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2-04-03肖加平王蕾

职教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高质量

肖加平 王蕾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这是当下学校管理的大势所趋。在大思政格局之下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正确审视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明确高质量课程思政的主要表征,探讨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为此,高职院校应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要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实施有个性有特色的课程思政。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

作者简介:肖加平,男,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职业教育;王蕾,女,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处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3-0097-05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至此,“课程思政”的概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新战略,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观[2]。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3]。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课程思政正式进入了建设实施阶段。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不能仅局限于课程本身的思政设计,需要从“大思政”的视域进行整体设计。大思政,简言之,就是全体教职工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育人的各个环节,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在“器物”层面的完善,更要注重其在“价值”层面的塑造[5]。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大思政格局,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想与价值教育,而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一、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问题审视

近年来,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比如在各种教学技能比赛、教学案例比赛中都加入了“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为了让课程思政的实施更加深化,这些都是极有必要去进行一番客观审视的。

(一)课程思政认识浅层化

有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片面地将“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默认为和思政课程完全相同,把课程思政当作另外一种思政课程对待,这种过于浅层地定义思政元素的行为,使得许多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比如为何要在专业教学中强硬地加入思政元素、会不会因此打乱本课程教学节奏等,这些都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开展。特别是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将课程思政融入在授的专业课教学的主动性,认为课程思政教育应由思政教师落实,从而使得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速度相对缓慢。

(二)课程思政实施形式生硬化

随着课程思政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大部分教师基本能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因为个人思政意识淡薄、个人能力有限等多种原因,导致课程思政实施的形式化、表面化与浅层化。个别教师虽能有意识将思政元素加入课堂教学,却往往采用比较生硬的套路将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某个教学片段中强硬地加入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学生读一读,以此便觉得做到了课程思政,而没有真正地挖掘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关联,没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思政教育、在教师的画龙点睛中被思政教育。

(三)课程思政实施能力薄弱化

专业教师在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时,既需要对整个知识体系有系统、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找到知识体系中蕴藏的思政元素,继而将专业知识与隐性的思政元素通过一定手段進行有效的融合,方能使学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这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但从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方面、选择合适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手段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都还比较薄弱。

(四)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低效化

虽然大多数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当前多数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和依据,导致部分教师片面地追求课程思政的实施而“生拉硬拽”,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致使课程思政的外在任务驱动远胜于课程思政的内在需求驱动。

二、“大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高质量课程思政的应然表征

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视域下,明确职业院校高质量课程思政的应然表征,是正确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一)时代性与职业性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既要体现时代主旋律,又要结合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反映职业精神,实现时代性与职业性的结合。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它集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关系着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此,职业院校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引导教师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抗疫事迹等鲜活素材巧妙地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职业精神的主阵地。

(二)专业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与各专业课程全面、有机地结合,以实现专业性与全面性的结合。每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要自觉地去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撑点。课程思政应依托各门专业课程本身的优势,将每门专业课程的吸引力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使之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密切结合,基础是课程和课堂,关键是教师和学生[6]。所以,职业院校要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实施课程思政。

(三)全程性与方向性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要紧密结合“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育人过程与育人效果的统一。课程思政的功能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课程思政可以融入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等所有课程,必须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实施的横向全覆盖性和纵向全过程性,更好地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基础。为此,职业院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各个学科课程之中,持续探讨其他课程中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与方法,构建起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使各门课程都能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从而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

三、“大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为了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实施和建设的有效性,当前职业院校要在“大思政”视域下深度思考高质量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1.完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职业院校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需要学校各层面、各部门形成共识,从多方面进行推进,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从而有效推动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地实施。一方面,学校要以点带面,实现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全覆盖;另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将教学改革、教材更新等融合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去,以形成连锁效应。同时,课程思政要在实习实训、工学交替中都有所体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磨优质课程思政课堂。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不仅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比较广阔的渠道。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课程思政的作用,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要从宏观上加强指导课程思政,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人才培养的配套课程体系,从而积极完善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为此,职业院校应采用多渠道和多手段,开发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打磨优质的课程思政课堂。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学校在英语教研室、美术教研室等进行试点,研究如何让将思政融入课堂;在学校组织的“两课”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思政课堂实践探究,并积极地申报相关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等。

3.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思政特色课程。职业院校要在完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包含思政理论、案例、素材、示范课程等;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再结合学校专业,将专业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在融会贯通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1.提高课程思政教师的思政意识。课程思政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直接主体,他们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要对课程思政教师提出更高的政治素养要求,让课程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帮助和引导课程思政教师自觉抓好学习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引导课程思政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职业院校还可以利用培训、会议及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课程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完善“三全育人”模式,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2.创新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统一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保障课程思政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性与决定性因素。课程思政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先由一个个挖掘的思政点,发展到多个思政点,再连接形成一条思政线,而后由多条思政线构成一个立体的思政体系,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真正地融为一体。

3.提升课程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艺术。课程思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与思政自然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德性修养,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对成效好、反响佳的典型教学案例,学校要及时发掘和总结推广,为教师树立榜样,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刁澄冰老师在舞蹈课“老师老师我爱你”中融合了“四有好老师”理念,让学生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学生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指示,通过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这份职业的重要使命,期望學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四有好老师”,从而更好地去展示“老师老师我爱你”这个舞蹈组合,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职业认知,增强了学生对幼儿教育担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对教师的热爱之情转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有效发挥了艺术美育与德育的双重功能。

4.基于教师特长提升课程思政效能。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提升课程思政的效能。文科类教师可以在选取案例和故事的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既与专业内容相关又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例子,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的关联自然融合,学生才不会觉得生硬。理科类教师可以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数字化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熏陶。

(三)强化课程思政职业教育专业特色

1.基于学校特色推广校本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校本课程建设应把握好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分年级、分学期地精心设计相关的校本课程。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的活动思政特色越来越凸显,“百年礼赞,我心向党”特色系列活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特色系列活动、“小青柚”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思政项目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学校校本课程思政的典型示范。这些活动思政内容被推广到各个学科,各个学科的教师也乐于将这些校本活动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递,从而在“大思政”框架下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党、爱国、爱校理念的强化。

2.基于专业特性设计课程思政。对于职业学校课程思政而言,脱离了学生专业设计课程思政就像是空中楼阁般虚无缥缈,因此,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在推广课程思政中就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比如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学校就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课程。同时,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文化礼仪校本课程学习中融入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学生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文明礼仪规范,提升文明礼仪修养,从而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3.基于教学特点有效推进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坚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把课程思政教育细化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在把握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下,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以有效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效,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7]。在当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之下,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与全过程的。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发挥全体师生及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多种策略同步进行,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工作方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珊,黄河,高国举,等.“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5):70-7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2020-05-28.

[4]宋星,赵剑莉,马丁.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75-77.

[5]郭和才,朱德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價值理性与教育逻辑[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5):44-54.

[6]于向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19-03-27(6).

[7]李卫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作用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42-46.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大思政高质量
25岁韩国女生的高质量独居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