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化视域下儿童医院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2022-04-04郑宇

工业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童医院

郑宇

关键词:情感化视域;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人性化需求

1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概述

视觉导视系统,即视觉导向标识系统,是基于寻找的信息设计系统。主要是指利用符号和元素来传递信息、指令、方向及位置等内容,为人们提供空间信息,引导人们不受外界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并能快速准确地认知位置,准确地完成空间内有目的的移动,确保人们行为安全的公共服务设施。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考虑儿童的特征,向儿童及家属以视觉的信息的形式传达指向性信息,为了便于患儿、家属、医务人员快速地了解医院的内部构造,发挥其指引方向、明确目标的重要作用,应为患者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导。一个好的导视系统取决于合理的设计要素与科学的导向分类,根据受众的视觉流程和行为心理,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儿童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多集中于患儿家长。如何在满足信息的准确识别、目标的科学导向基础上实现以人为本的良好体验。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除了满足基本功能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尽可能营造具有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作用的导视环境。

1.1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分类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分类形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划分:

1) 递进式分类,主要分为室外导视和室内导视,一级导视属于室外导视,二级导视、三级导视、四级导视属于室内导视(如表1);

2) 结构式分类,主要分为镶嵌式、悬挂式、基座式、落地式及粘贴式五个类别;

3) 功能式分类,分为空间总体信息标识、指示导视标识、名称标识,以及管理标识。

1.2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现状

伴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儿童医疗保健的重视也逐渐提高,对儿童医院的基础环境、服务质量、就医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的儿童医院导视系统大多是从成人角度出发,主要是以滿足基本的医疗功能为前提,具备导向性、信息性,却缺乏对儿童群体及心理需求的考虑,甚至是情感上的关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导视系统功能分区及视觉导向不明确,缺乏统一醒目的标识进行引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就医效率;其二,不同层级的导视系统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导视形式与颜色缺乏生气,导视字体、图形、材质各不相同,针对性与整体性不足;其三,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材料工艺与造型设计较为单一,形式美感较弱,无法通过材质的自身特性和肌理质地带给受众人性化的心理感受;其四,医院空间缺乏儿童特色,环境及医疗设备过于冰冷严肃,容易激发儿童的不安急躁情绪,缺乏对儿童诊疗心理的安抚功能。

2 情感化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意义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 诺曼曾提出情感化设计理论,主张消除人与设计物之间的距离,赋予设计物自身的生命与情感。情感化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对受众群体心理的影响上。导视系统的功能要求是否能够满足患者需求、是否能起到指引方向的同时兼具规范化形象和人性化情感的目的,这些都取决于在导视信息快速传递、内容准确传达、形式饱满丰富、材质合理选择的基础上是否具备情感关怀。良好的儿童医院导视系统不仅能够平衡环境、人、自然的和谐关系,还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2.1 平衡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

情绪和情感因素是成为空间环境感知、联想和推理的隐形动力,想要平衡和处理好视觉导视系统、空间环境与人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就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患者的情感要素和心理要素。儿童医院导视系统要做到满足患者效能层面的情感体验,就需要时刻关注患者需求,考虑周边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求设置一个科学且富有人情味的就医环境,设计要素本身也需要以醒目、简洁、准确的方式传达,以便患者快速获取信息[1]。

2.2 满足儿童与家属的情感诉求

在儿童医院这个陌生嘈杂的环境中,更需要从情感的维度对视觉导视系统进行设计,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导视系统中,满足儿童视知觉的情感需要,增加视觉感染力,从而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有效调解儿童的情绪,打造乐园式的就医环境。对于患儿家属来说,由于患儿的哭闹、家长自身的紧张情绪,以及对陌生环境、繁杂程序的不安,大多家属易产生焦躁忧虑的情感状态,错过时间、 找不到地点,甚至发生医患矛盾[2]。因此,基于复杂环境和用户行为的反馈,在导视系统中融入情感化设计,能使就诊过程更加顺利舒适,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优化整体空间环境。

