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保鲜努力投入的生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

2022-04-03丁洁李贵萍孙建红

物流技术 2022年2期

丁洁 李贵萍 孙建红

[摘要]在考虑保鲜技术投入的基础上,研究了供应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同时讨论了分散模式下供应商不同的决策方式,比较了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下的最优解,并设计成本共担-固定补偿的混合契约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和新鲜度敏感系数等参数对于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验证了协调契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契约;保鲜努力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1-0088-08

[收稿日期]2021-09-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172069);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JWY2021001)

[作者簡介]丁洁,女,宁波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李贵萍,女,宁波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库存和供应链管理;孙建红,通信作者,女,宁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0引言

生鲜产品是民生消费的基础性食品,是刚性需求,双渠道供应链模式的出现加剧了渠道冲突问题,由于生命周期短、对新鲜度要求高等特点,供应链成员需要付出保鲜努力以提高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因此,本文考虑保鲜技术的投入,同时考虑供应商在分散模式下的不同决策方式,研究不同决策模式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并设计成本共担-固定补偿的契约,以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双赢。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包括单渠道供应链决策和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等。

在单渠道供应链决策中,Cai,etal[1]研究了考虑第三方物流在内的三个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并提出激励方案来协调优化。周继祥,等[2]考虑企业物流外包的现实,对比分析了部分需求信息下3PL采购和零售商采购对最优决策的影响。朴惠淑,等[3]发现引导消费者绿色和保鲜消费是提升供应链绩效的关键。闻卉,等[4]研究了零售商主导下的销售模式选择问题和定价策略。杨怀珍,等[5]引入价格补贴机制构建三级供应链模型。上述文献没有考虑双渠道销售模式,并不贴合生鲜供应链大多数都是双渠道模式的事实。

在双渠道供应链模式下,岳柳青,等[6]利用微分博弈方法,分析比较双渠道供应链中批发价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下的最优决策。曾丽华,等[7]构建包含消费者渠道偏好、风险规避度的效用函数,对比分析最优渠道选择并进行供应链协调。基于不同因素的考虑,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协调契约。Bai,etal[8]提出了修正的收入分享契约来协调供应链。Amy,etal[9]提出线性数量折扣契约来优化双渠道供应链的低效问题。刘墨林,等[10]考虑保鲜努力与服务水平,设计了“收益共享-双向成本分担”契约。张旭,等[11]构建了零售商的公平关切参照框架,设计了基于“保鲜成本分担+风险补偿+收益共享”的组合式契约。王磊,等[12]构建了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给出了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的“保鲜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

上述研究为生鲜品供应链协调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与依据,但关于保鲜技术投入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很少考虑供应商的决策方式,不同于大多数文献采用的单一契约,本文将运用成本共担-固定补偿的混合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优化。

1问题描述与基本模型假设

本文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由供应商实施一次性保鲜技术投入,通过两种方式销售生鲜产品:一种是经过零售商向消费者销售(传统渠道r),供应商以w将生鲜产品批发给零售商,零售商再以p2销售给消费者,且p2≥w;另一种是通过线上以价格p1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线上渠道s)。假定零售商只能从供应商处订购产品,并且不能转销。该生鲜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为c,并且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价格对渠道需求会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S代表供应商,R代表零售商。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做出以下假设:假设1:供应商为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并满足消费

者的新鲜度偏好,将实施生鲜产品保鲜技术研发投入。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在销售周期内不断衰减,假设不经保鲜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新鲜度为θ0,若经过保鲜技术的投入,新鲜度为:

θ(τ)=θ0+k1τ(1)其中k1>0为保鲜水平对新鲜度的影响水平,τ为保鲜水平。

假设2:生鲜供应链中生产保鲜和终端运输需要付出更多的保鲜成本,假设供应商承担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的保鲜成本。保鲜成本为:

C(τ)=12k2τ2(2)

其中τ为保鲜水平,k2>0表示保鲜努力水平对保鲜成本的影响系数。

假设3:在生鲜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式中,供应商和零售商面向同一需求市场销售同一生鲜产品,需求主要由产品价格和新鲜度决定。基本需求量和新鲜度没有差异,构建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需求函数:

线上渠道需求函数:d1=a-p1+βp2+ηθ(τ)(3)

线下渠道需求函数:d2=a-p2+βp1+ηθ(τ)(4)

其中,a为市场基本需求量,η>0表示消费者对生鲜品新鲜度的敏感系数。0<β<1表示渠道间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变量前正号(负号)表示对渠道需求量起促进(降低)的作用。

