丕必须拥有姓名。

曹丕在诗中描绘他盛夏时宴请宾客的场景:高朋、音乐、珍馐、美果,缺一个都不算完美宴会。特别是摆在一旁随时取用的水果,吃一口,透心凉心飞扬,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夏季风物。

曹丕喜欢吃葡萄,自称在宿醉酒醒时来一颗,个中滋味简直不要太爽。他也大力推荐过个大汁满、脆爽可口的河北梨。但曹丕在水果界的最大贡献,是将一种吃法发扬光大——冰镇。文雅一点的说法,叫“浮瓜沉李”,就是提前将甜瓜和李子浸泡在冰水中,以备酒足饭饱后拿来消暑解渴。

说起曹丕对这种吃法的推广,还得从一场游乐开始。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已在群雄割据中占据优势,统一了北方,曹魏政权即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年初,25岁的曹丕已经拥有五官中郎将、丞相副的官职,成为曹操属意的接班人之一。这位少年郎意气风发,携一众人马从居所邺城直奔南皮,由此开启一段宴游佳话。

南皮这个地方,今天的人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古代文艺青年的眼中,可是雅游的代名词。南皮位于漳河下游,距离当时的大都市邺城不远,大致是现在河北沧州南皮县所在的位置。

南皮之游给曹丕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场面之生动鲜活,众人之恣意洒脱,即便多年后他再忆起,仍历历在目:

妙思六经,逍遥百氏。

弹棋间设,终以六博。

高谈娱心,哀筝顺耳。

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琴棋书画、作诗射箭、吃饭喝酒都齐活了。出席者也是顶尖才俊。曹丕是核心人物,弟弟曹植亦在其中。“建安七子”除已经去世的孔融外,其余六人——陈琳、阮瑀、徐干、王粲、应玚、刘桢也悉数而至。

这群人在南皮推杯换盏、到处撒欢,酒酣耳热之际,还以诗赋相唱和,真是好不逍遥。

南皮之游,将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以来邺下士大夫集体性的诗赋创作带入了一个高潮。“南皮”一词,也作为形容文人雅士宴饮游乐或吟诗赋词的一个象征,与“浮瓜沉李”一起流传了下来。

曹丕那会,西瓜还没大规模传入中国,所以曹丕他们冰镇的瓜应该不是西瓜,而是另外某种甜瓜。不过到后来,就算是其他水果,文人们也习惯用“浮瓜沉李”指代了。

曹丕冰镇水果的做法不是首创。回顾中国人存冰、用冰和吃冰的历史,最晚在距今3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诗经》中已经有关于奴隶凿冰存放以供贵族使用的记载: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战国时屈原的名篇《招魂》有大量篇幅描写华贵舒适的宫廷生活,言及日常吃食时,提到一种冰镇的发酵类饮品,味道醇厚清凉: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这种冻饮,可以说是冰镇糯米酒的初代产品。

唐朝时,吃冰对于大部分平民来说仍是一件无福消受的事情——在都城长安,夏天时冰的价格堪比金玉。

但进入宋代以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吃穿住行各方面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宋人也就把吃冰玩出了新花样。

建安七子。

《 清明上河图》中的冷饮摊位。

有记载表明,宋朝初年,冷饮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像雪泡梅花酒、砂糖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儿水等,都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吃食。还有一种叫做“乳糖真雪”的——原料是牛奶、糖和刨冰,口感就像雪,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今天的奶昔或者绵绵冰?

脑洞大开的宋人还把果汁、牛奶、冰块等混合在一起,由此调制出“冰酪”。我们熟悉的诗人杨万里是这种冷饮的忠实粉丝,忠实到特地吟诗一首《咏冰酪》,以示喜爱:

似腻还成爽,如凝又欲飘。

玉来盘底碎,雪向日冰消。

味道甜爽,触如冰凝,状如玉碎,入口即消。不得不说,杨万里对这种南宋版的冰淇淋是真爱啊。他还专门写了另一首关于卖冰小商贩的诗: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看来杨万里如果不去写诗,可能会去卖冰。

与曹丕同为爽脆口感爱好者的,还有晚清的黄协埙:前者钟情浮瓜沉李,后者则偏爱浮瓜雪藕——听起来口感也很不错。

古代文人为什么热爱吃冰?不妨推测一下,除了味觉上的享受,视觉上的晶莹感也很契合文人审美,还有什么比吃冰镇食物更能吃出高洁、轻盈的吃货形象呢?

直到近代,梁启超的“饮冰”又是另一重境界了:苦难中的清醒,寒冰下的热血,文人的高洁体现在救世的启蒙中。

咏冰酪

杨万里·南宋

似腻还成爽,

如凝又欲飘。

玉来盘底碎,

雪向日冰消。

猜你喜欢

杨万里建安冰镇
许昌市建安区举办“讲建安故事 诵爱国诗词”比赛
做冰镇小吃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冰镇的夏天
冰镇
快速冰镇饮料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