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

2022-04-03欧阳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复习文言文大数据

欧阳伟

【摘要】文言文的复习历来是中考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初中文言文的复习内容多,时间长,效率低,这些已经成为当下中考备考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枯燥重复的文言文训练让老师怨,学生厌。笔者基于初中文言文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智慧课堂環境下,结合有效策略,探索初中文言文复习备考新途径,将初中文言文复习备考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帮助学生精准备考,改变复习生态,提升教学收益。

【关键词】文言文;复习;大数据;精准备考

学习文言文,毫无疑问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程红兵老师在《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了课改的成功》的报告中指出:文化赋予一切活动以生命和意义,文化的缺失就意味着生命的贬值与枯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过程。一切文化的传承与反思离不开文言基础的夯实,因而,言与文是文言最本真的价值。文言文的复习和巩固固然要对文章文化进行反复、深入品味与思考,文言基础知识则因过于繁多且有明显的时代距离感,成为文化传承的障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的效益,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亟需探索的课题。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和学业评测系统,探索提高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效率的新路径。

一、初中文言文复习的现状

传统的文言复习备考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学生方面。一是缺乏兴趣。大部分同学对文言复习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强,文言的阅读能力有限,主动学习文言的行为极少。二是缺乏方法。大部分同学迫于学业压力,死记硬背,文言知识陷入片面、孤立和静止的状态,不仅耗时而且低效。三是缺乏广度和深度。大部分同学仅关注教材文言文本,而对课外文言以及文言所传递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视而不见。第二,教师方面。一是内容偏移。大部分老师把文言复习的重点放在字词上,对文言课与文言复习课等不同课型区分不清,课堂定位不准,因此,重难点把握不住,课堂的有效度大打折扣。二是设计沉闷。很多老师的文言复习课除了练习还是练习,活动设计单调枯燥,教师走心,学生分心,课堂沉闷,或满堂灌,或满堂练。三是信息技术水平低。没有认识到智慧学习环境对文言复习的促进作用,有些教师的视野较狭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能力较弱。

二、智慧课堂环境概述

智慧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因此,通过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交互系统、评价系统的整合建设了智慧教育平台,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基于网络平台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定位,提升教学质量。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协助教师精准教学和精准备考,为探究学习和复习备考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撑,通过对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影响课堂教学结构。我校是一所慕课试验学校,全部使用PAD教学,拥有北京四中、东莞教育等网络资源以及学业评测应用平台,这些构建了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为复习备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初中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

1.关注问题导学

教师在文言文复习时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从学生好学、乐学的角度设计文言复习的重难点,致力于推进学生文言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文言复习能力。

如《孙权劝学》的复习,老师在设计重难点时一是重点实词的归类迁移,如“见”“孰”“就”“及”“更”,这种归类和迁移不仅仅停留在字词的简单识记,而是追根溯源,进行更深层的学习迁移。如“就”,我们可以通过平板网上查找,搜索“就”字金文,即人往高楼跑,建成的意思(三窟已就),引申为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再引申为从事、投身于(乃始就学),这样不仅清晰地了解字义的溯源,也实现了文言字词的勾联;二是人物形象的深入品……复习课区别于一般的文言课堂就在于它的拓展性要更强,因此不能满足于人物形象的简单概括,而是深入文字背后,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孙权、吕蒙和鲁肃的文字记载去了解,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文言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立体的认识。可通过平板推送陈寿的《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片段进行人物比较阅读。另外,还要着眼于本文的结构处理,分析详略分明对于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与《曹刿论战》进行对比阅读,发现他们的共性。

因此,《孙权劝学》的复习课可设计为三个活动:一读:归类迁移,掌握本课重点实词;二读:拓展阅读,比较人物形象异同;三读:详略处理,欣赏文字极简之美。

2.注重活动设计

复习课也是课,教师更要关注课堂设计的创新,要善于利用情境激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的活动”。根据文言复习课的特点,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唤醒和文言能力的不断提升,体现在关键处讲解,在疑惑处点拨,设计基于学生学的活动。