假设4:线上线下渠道处于完全信息环境,且供应商和零售商绝对理性,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主要变量及其含义见表1。

4算例分析

上文研究了协调前后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为了更加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并且验证契约的有效性,本节将通过算例进一步分析。在讨论某因素的影响时,将该因素设为变量,其他因素为定量。各参数值设置见表2。

4.1β变化对于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由于存在均衡解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限制,为保证最终结果的合理性,将β的取值范围设定为0<β<0.8。图1表明随着β的增大,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价格皆有所增加,增长速率不断提高;当β取值接近于0.8时,集中决策下的价格大幅度增加,说明集中决策下,供应商和零售商联合,掌握市场信息的速度更快,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敏捷;图2说明在集中决策的保鲜努力水平大于分散决策下的保鲜努力水平,可能是由于在分散决策下,供应商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把精力放在保鲜技术投入上面。图3说明β增大时,显著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集中决策大于分散决策下的利润,体现渠道竞争带来了利润损失。

4.2η变化对于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图4-图6说明η越大,价格、保鲜水平和总利润都有所提升,并且增长速率逐渐增加,相对于分散模式下新鲜度敏感系数对于集中决策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消费者绿色生活理念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高新鲜度生鲜产品的接受度,以提高供应链收益。

4.3协调机制验证

在协调机制下,供应商按照wm的价格批发给零售商,其总利润能达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利润,ε的大小取决于零售商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只要同时满足πm≥πd,πm≥πd,契约就能被双方接受。当其rrss他参数确定时,零售商承担的保鲜成本比例ε的大小决定了F的取值范围。为了进一步分析,其他参数取表2的数值,计算不同ε下F的取值范围。

由图7可知供应商获得的固定费用补偿存在最优区间,随着ε增大,供应商的利润降低,得到的固定补偿增多。双重协调策略可同时提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混合协调机制的成本分担比例具有更大的调节幅度,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选择弹性更宽,在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5结语

本文以双渠道供应链为背景,考虑保鲜技术投入和供应商不同的决策模式,构建了供应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并利用成本共担+固定补偿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

根据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线上价格等于线下价格,保鲜努力和供应链整体利润最高;在分散决策下,批发价格等于线上价格,供应链利润有所损失。(2)基于成本共担+固定补偿契约设计,能使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达到最优,供应商须制定一个相对低的批发价格,之后和零售商进行协商,对增加的利润进行重新分配。(3)在分析相关参数的灵敏度时发现,无论是集中模式还是分散模式,随着交叉价格弹性系数、新鲜度敏感系数和新鲜度对保鲜努力敏感系数的增加,供应链的价格、利润及保鲜努力均会提高,但集中模式下增长幅度更加明显,这进一步体现了契约协调的有效性。

本文将供应商的保鲜努力纳入到双渠道供应链中,并且考虑供应商不同的决策方式,探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契约问题,这是对双方制定协调契约的新尝试。未来对于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问题将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CAI Xiaoqiang,CHEN Jian,XIAO Yongbo,etc.Fresh-prod- u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logistics outsourcing[J]. Omega,2013,41(4):752-765.

[2]周继祥,王勇,邱晗光.部分信息下生鲜农产品采购外包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7):122-131.

[3]朴惠淑,扈秀静.绿色和保鲜消费导向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工业工程,2020,23(4):1-10.

[4]闻卉,许明辉,陶建平.考虑绿色度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销售模式与定价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20,66(5):495-504.

[5]杨怀珍,卢高达.电子商务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三级供应链协调[J].系统科学学报,2018,26(1):126-130.

[6]岳柳青,刘咏梅,朱桂菊.零售商主导的生鲜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契约研究[J].软科学,2016,30(8):123-128,144.

[7]曾丽华,王健.考虑消费者风险规避行为的零售商渠道最优决策[J].统计与决策,2020,36(4):163-167.

[8]BAI Qingguo,XU Xianhao,XU Jianteng,etc.Coordinating a supply chain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with multi-factor-de- pendent demand over a finite planning horizon[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6,40(21-22):9 342-9 361.

[9]DAVID A,ADIDA E.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a Two Channel Supply Chain[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5,24(8):1 358-1 370.

[10]劉墨林,但斌,马崧萱.考虑保鲜努力与增值服务的生鲜电商供应链最优决策与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8):76-88.

[11]张旭,张庆.保鲜控制损耗下考虑公平关切的生鲜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科学学报,2017,25(3):112-116.

[12]王磊,但斌.考虑零售商保鲜和消费者效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运筹与管理,2015,24(5):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