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密蓝天密码

2022-04-03南安

求学·理科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民航空管银杏

南安

多年以后,我又一次站在母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的这片银杏林里。沐浴着薄薄的日光,整片银杏林仿佛油画一般,看去是满眼的金黄,不染一丝杂色。日光洒下来,一圈圈的光晕在我的眼前散开。偶尔有微风拂过,一片片树叶便从枝头落下,如一只只蝴蝶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轻轻地踩在金黄色的小路上,沙沙的声音从脚底传来。我捡起一片落叶,小心地捏着细细的叶柄,仔细地看。透过阳光,我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的场景。

中飞院会给教师们在学校里面安排住所,银杏林后面的几排小楼便是他们在中飞院的住所之一。大概是自小生长在南方的缘故,和很多刚来时都受不了广汉秋天的湿冷的同学不同,我颇能适应这种湿润的环境,又是一个静不住的人,于是傍晚常在银杏林和旁边的步道上散步。我会在林间小道上看见许多陌生的教授,出于从小被教导的尊师的观念,一般我都会主动向教授们问好,教授们也会点头微笑回应,而吴土星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我还记得吴土星教授在课堂上的样子,蓝白条衬衫搭配西装,头发虽然不多,但永远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上的无框眼镜衬托得他温润如玉。他一张口,标准的英语发音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随着我们交流的增多,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教授,竟然还是国内民航英语陆空通话的拓荒者与奠基人!

中国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第一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民航走上发展腾飞之路,开始引进国外大型客机,但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尚未形成课程,飞行和空管翻译的陆空通话水平很低,导致国际航班数量和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国内民航史上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叫“Taxi to hotel”,这句话本身是一个极简单的英语短句,直译过来就是“坐出租车去宾馆”,但在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中的意思却大相径庭,它指的是“滑行到H点”。这件事发生于我国某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在美国洛杉矶长滩进行的MD82(一种机型)改装训练中。中方飞行机组刚进入模拟训练机,便接到了美方教员的指令“Taxi to hotel”。当时,陪同的国内飞行翻译不加思索就译成了“坐出租車去宾馆”,让训练人员一头雾水,闹出了笑话。

波音公司也曾在中国民航机组飞行员的改装培训中因为中方飞行翻译水平太低而十分不满,最后波音公司照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如果中国民航的机组仍然以不合格的翻译执行任务,训练中所造成的任何不良后果,波音公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肩负培养全国民航飞行员的重任。从教飞行员英语到教空中管制员英语,学校面临着中国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课程为零的严峻现实。后来,吴教授主动请缨,大胆向学校领导提出要编写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教程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

可是,要改写中国民航陆空通话英语教程为零的历史,必须通晓航空所有的科目专业流程,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因为教程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往往需要一本书的专业知识来支撑才能翻译。但有志者事竟成,吴教授在学院图书馆借来了30多本英文资料,涵盖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国外教材、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航空文件、国际民航组织(ICAO)章程等。通读消化资料,结合自己在飞行、空管专业的丰富教学实践,吴教授终于啃下了中国民航陆空通话英语教程编写这块硬骨头,成了中国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课程体系第一人。

学校因吴教授在民航界声名鹊起

记得我们其他学科的老师说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在业内能有如今的名声,几乎全部因为吴老。那时我们还将信将疑,一个偌大的学校怎么可能只因为一个老师而名声显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愈发感叹吴教授果真是中飞院的基石,注定名垂校史。

当时,我们能接触的所有民航英语相关的材料上,必定有“吴土星”的名字。后来我们同学之间开玩笑都会说,你得好好学英语,吴教授盯着你呢。

1995年到1997年,吴教授被当时的民航总局借调到飞标司,开发设计了“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无线电陆空通话考试”多媒体题库。1997年以后,民航总局规定,飞行员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能执行国际航线及机型训练任务。

1999年,国际民航组织举行大会认定语言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原因,决定成立陆空通话英语研究机构——PRICESG,并在全球聘请12位专家,制定全球陆空通话安全标准解决方案,吴教授是12位受聘专家之一。我国现行的飞行员、空管员国际航线语言标准考试,就是吴教授带领团队根据国际民航组织语言标准制定的两套测试体系。

