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江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4-04吕洪九

新农民 2022年7期

吕洪九

摘要:近年来,潜江农村生产商品化采取了地区性布置、专业性产品经营、规范化建设、系统化综合加工、社会性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了种养加、产供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合一的营销系统,使前江农产品生产走向了一、二、三业融合的现代化经营体系和新产品组合制造形态,总体上促进了前江的从传统农业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新型经营体制的建立。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三产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探讨

1 龙头企业为推动中国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为基本状况

全市采取了抓大规模发展、龙头效应、产业基地建设、新技术的引进等方式和举措,以龙头企业推动城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紧紧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培植新兴行业"这一思路,促进了潜江市农业产业扩规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了产业发展面。全市耕地一百零八万亩,主产粮、棉、油料,据二零二零年底统计,虾稻共作面积八十五万亩,农业综合生产总值约五百二十亿元。全市农村机械化水平百分之九十二点七以上,"三品一标"工程覆盖面八十三,7%。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12316益农信息社已经达到了村级的全面覆盖。全市市级工业龙头企业七十八个,当中国家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十七家,年加工产值过十亿的民营企业三个(偿香思、九缘食品、好彩头),过20亿元的2家(莱克公司、华山水产),近30家企业实行了土地流转,自办基地0.37万hm2,订单生产基地达6.4万hm2次。

2 龙头公司在推动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2.1 行业融合发展层次相对较低

当前,我市乡村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总体上还处在较初级阶段,乡村文化各行业间融合度还不高、融合水平比较低下。一是龙头企业多而不强。虽然华山水产、莱克公司等企业已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但与省委、省政府创百亿企业、创上市公司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部分粮棉企业因国家取消收贮政策,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边缘。畜禽加工一直是我市农产品加工的短板,目前尚没有一家上档次的生猪加工企业,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基地建筑技术标准并不高,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强。发展规模化种养业不可回避的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即便是我市"虾稻共作"模式也不例外,基地建设的水利设施配套不到位,机耕道没有形成、植保设施未能形成,虾埂综合利用差,水面水生蔬菜是空白,以及小龙虾健康养殖等问题普遍存在;蔬菜大棚有的地方搭了架子,没有苗子;畜禽养殖基地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不适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高蛋白大豆基地建设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土地流转不规范等。三是双方利益关系松散,合作途径较简单。这些地方政府目前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以订单农业为主,而订单农产品违约比率最高,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式利益联结方式比重则很低。

2.2 产业融合存在要素瓶颈约束

目前,由于土地、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供应不够,成为中国不少地区促进农村工业融合所面临的明显制约。一是土地集并难,农业转移人口安置更难。随着中国现代农业步伐推进,集约化经营方式将形成一定发展趋势,由于农业用地千家万户,在集并的过程中,如果一户都不同意,将影响全局,也为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娱乐观光度假场地、各种庄园、酒庄、农家乐,包括在各种现代农产品园区中涵盖的用餐、食宿、会务、大规模停车场服务、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商品展销场等的永久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规定,都需要严格的按规划用地实施管控,使得不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无法顺利开展。而一些电商的运营场地、仓库用地,包括大规模训练场馆用地也无法获得有效满足。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行政成本支付问题、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压力问题、大龄老人生活保障水平下降的问题、养老保险金加大的问题,经初步测算,农民转为市民后的社会保障的养老、医疗、就业、社会救济等相关成本高达每人14万元。二是融资难。目前的中国农村金融商品、业务条件和信贷抵押手段都相对较低,农民租用的农田土地和大量农用设备上又没有贷款,农民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规模也非常有限,且直接投資途径狭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一些较大型的农村产品化公司平均直接投资成本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三是企业科技人才缺乏。引进的科技人才因多方原因难以留住,培养人才因投入周期长,见效慢,费用高,企业无力承担,造成企业科技人才缺乏,因此也影响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即使有创新技术,但对企业贡献也不够,仅仅是企业荣誉的装饰。

2.3 产业融合中新型主体带动能力较弱

农户专业技术合作一直是上联龙头企业,下联生产基地农户的重要联系沟通纽带,但农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企业经营市场主体拉动力量不够的现状,一是有力量的新兴农业经营市场主体很少,部分合作甚至不具有自身发展力量。我市合作社数量尽管增长较快,但一般机构比较松散,运行机制并不完善,没有凝聚力和带动力,品牌少、产品档次低,全市以合作社注册的商标仅26个,占总数的21%,有的合作社是有组织无合作,纯粹指望争取一点国家补贴和奖励。二是部分新兴运营市场主体结构简单、管理粗放、运营实力不强,多数联合社都"出名不实",而家中农庄和其他专业大户经营的经济规模都较小,组织融入力量差。三是部分运营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够。一些与乡村产业的融入发展项目个性突出不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内涵、传统农业文化、传承文化、人文历史、地方民族特色等都亟需进一步深入发掘研究。四是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不强。一些产业协会"只开会、不服务","多收钱、少办事",在推动农业园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还不够。

3 龙头企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入互动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龙头公司既是经营主体间相融共生的主体人,是产品环节相融交互的主导人员,又是生产资源要素相融渗透的重要推手,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性。因此龙头公司要主动延伸产业链,面向行业上下游产品跨越快速发展;要提高生产价值链,利用精深工艺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共建现代农产品利润链条,让广大农户通过共建农耕产业链增长利润;要催生现代新型产业,把"互联网+"、"生态+"等现代新概念带入农耕生产经营活动,并革新制造工艺、经营手段和资源使用方法。

