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湘西传统民居的特征在当地村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2-04-04王雅楠龙社勤

工业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特征应用

王雅楠 龙社勤

关键词:湘西传统民居;特征;村寨景观设计;应用

湘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近年来,民族村寨的景观设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当地人民利用当地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用了当地材料,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村落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而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时刻影响着人类居住环境的发展[1]。

1 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

在当前的城市化加快进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国文化相互融合,传统民居被现代外来建筑不断地冲刷和取代,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日益消失。在历史底蕴丰厚、民族风情浓郁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吊脚楼等都是湘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少数民族村寨景观设计等领域极为重要的资料。湘西传统民居建筑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且依山就势、依水就势,因此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凸显,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了解(如图1)。

1.1 建造特征

湘西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即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为两层或者三层,上层用于晾晒储藏、堆放杂物,中层是湘西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下层用于饲养牲畜。干栏式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用防火墙作为山墙,来满足防火需求。湘西建筑通常就地取材,使用当地木材、石材、粘土砖等材料,这样原始的建造方式保留了材料的天然属性和材料自身的美感。湘西人民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依山而建,最大程度的减轻对大自然的破坏。湘西民居建筑形式根据当地的地形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栋房屋,座落于山上;另一种是一整排房屋,修建在河边。其中,湘西民居屋顶的飞檐翘脚,不仅能用来排水,也能增加民居建筑的受光面,同时给建筑本身增添美感(如图2)。干栏式阁楼,底层架空,视觉上给人一种轻盈感,屋顶、花窗、梁枋、栏杆等相互配合、相互映衬,整个装修和谐富有变化,体现出建筑的造型之美。湘西民居的门窗以木雕为主,精心雕刻的图案反映了工匠们的工艺。雀替、瓜子垂、泥塑等局部重点装饰,体现出建筑的细节之美。

1.2 布局特征

湘西传统民居的布局深受地方文化的影响,它以山地为基础,灵活多变,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于一体。湘西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湘西民居独特的建筑艺术。其中尤以土家族、苗族吊脚楼独领风骚[2]。

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分为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平地起吊式等。单吊式建筑,即正屋一边的厢房延伸并悬挂在空中,由木柱支撑;双吊式建筑,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四合水式建筑,即将正屋两头厢房与湘西吊脚楼部分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二屋吊式建筑,是在一般湘西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平地起吊式建筑,不需要吊脚,而是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湘西传统民居建筑通常分为堂屋、厢房、火坑屋三大主要功能空间。堂屋是用于祭祖先、会客、红白喜事的公共空间;厢房位于堂屋两侧,用于卧房、客房;火坑屋位于连接堂屋和厢房处,用于居民吃饭取暖。湘西地区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湘西民居布局顺应自然、巧于取舍,节约了资源,空间形态不按常规,悠然自得、随心所欲(如图3、图4)。

湘西地区居民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生活习俗,造就了湘西民居建筑独特的布局特征,其布局文化主要体现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人工调节上。

1) 顺应、尊重、利用自然。湘西居民根据当地的地形,顺着等高线的布局方式,直接进行房屋建造,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挖土和填土的工程量,还可以避免因二次建造对地层结构的破坏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但有些特殊地形的单体民居建筑在进行布局时则是采用顺应地形依势而建的方式,因为在建造这些民居建筑时不需要考虑等高线的布局方式。

這些所建造出的湘西民居所表现出来的建筑形态横向有致、纵向叠落……,这些变化与湘西原始的地形地貌相协调。

从现存的湘西民居建筑来看,分为依山就势而建和依水就势而建, 这样的布局既没有对山体地层造成破坏,同时也节约了土地,相同点是两种民居都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居室,下层用来储物,不同的是,依山就势而建的民居下层多了一项饲养牲畜的功能,房屋方向为坐南朝北,依水就势而建的民居取水极为方便,水陆交通也十分便利,建筑整体也更为美观。

2) 人工环境绿化,通过对建筑总体布局进行有意的栽植,如成片的竹林常常分布在建筑的外围,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又如将芭蕉树栽种在民居建筑的入口或中心处,用来美化民居建筑周围的环境,虽然是人为的景观,但在极力追求较为自然的形态,在绿化环境的形态上体现出自然与建筑的高效融合、和谐统一[3]。

2 湘西传统民居的特征在当地村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2.1 尊重自然的“ 天然合一”思想