为了提高飞行、航管人员的陆空通话英语水平,吴教授和教研组为民航各航空公司及空管部门举办在职人员陆空通话英语培训班,十几年间培训了4000余名飞行及航管人员。他在校内成立了第一个民航专业英语团队,设计教学的《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课程也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同时,他还率领研究团队建立了我国民航飞行人员国际标准ICAO英语考试系统,建立了我国民航空管人员ICAO英语考试系统,加速了我国民航国际化。

吴教授先后出版了19本教材和专著,开发了6套CBT(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及测试软件,发表了25篇论文,所编教材多次获奖,还被国外大学采用。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教学及评价上的空白,还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时至今日,中飞院已成为民航英语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

“我呢,负责为你们以后接班做好铺垫工作”

民航英语和日常我们说的英语是不一样的,国际民航组织专门对民航英语词汇及常用语句的含义做了具体规定,以避免引起混乱,尤其对于数字、字母、近声词等易混淆的发声都单独做了规定,例如把所有的字母和部分数字的读法从单音节改为多音节,字母A的发音改为Alpha,B改为Bravo,C改为Charlie,Three读成Tree等。

那时候,虽然经历过高考,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学的“哑巴英语”,开口说的能力几乎为零,何况民航英语还如此不同。但吴教授并没有“嫌弃”我们,而是手把手从头教我们。我记得吴教授说:“要做一个优秀的空管人员,就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你和飞行员之间的语音通话是否流畅准确,决定了空中飞行是否高效安全。”

面对我们这样一群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吴教授说:“以后民航国际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管制员的英语水平决定了我国以后空管行业在国际上的水平。你们呢,都是国内空管行业的接班人,我呢,负责为你们以后接班做好铺垫工作。”

我们中有些同学不太爱学英语,吴教授便经常以自身经历来激励我们。吴教授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受当时大环境所限,他进大学时考试分数不是很高,更不用说英语水平怎么样了,但是吴教授却选择进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读英语系。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水平,吴教授在一个语音室里苦练了两年。除了学习日常课程,他将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语音室里。他将学校图书馆里可以研究的书籍都研究遍了,几年后,终于练成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在毕业后开始从事英语教学。

记得每次我们学习英语失去了动力的时候,吴教授就给我们讲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吴教授说,今后在民航工作中,英语一定大有用处。参加工作后考管制英语签注的时候,我总能想起吴教授说的那句“为你们做铺垫”的话,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我不仅对你们负责,还得对中国民航业负责”

记得那时吴教授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依然奋斗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傍晚的时候他经常在银杏林里散步,我在小道上溜达的时候总能碰见他,于是我们之间的交流便越来越多。

吴教授不仅课讲得极好,待学生更是认真负责。他总说:“你们不要只关注考试的分数,英语是一门工具,最重要的是要会听会说。”当他在课堂上听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總是静静伫立,收夹着粉笔搭在讲台边眯起眼睛,细细地听。若回答对了,他便频频点头以示赞许,若回答欠佳,他便一句一句地纠正,这样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心生温暖。

我那时候口语很差,试卷能做得很好,但模拟陆空通话练习的时候总是磕磕巴巴,时间长了,我越来越不愿开口说。有时候在银杏林碰见正在散步的吴教授,我都会心生羞愧,刻意绕道避开他。后来被他发现了,他笑眯眯地说:“我说怎么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呢,原来是躲着不见我啊。”我红着脸说:“您这么认真地教我们,我口语还是不行,不太好意思见您。”“你啊,底子一点都不差,就差开口说。语言这东西,就得练,练一遍不行就练十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这么早就否定了自己,以后怎么办?”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后来每次有学员向我请教提升口语的方法时,我总能想起吴教授微笑的样子。

后来吴教授很少去银杏林散步了,问了其他老师才知道他被中国民航局聘请为专家学者,同时也是国际民航组织的特聘专家,越来越忙了。看着他逐渐斑白的头发,我们开玩笑说吴教授您歇会儿,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着摆摆手,说:“那怎么行,国家给了我资源,学校又给了平台,我得对中国民航负责啊。”

这些年来,除了我们这些学生,吴教授还培养了大批民航语言专家,为推动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再次漫步在银杏林里,微风拂过,银杏叶沙沙作响,我的耳边回响起吴教授当年的谆谆教诲。我抬头看着阳光洒下来,风景如初,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猜你喜欢

中国民航空管银杏
银杏
智慧空管技术的进展
空管流量控制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探析
腊月里的银杏果
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民航法律英译实践中的应用
中国民航管理安全现状探讨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一题三解,多角度解读运动学大题的解法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