3.1 以规划为引领,健全龙头企业培育体系

一是做好行业规划统筹。要将工业、城镇和农村发展当作一个总体统筹规划,按照合理规划重点发展产业链条的深圳市质量强市骨干公司、园区、生产基地于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空间布局。以杨市、总口片区的建设为核心建立虾稻科技工业园,整合农业产品化的重点企业,进一步强化规划控制,认真处理好园区交通,供水、电力设施等具体问题,尽快生成集聚效果,实现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化。二是推强扶弱补短板。我市虾-稻产业虾强稻弱,政府要把稻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做强做足虾稻产业,早日实现双轮驱动。解决好虾乡食品有限公司市级或省级储备粮稻谷收储点(托市收购除外),给予1500万kg以上收储政策;引导和扶持好虾皇餐饮从三产向一二产融合的华丽转身;以食品产业园为依托,补齐畜禽产品加工短板,形成"技术-装备-标准-示范-推广"的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畜禽产业等健康食品深加工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解决好涉农企业科技人才缺乏问题。政府要突出奖励政策,拿出资金,鼓励企业实施好"产学研"结合,引进、留用科研人员。政府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改过去"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采取派驻科技人才的方式,解决好企业的科技短板,提升企业科技实力。依托潜江龙的传人盲僧科普文化教育中心突出科研创新,成果开发应用,实验演示,技术咨询服务和农民技术培训等功能,建立农民科学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人员创新评分,高新科技产品培育基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3.2 以延长产业链为重点,推动全方位、多模式的行业融合

一是农农融合。重点是调一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牧结合、林联系、种养结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粮经饲"三元构成和发展的粮食种植业内部结构,以熊口赵脑、龙湾郑家湖"虾稻共作"基地为基础,迅速推动"四水农业",把政府工作报告"四水共作"从纸上落实到田间,打造好虾稻共作升级版。二是农工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公司有着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因此加工农产品公司要主动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并积极探索进一步发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龙头公司+联合社+农民"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农民之间形成更为密切的利益连接关系。三是农旅融合。发挥农村的各种物力与非物质资源优点,运用"旅游+"、"生态+"等经营模式,丰富发展农村的旅游观光态与商品,形成了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以古章华遗址为核心,迅速打通章华台到赵脑的旅游通道,在落实"四水共作"的同时,利用多色稻搭配,复制芈月肖像;以东荆河沿岸高铁、高速公路、318国道交汇处为核心,利用油菜花与小麦搭配种植出"欢迎到潜江、请下次再来"等标语,打造田园种植景观,弥补自然景观不足。通过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的各种功能,创建潜江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和农业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返湾湖湿地、借粮湖、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创建潜江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依托高铁新区,生态龙虾城,龙展馆和小龙虾休闲体验基地;把沪蓉高铁沿线打造成小龙虾主题城市商业文化集聚区。真正做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四是农商融通。大力推进农超衔接、农市互动,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公司在农村、社区建立鲜活农业产品品牌竞争力的直销网点。积极地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电商,积极发展"潜网电商",形成以商联农、农商融通的农业新型产业。

3.3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多元化的融合主体

一是增强农村新型经济市场主体的基础功能。通过引导农民专门合作社向二三产业转化,大力发展农业加工、销售业。通过引导农民专门合作社集体鼎力或加盟企业成立农村合作社联合社,带动土地流向农户联合组织和家园农庄,并培植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和林业重点龙头公司等。二是建立产业联合体。通过引导农村产业化龙头公司、农户专门合作社、涉农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等建立产业联合体,支持联盟成员间采取联合开发、农村科技成果生产商品化、资金拆借、共享产品、统一经营管理等方法,进行优势互补合作。三是以利益联合共建为核心,构建更多类型的农村利益联合制度。指导农村龙头公司,与村民、家园农场、村民合作社组织等签定优质农产品买卖合约,开展产品订单农业生产。并引导民营企业开展股份合作,使农户可以通过股东身份共享加工、营销环节利润。

3.4 以财税支持政策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一是严格执行有关农业涉农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村农业产地初加工补贴优惠政策、农民初加工用电享受的农用电价优惠政策、新型农村小微企业所得税扶持优惠政策等。将农业产品新增的建设项目用地优先进行新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在本年度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中单列相应份额,专项用来对新型农业乡村运营主体进行基础辅助设施建设等。二是进一步强化农业财税扶持力度。拓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减免的试点行业范围,健全农村农业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政策目录制度,建立新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基金和农业风险补助基金。产业基金要逐步强化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力度,要有效整合乡村各种农业涉农专项资源,有步骤、分重点地加以支持。三是形成了市场化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工商投资等社会力量,采取直接投入、参与项目运营、签署长期协议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地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4 结语

以现有的潜河小龙虾公用品牌为推手,坚定不移搞强滑螯虾产品。集中力量打造"潛江龙虾"区域公用名牌,带动全省滑螯虾行业发展壮大。做实湖北滑螯虾行业科技研究院,加快选育小龙虾优良品系。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建设40万t大型冷库和50万t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推进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扩规扩容,建设潜网集团10万t冷链仓库项目(虾谷智慧云库),推动与全国300多个小龙虾大市场联动,将小龙虾交易"潜江指数"打造成为具全国公信力的交易指数。打造生态龙虾城、熊口龙虾小镇、后湖虾谷小镇等农旅融合示范亮点,精心谋划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办好中国小龙虾产业大会。

参考文献

[1] 尹云松,高玉喜,糜仲春.公司与农户间商品契约的类型及其稳定性考察——对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8):5.

[2] 郭红东.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完善与创新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2(5):181-185.

[3] 张维达,王连忠.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C].2007: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