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素养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2002-2020年文献计量学研究

2022-04-03张昱昊张解和张建英

黑龙江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发文期刊领域

张昱昊,张解和,张建英,江 超

(1.皖南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皖南医学院 学生处,安徽 芜湖 241000;3.巢湖学院 经济与法学院,合肥 238000)

“网络素养”是由“媒介素养”这个概念发展而来,它是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引入而产生。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其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平日的修养”“网络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网络这种新媒介时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包括对网络的适应。近年来,网络素养相关研究在学界逐渐得到重视,学者从传播学领域、教育学领域、社会学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等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网络素养”的多层次深入研究。学者卜卫认为,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素养的内涵是媒介素养的延续,包含了对传播受众的六重能力的要求,即对信息理性的批判能力、对媒介性质及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力、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管理能力、对信息的传播与创造能力、对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这六重能力说明了网络素养是一种包含信息获取、信息传播与信息运用的综合能力。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网络素养教育是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对受众进行媒介教育的延伸[1]。学者刘修敏提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及分析传播媒介的技巧;其次要让学生具备独立批判各类网络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利用自己选择的大众媒介发展、完善自己”[2]。学者严利华认为,网络素养的内涵应该有以下三点,即获取、分析、评价、传播信息的基本能力;正确理解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因网络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影响[3]。学者蒋广学、徐鹏等认为,“网络媒介素养”侧重于“媒介素养在网络背景下的特定表现”[4],而“在网络社交中,网络素养比网络媒介素养的概念涵盖更加宽泛。网络媒介素养可被看作是网络素养的子概念之一”[4],是人民群众在网络社交中学习、生活的基本素质能力,在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蕴含有丰富的信息,但难点在于怎样快速而又有效地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定量梳理我国网络素养成果,目前仅有一篇。学者张帆、程旺[5]过分限制了期刊来源类别,导致研究样本量仅为131篇,数量过少会导致研究结论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研究结论的公允性。拟对2002-2020年间我国网络素养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解读不同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角度,力争更加全面地梳理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脉络。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s://www.cnki.net/)作为文献检索平台,检索条件为:“关键词OR篇名一网络素养”,模式为精确匹配,时间跨度从2002-2020年,操作时间为2021年6月25日.共检索到1 055篇文献,剔除篇首语、会议通知、会议摘要集、人物访谈、采访、书评、报纸、其他非学术论文及不是以网络素养的相关主题为主要内容的文献,最终确定602篇文献为分析网络素养的样本。将文献的题录信息及引用的参考文献以纯文本、Refworks、EndNote等几种格式下载保存,以备数据处理与分析。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软件SATI对文献发表年、文献来源、作者、关键词、机构进行提取和整理,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Netdraw分析文献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研究力量等,使用数据统计软件Excel进行统计并绘制图表。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学的分支学科,是统计文献的出版数量,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科学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描述、进行评价并预测[6]。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 for Informetrics,SATI),目的是通过对期刊全文数据库题录信息的字段抽取、频次统计和共现矩阵构建,利用一般计量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度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挖掘和呈现出美妙的可视化数据结果[7]。UCINET网络分析集成软件包括一维与二维数据分析的NetDraw,具有很强的矩阵分析功能,如矩阵代数和多元统计分析[8]。Microsoft Excel是Microsoft为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编写的一款电子表格软件,具有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9],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绘制图表。

2 研究基本情况

2.1 发文量时间分布

从检索结果来看,2002-2020年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的论文共602篇,年平均发文31.68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图1 2000-2020年我国网络素养研究发文量情况Fig.1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bout internet literacy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2002年、2020年为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5年),该阶段是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的发展起步阶段。该阶段内发文15篇,年平均发文量3.75篇。第二阶段(2006-2016年),该阶段是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内发文353篇,年平均发文量32.09篇。2016年相关发表相关文献68篇,到达顶峰。第三阶段(2017-2018年),该阶段我国网络素养研究呈现回落趋势,但基本保持稳定。该阶段内发文101篇,年平均发文量50.5篇。分析这个阶段,可能原因是随着网络素养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入,原有理论逐渐成熟完善,学者的关注度及热度稍有减退。第四阶段(2019-2020年),在该阶段中我国网络素养研究迎来了第二个高潮。该阶段内发文133篇,年平均发文量66.5篇,并在2020年相关文献数量再次达到顶峰(68篇)。