3 情感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思路

3.1 情感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视觉信息

3.1.1 图文共融的视觉表现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需要具有强烈的识别性,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与认知预期,图形应多以圆角几何图形与矢量图形为主,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寓意良好且易识别的图形,文字则应选择辨识度较高,简洁易懂且富有童趣的字体,图文结合时应考虑受众的阅读体验。图文共融的视觉导视系统既能满足儿童的趣味需求,也能满足家属巡诊的需要。导视标识设计可以结合儿童熟悉的自然物形态,如墨尔本的皇家儿童医院,运用充满童趣的珊瑚礁水族馆、奇幻的科学园和浪漫的星光屋共同营造出自然生态的环境特征,巧妙的将森林、植物、动物融合在一起塑造出 “自然、绿色、活泼”的主题,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涂鸦绘画与医院导视牌设计互相衬托,童趣的涂鸦内容和简洁的文字表达形成了对比的视觉效果[3]。除此之外,医院的导视系统与外部的建筑结构内外呼应,形象导视牌的设计正好呼应了建筑外观叶片状的造型,极具独特风格。

3.1.2 积极活跃的色彩传递

儿童对空间信息的感知大部分来源于视觉刺激,这是儿童观察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鲜艳的色彩及对比强烈的色彩更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用色的情感效应主要体现在悦目性上,丰富的色彩能引起儿童的注目并触发其联想,恰当合适的色彩分布也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与情感的温度。在医院导视系统的用色上人们可以根据儿童医院的功能分区,针对不同科室的楼层、诊室、通道采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每一区域的位置,设置明快活跃、饱和度纯度高的环境色调,在复杂图案中可以融入渐变形式,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形成既统一有序又各显特色的导视系统设计。另外,导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强调与周围环境色彩的统一性与相关性,利用不同色彩的层次结构突出重点信息,弱化次要信息,使患者能够通过色彩明晰区域分布和位置规划。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有意识地融入了色彩疗法,根据色彩特征与属性选择颜色,帮助儿童缓解负面情绪以达到快速愈合的作用。稳定镇静的蓝色能放松儿童心情,活跃健康的绿色能给予儿童生机,积极兴奋的红色能强化儿童意志。恰当的颜色可以提高各区域的视觉识别度,还可以安抚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

3.1.3 别开生面的主题运用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添加主题性设计,可以丰富整个医疗空间的视觉感受,增添医院空间活力。通过主题元素设计营造出一种亲近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就医体验。巴塞罗那瓦尔德希伯伦大学儿童医院,又被称为“护理公园”,在这里年轻的病患和他们的家人会获得无微不至的护理和关怀,医院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的主题:自然环境区(接待区)、宇宙区(是医疗咨询区域),以及赛车区(会诊室和诊疗区),设计师将大量的自然人文因素运用主题插画及图形拼贴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木材、天然材质、非侵入性的装饰元素,以及温和的照明设计,试图为病患和医务人员创建一个愈疗于乐的就医环境。在服务体验上,设计了不同的概念区域,如互动协作区、游乐区等,整体色调协调统一、简洁干净,且充分考慮了患者的情感,传递出对儿童情感上的关怀。

3.2 情感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空间布局

3.2.1 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

设计师要帮助整个医院在快速运转的同时实现功能和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医院的环境情况、功能分区、人流分布和行动路线清晰划分出导视层级。如在医院大厅、门诊处设置平面总索引图、区域分布导视图,以及楼层总索引,在重要区域、分叉路口处增设地面导视、各楼层科室设置具体标识等。确保各区域、各类型导视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促使医院各部分之间及部门内部自身相互作用又互不干扰。

3.2.2 信息层次的视觉连贯

医院的视觉导视系统中信息量是非常多且复杂的,想要快速的提取到有效的信息,一级信息与二级信息之间的层次要拉开,导视信息之间的层次也需要有连贯性,墙上的导视与地面导视风格要统一,这样才能做到信息清晰明确,从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寻诊效率。例如,日本神奈川县康复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导视标识信息层次用字体的大小区分的非常明确,诊室标牌与地面距离标识互相呼应,形成了一套视觉完整流畅的视觉导视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儿童的视觉高度,在一些相对低层次的空间维度中设立导视系统[4]。如巴塞罗那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维度处理,在儿童视觉高度的位置安排不同的动物积木装置,每个动物代表不同科室,儿童可以根据尾巴的指示方向延展到地面寻找区域,强化儿童对自然事物的认知。