湘西传统民居选址基本都是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多在风水学的指导下进行。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尊重自然 “天然合一” 的思想,将村寨民居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选址在山水之间,与树木相伴,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满足农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布局,以此来灵活变化。

湘西传统民居建筑一般位于多山且树木众多的地方,民居建筑多采用全木结构体系,青石基础,瓦屋面,朴素简洁。因而竹子和木材作为炎热夏季必不可少的隔热材料,大大避免了因围护结构吸收太阳辐射造成的室内温度过高。青石作为地基,有利于潮湿山区的防潮木建筑。木梁、木柱、木斗拱、木隔窗,以及摆放其中的红木家具等都展现了土家人的精湛技艺。木头雕刻具有天然的表现力,湘西民居中的木结构阳台和悬挂式走廊是人们利用木材的自然表现力创作的典型作品。

在湘西地区的自然景观中,山地、丘陵、溪河、林谷都极具特色,山恋重叠,沟塾纵横,溪河交错,林谷深幽。湘西人民根据当下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房屋依山就势或隐居山谷,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将村寨和自然的生态环境完美融合。清晨的村寨,被一团团云雾遮挡住,远远看上去,宛如一幅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画,令人神往[4]。

2.2 在原有的景观上合理规划

湘西民居选择在山坡上的台地修建住宅,山坡下的平地用来种一些农作物,村寨居民的日常活动可在村寨入口处。在湘西村寨的农田景观中,大片的油菜花映入眼帘梯田,金灿灿的,美不胜收。梯田层层叠叠、曲直壮阔,地域特色、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满足了当地居民在饮食和生产方面的需求,在原有的景观上合理规划,有利于山体水土的保持。当地居民将雨洪管理与再利用结合在一起,人们往往结合田间水沟、山体沟壑挖简易储水池,储蓄多雨季节的雨水,等少雨季节来临时,用于水稻的灌溉。因此,稻田景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成为湘西地区独特的农耕文化。当地农田景观体现了湘西人民的村寨神态意识和视觉审美特征,是人们了解少数民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原来的羊肠小道早已被柏油路、水泥路所替代,从整体村寨景观的设计上来说,这些现代化的产物给村寨带来的改变是否真的符合村寨景观设计的发展,值得人们思考。

2.3 利用自然格局改善局部小环境

湘西当地的生活景观主要包括建筑景观和道路景观,湘西村寨地域特色鲜明,建筑样式丰富多彩、布局灵活。湘西民居总体布局利用自然的山水格局来改善局部的小气候环境,同时湘西村寨总体布局通过栽植地方特色树种来达到绿化环境的作用,营造出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湘西的土家吊脚楼、侗族的鼓楼等都代表了该民族悠久的建筑历史和文化观念,传统民居的吊脚楼,或坐落于奇峰怪石间,或依附于河滩溪水旁,马头墙层层重叠、高低错落,石墻面乱石交错,所有这一切都融合在大自然之中。

湘西民居村寨道路景观是一个综合景观体系,道路景观小品的设计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指导,加入地域文化的特色。道路景观是由道路两侧的建筑、农田等垂直景观和路面、边坡等水平景观构成,简单来说就是将道路与其周围环境相结合。村寨道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景观廊道作为道路景观空间的主体部分,由道路空间、道路两侧的绿化空间及视域空间三个部分组成。而道路空间主要包括行驶车道和车辆、路面、防护栏等,道路两侧的绿化空间包括树木、花草等植物,道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包括田地、村庄、山体、水体等,这三部分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景观廊道,构筑出新的大地景观[5]。景观节点是道路景观空间的重点,作为道路空间节点被记忆的场所,可以更好地体现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如图5 所示。

3 结论

湘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湘西地区的村寨景观设计也改变了湘西当地村寨居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例如在少数民族村寨石堰坪村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纳入生态与保护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进行结合,造就了今天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给湘西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而村寨景观是展示和宣扬地域特征的良好载体,地域民居建筑特征的渲染对丰富和提高当地村寨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迎合时代的变化,湘西村寨景观也在生态、保护、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和突破。村寨景观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植物种植,而是一条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景观大道。在湘西传统的村寨中,受到原有风格的影响,过度的堆积一些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资源,反而会破坏其原有风貌,因此需要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湘西地区村寨的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特征应用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