2.2 期刊分布分析

对样本文献的期刊来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602篇文献来源于395种期刊,其中刊载文献量最多的为《才智》,刊文量共计9篇。采用情报学家L.Egghe的布拉德核心区数量计算法计算网络素养的核心区期刊,公式为:其中,P表示核心区数量,E是欧拉系数(E=0.577 2),Y表示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数量。经过计算,表示刊文量6篇以上的期刊为网络素养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研究发现,目前有10本期刊发文量超过6篇,即网络素养研究的核心区期刊共有10种,占期刊总数的2.53%,共计发文量为64篇,占发文总数的10.63%。超过半数的期刊只刊载过1篇网络素养研究相关领域论文,反映出我国网络素养研究成果分散在各大期刊的现状。

2.3 核心作者分析

经统计,在2002-2020年共有800名学者发表过网络素养研究的相关论文。根据普莱斯定律(N=0.749×(Nmax)1/2)计算网络素养研究的核心作者,“N”表示进入核心作者群体应达到的最小发文量。数据显示,Nmax为岭南师范学院教授王国珍共发表了7篇论文,经计算得N≈2,即发文量为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网络素养研究的核心作者。研究发现,2002-2020年网络素养研究共有78位核心作者,发文量共计193篇,占样本文献总数的21.09%。这与稳定核心作者群体的发文量需达到50%以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说明:网络素养研究存在大量瞬时性的研究,研究的持续性不够;网络素养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

2.4 研究力量分析

经统计,研究网络素养领域的800位研究者,共来自440家机构,其中319家仅发表了1篇相关文章,占比72.5%。只有17家机构发文量超过5篇及以上,这17家机构均是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2所,说明高等院校是网络素养研究的主阵地,尤以本科学校为代表,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但总体来看,各研究机构间合作研究十分有限,跨研究机构、跨院校、跨地区的合作较少,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补的网络素养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

3 研究热点与趋势

3.1 关键词出现频次与共现分析

关键词分析可以反映某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与趋势。网络素养研究的相关论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累计共有888个,其中690个关键词仅出现1次,占77.70%,92个关键词仅出现2次,占10.36%。由此可见,关键词分布较分散,即网络素养研究的研究热点聚集度不高。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超过2次构成了95×95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做网络素养研究高频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网络素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位于图中心位置,并且这三者间的连线最为粗壮,这与统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网络素养”出现频次为396次,占比18.17%,“大学生”出现频次为175次,占比8.03%,“网络素养教育”出现频次为75次,占比3.44%,即这三个关键词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网络素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新媒体”、“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教育”等搭配稳定出现,这说明学界对于网络素养研究尤其侧重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同时较关注新媒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3.2 研究领域热度分析

通过统计,学界对网络素养研究各领域及范围的研究热度不一。从研究对象人群来看,对“大学生”、“青少年”的研究热度远超“中学生”、“小学生”、“儿童”;从研究对象的行业来看,对“高校”、“高职院校”等的研究热度远超“家庭”。由此可见,近年来网络素养教育的研究领域热度侧重于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问题。

图2 2002-2020年网络素养研究高频共现知识图谱Fig.2 High frequency co-occurrenc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of internet literacy research from 2002 to 202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采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软件SATI、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Netdraw和数据统计软件Excel对网络素养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2002年以来,网络素养研究从无到有,数量不断提升,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不少成果;基本形成了网络素养研究核心区期刊群,集中分布在《才智》《今传媒》《北京教育(德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10种期刊中;网络素养研究存在大量瞬时性的研究,研究的持续性不够,并且网络素养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高等院校是网络素养研究的主阵地,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但各研究机构间合作研究十分有限,跨研究机构、跨院校、跨地区的合作较少,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补的网络素养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网络素养研究的研究热点聚集度不高,“网络素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学界对于网络素养研究尤其侧重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同时较关注新媒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近年来网络素养教育的研究领域热度侧重于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问题。

4.2 建议

深化网络素养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鼓励各类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水平核心期刊建立网络素养相关研究专栏,扩大相关领域研究的影响力;加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研究的持续性、稳定性与系统性,尽快形成该领域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引领网络素养研究领域的发展;加强网络素养研究领域团队建设,吸纳高等院校以外的学者加入网络素养领域研究,鼓励各研究机构间合作研究,共同发展,鼓励相关领域跨研究机构、跨院校、跨地区合作,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补的网络素养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紧紧把握研究的最前沿,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实证研究,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到精准掌控,在实践上提高理论研究的效用,探索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扩大研究对象,多层次多角度扩展网络素质研究对象、领域与范围,对不同地域、不同教育层次或职业类别、不同年龄的对象进行分类研究,最终形成我国网络素养研究体系,并运用于实践,提高我国国民的网络素养。

猜你喜欢

发文期刊领域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期刊问答
领域·对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