3.2.3 造型结构的适度设计

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中立体造型装置是最直观的视觉导视元素,相较于平面导视系统更加生动有趣、富有亲切感。丰富多变的造型能增强儿童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添加趣味性的空间造型可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如动物、植物、景物这些充满自然意趣的仿生形态,可将这些形态融入导视系统造型中。例如,可以吸引儿童的视线和注意力,使他们通过触摸与感受产生积极情绪。美国俄亥俄州Nationwide 儿童医院打破了受众对传统医院的基本认知,完美地诠释了空间与景观的巧妙结合,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的大量易辨识感知的自然植物让儿童仿佛置身于鲜活的森林里,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矗立的巨型仿生树木与木制动物造型,整个环境和谐温馨,仿佛有着可以减轻病痛的魔力,饱含着对儿童浓浓的温暖和关爱。

3.3 情感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材料工艺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与触摸,他们通常通过触摸去获取材质所带来的奇妙感受。所以儿童医院导视系统需要遵循儿童的特性与需求,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环保与安全,选择柔和无尖角的造型,利用耐用亲和的材料、温暖朴质的肌理营造出舒适的视觉感受和触觉体验。另外,还需要在危险区域设置提示信息,让服务达到最优化。儿童医院导视系统的材质常用的有木材、铝合金、PVC 板等。

原研哉设计的梅田医院摒弃了导视系统常用的金属材质,选用可随时拆洗的软包式白色棉布作为医院标识的载体,这种舒适性材料的运用消除了医院的冷漠感,带给患者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感,真正做到关注患者的体验感受,呈现出对妇女儿童的人文关怀,将情感化设计展现的淋漓尽致。

新兴技术能让视觉导视系统更趣味化与人性化,光影工艺技术与导视系统标识相结合能给予家属和患者十分新奇的体验。以朱利安娜儿童医院为例,设计团队为医院塑造了Hugg、Happy、Fold、C-bot 和Vizzle 等五个可爱的卡通形象,通过创意技术(移动投影和互动动画)和讲故事为孩子们的治疗过程创造一个“冒险之旅”,超过4000 平方米的独特平面设计涵盖了太阳,海洋和沙滩等神奇世界,并覆盖了走廊、等候区和治疗室的墙壁。分散注意力的环境设计减轻了患病孩子的恐惧和焦虑。

3.4 情感视域下儿童医院视觉导视系统的关怀向度

3.4.1 生态化疗法营造舒适气氛

露西尔帕克德儿童医院致力于打造一个自然空间,强调自然疗法,如丰富的自然景观、户外通道、充足的自然光线等。强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如冷凝水回收和其他景观灌溉、循环使用当地材料、独特的外部遮阳系统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需求。医院的导视系统以加州生态环境特征为基础,拥有丰富多彩的墙面艺术,教育标识和自然图形能帮助患者和家属在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在医院的各个大楼中进行导航。

3.4.2 沉浸式体验分散就诊压力

沉浸式体验通过智能人机交互的形式,将人的感觉和动作通过计算机的捕捉产生即时的反馈,实现人与环境的对话和交流,强调多感官、全方位、包围式的就医体验。“沉浸式”导视系统采用多感官引导的方式,通过移动设备控制地面投影和直接的语音提示,进行更高效、完整地传达。用户通过医院 APP,明确自己的所在位置,通过输入目的地科室进行导航,后台根据当天的人流量,实时更新并智能规划一条快速治疗路线,并将路线趣味性地投射在医院地面上,这种设计创造性地解决了用户因找不到科室而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就诊效率[5]。

3.4.3 无障碍识别提高就诊效率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强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其主要针对对象是环境中的“特殊人群”。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奇伦托夫人儿童医院就为视力障碍人群提供导视帮助,通过安装盲文和触觉符号,为有视力障碍的人群可以有尊严且正确找到目的地,所有标识都是高色差位于各个显眼的区域,所有公共无障碍区域都安装了盲文和触觉标识,充分考虑了视觉障碍者的生理特点。

4 结语

儿童医院导视系统作为使用者与儿童医疗空间之间的纽带,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更需要起到提高巡诊效率、美化就医环境、安抚患者情绪等重要作用,还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并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精准的导视系统设计目的在于减轻儿童就诊时的焦虑情绪,给予患儿与家长舒适温馨的就医体验,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服务。

猜你喜欢

儿童医院
妙手仁心 洞察细微——访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妙手仁心 洞察细微——访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二)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湖南省儿童医院青年科技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