如在复习《醉翁亭记》时,课堂一学生(主持人)以作者欧阳修的身份参与课堂,主持第一环节“谁知我心意”,看看谁了解我更多,即通过希沃白板的游戏功能进行PK赛的方式进行字词和理解大比拼,以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为胜者进行积分奖励。课堂第二环节“谁知我情意”,是基于文言运用能力,即假设欧阳修来到松山湖,看到松山湖的美景,写了一篇白话文,要求进行文白对译:

环绕松山湖的都是山,向湖的西南方向望去,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骑着单车走了三四里,就看到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湖上,是三半亭。建造亭子的是谁,不知道。给他命名的是谁呢?三半先生用自己的别名来命名的。

早晨的烟雾刚刚散去,美丽的鸟儿相互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香;夏天,青葱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一天的景色不同,四季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快乐也没有穷尽啊。

第三个环节,主持人以欧阳修的身份以“谁知我平生”,通过平板推送拓展阅读《画荻教子》的方式扩大文言积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的激趣,设计的创新,能让学生乐在其中,枯燥乏味的文言也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改变了文言教学的生态,提升教学效益。

3.重视方法指导

复习二字,意在重复之中有习得。教师在设计文言复习课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言,从句读到语气停顿,从语态到语速的变化,都需要科学指导,让学生在复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例如,我们复习《小石潭记》时,可与《醉翁亭记》进行串联复习,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两篇,让学生思考这两篇有什么不同。学生提出各种见解后,老师进行延伸追问:为什么《小石潭记》读起来语速较快,而《醉翁亭记》语速较慢?学生不解,然后删去《醉翁亭记》虚词,再读,大家发现语速明显加快,再通过平板推送微课学习,学生很快发现:虚词表语气,实词表语义。老师继续追问:同样的游记散文,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学生不解,学生平板搜索柳宗元另外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开头即言“居是州,恒惴栗”,因而这与两者的背景心情有关,《小石潭记》是在柳宗元一再被贬的情况下写的,心情是紧张抑郁的;而《醉翁亭记》作者虽然被贬,但是滁州在作者治理下,政事通顺,百姓和乐,心情是欢愉的,因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与民同乐、醉言欢叙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自然呈现,学生也自然不用强记。

因而,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文言的魅力,在节奏的变换中感受作者情感的流淌,让学生受益终生。

4.引入精准评价

在学生进行测评之后,通过学业评测系统进行半自动批改,会生成大数据进行集成分析。用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文言能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析,来指导文言复习教学的改进。平台数据不仅可能提供全年级的整体情况,还可以分析比较班级与全年级的数据对比、个人与班级的数据对比。这样,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雷达图就清楚地呈现个人的薄弱知识点,学业评测系统还会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推送,实现辅导的个性化、智能化。

四、结论与反思

我们语文科组在进行文言文复习时紧扣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使用学校建设的学生学业评测系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较大的提高,它们更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实行者,他们通过精准反馈能够有效复习,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此外,学生通过系统平台推出的举一反三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部分成绩拔尖的学生还能通过平台推送的个性化的练习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丰富课外知识。教师通过学习学业评测系统使用,不仅使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获得提高,还能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一起探索新鲜事物,拉近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学生课前、课中的测评数据,获取班级整体和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學方法,查漏补缺,保证学生持续进步。

利用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有效指导二次备课;课中结合电子导学练指导学生个性化复习,学生“学的活动”丰富多样,通过信息化手段聚焦核心内容,开展着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效果的学习活动。学生根据掌握情况完成相应等级的学习任务,实现作业统计、成绩pk和课前翻转等功能,努力把智慧课堂和精准教学落实到文言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中。

通过实践,也引发了我们一系列深度的思考,如何持续有效地推进智慧课堂,如何将个性化辅导和精准化复习备考在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将是我们持续实践探索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周陶富.从炼字、炼句、炼篇做起[J].中学语文教学,2015:5.

[3]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J].语文学习,2006:5.

[4]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周振甫.怎样学习古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2.

[6]童庆炳,蔡义江,孙绍振,钱理群.名家六十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复习文言文大数据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